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实施合理化的方案,并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方案,将库存分析——提出建议——实施方案——新一轮库存分析的工作循环开展下去。只有对库存进行定期的、定量的、科学的分析,才能真正控制库存结构,而不是一味减少库存。
关于开展库存分析的几点建议
文/刘琼
一、 定期开展库存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图书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其他众多原因,出版社的库存也变得越来越大,有些社的库存码洋甚至比全年的发货码洋还要多。库存结构中,不合理的滞销或待报废图书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不合理库存过大,并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这种状况会严重阻碍我国出版业今后的健康发展,从而日益成为各家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库存积压,首先必须对本社的库存情况做一个准确而客观的分析,了解各类图书库存的概况,剖析造成积压的原因,然后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实施合理化的方案,并根据实际效果调整方案,将库存分析——提出建议——实施方案——新一轮库存分析的工作循环开展下去。只有对库存进行定期的、定量的、科学的分析,才能真正控制库存结构,而不是一味减少库存。
二、 库存分析的具体做法
1. 明确分析目的和要求
开展库存分析之前,先要确定分析的目的。库存分析,一方面是全面揭示本社库存图书的整体情况,本社的库存量偏大,是为正常备货而形成的,还是由于销售不动而积压的?如果是备货库存,那么是否需要准备这么大的存货,能否在不影响销售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备货,加快周转率?如果是积压库存,那么究竟是那些书滞销,需要采取什么办法来加以消化?另一方面,可以对库存进行细致的单品种分析,根据历年的库存分析数据,判断该品种的市场前景,为重版重印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2. 类型划分,分析概况
进行库存分析的{dy}步是把所有图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再按类分析。在实际分析过程中,笔者建议首先将包销书、初版书和一些由科研基金资助的图书从总库存中分离出来,再对剩余图书分类。虽然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遵循商品规律,所以大部分图书品种都需要把实际销售情况作为分类的最主要标准。我们经常将图书分为畅销书、常销书(或长销书)和滞销书,可是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依据,发行部门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出版社可以根据每种图书一年的销售量和库存量来确定库存销售周期(即按照现在的销售水平,现有库存需要多少年能够销完),再根据库存销售周期分类。例如,如果一种书的库存量小于一年的销售量,那么其库存销售周期就小于1,这种图书的备货在1年之内可以销售掉,投入该书的资金能够在1年之内收回,我们可以说这种图书库存就是合理的。反之,如果一种书的库存销售周期为十几甚至几十,那么该书的销售前景就相当不乐观,很可能是“死书”了。介于合理库存和不合理库存之间的库存图书,由于销售情况一般,所剩库存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销完,我们称之为一般库存。各个社划分合理库存、一般库存和不合理库存等类型的具体标准要根据本社的出书类型和结构而定,以学术专著和辞书为主要品种的出版社,可以将标准定得宽一些,因为学术书的读者面较窄,而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市场接受,工具书则属于长销品种,需要长期备货;而那些以打造短期畅销书为特色的出版社,就需要把库存销售周期定得短一些,否则过了销售时机,很容易形成大量积压。
科学分类后,就可以对每种图书归类,再对每类库存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各类库存的总额以及它们在总库存额中所占的比例。这样就可以看出本社库存中,份额{zd0}的是哪一类。虽然出版社都希望合理库存尽量占据更大的份额,但是作为一家出版机构,必然是合理库存、一般库存和不合理库存共存的。如果以合理库存为主,那么证明该社的库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资金周转很快;如果一家出版社的库存中,一般库存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类型要大,那么该社的库存情况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不合理库存构成了库存的主体,那么就需要重点控制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根据给定的标准,合理库存在一年之内能够销完,属于良好库存,但是这里仅仅证明它不会给库存带来什么压力,并不一定表示它的销量大。形成合理库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该书的销售情况很好,还有一条则是由于印数少,所以尽管书本身的销售不佳,可是没有积压。同样,在一般库存和不合理库存中,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年销量很大,可是由于印数过大而积压的品种。因此,如果希望库存分析结果能够为重版重印决策提供参考,还需要按照年销售量对合理库存进行再分类,将其中销售不佳的品种剔除出去。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出版社库存情况的整体水平后,还要进一步细分各个编辑室所出图书的库存情况,在实行了编辑责任制之后,出版社根据编辑的业绩对他们进行考评。在这些考核指标中,所编图书的库存类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这个数据直接反映了图书在市场中的接受程度,当然,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不能单单凭借一时的销量,不过既然我们都承认出版社是企业化运作,销售的又是商品,那么大部分图书都需要经历市场的筛选,编辑也要通过市场的考验。通过库存分析来对编辑工作进行定量的评价,不仅对已出版的图书有总结意义,还能够令出版社意识到自己在哪些领域具有出版优势,在哪些领域应该谨慎行事,在哪些领域没有合格的编校力量,需要退出竞争,从而优化选题。从长远的角度讲,对编辑室的库存分析可以反映出整个出版社的编校水平和结构,对于今后该社发展的方向性决策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原因分析
在给定了分类的库存数据之后,只是提出了现象,要达到库存分析的目的,还需要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今年的库存与去年相比,是更加合理化还是相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每个出版社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出版社的库存问题越来越突出,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原因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只是各个原因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而已。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1)选题不对路。编辑在策划选题之前没有认真研究过目标市场,甚至没有划定明确的读者对象,不了解客观的市场需求,单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选题,结果与读者需求相差甚远,自然就销不对路,造成积压。
(2) 初版积压。出版社对销售前景过于乐观或是出于印工工价考虑,初版量过大,可是市场容量没有达到这个数字,无法销完。
(3) 重印积压。重印积压有很多原因,首先是由于一些出版社没有规定或者业务员没有遵循新书主发比例,主发量过大,造成初版脱销,虽然不清楚市场走势,但是为了避免销售脱节,必须重印。后来因为该书的市场实际销售情况并不好,主发的图书被退回,重印图书又没有销路,共同积压下来,产生大库存。其次,图书发货之后,由于信息不畅,发行部门对外库情况和销售动态不了解,看到所剩库存不多,便决定重印,形成积压,或者由于不能把握确切印数,重印书数量过大而形成积压。再次,没有准确把握图书的生命周期,产品已经处于衰退期,但是仍然根据产品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销售量确定重印量,无法被市场所消化,所以造成积压。{zh1},初版销售情况一般的图书,由于编辑部门坚持重印,或者考虑印工工价而要求较大的重印量,导致积压。
(4) 书店管理不善。由于现在普遍实行退货制,库存压力由书店转到出版社,所以书店的进、退货决策就会对出版社的库存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书店在操作中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书店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对初版书的销售预测不够准确,以为该书的市场需求很大,所以进货量过大,或者没有掌握重印书的生命周期,一直大批量添货,结果无法销售,形成较大库存后退货。其次,书店系统的管理体制一经变动,无论是合并集团,还是成立连锁,都采取先清空库存,再统一进货的方式,将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库存甩给了出版社。现在全国兴起了建立发行集团的高潮,纷纷采取这种方式退货,给出版社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再次,书店在每年年终盘存时,为了达到库存指标,将大量的货存退回给出版社。这些都加重了出版社的库存压力。
(5) 价格变动积压。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纸价和印工价格的变动很大,重印率高的图书每次重印的价格都在变化,形成了很多版本,书店倾向于购买定价{zg}的{zx1}版本,致使老版本积压。
4. 提出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
分析了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只是为了提出解决办法。由于库存是不断累积的,所以,要想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要从“治理”和“预防”两方面着手,不仅要减少现有的不良库存,还要预防形成新的不合理库存,而且对于出版社来说,后者更加重要,也更加根本。
(1) 减少现有库存。对于合理库存和一般库存,要做好日常的营销工作,保持良好而平稳的销售业绩,并结合出版社参加和举办的各个大型活动来加以宣传,创造出销售高潮。对于不合理库存中一些年销售量比较大,只是由于印数过多,一时无法销掉的品种,可以将这些品种放在合理库存和一般库存中组织活动,那些确实销不动的积压书,则需要组织xx销售活动,加大推销力度,尽量收回一定成本。对没有市场的图书要迅速报废化浆,减少库存占用。另外还要经常从库存图书中,选择适当的品种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图书馆,进行出版社的形象宣传。
(2) 预防造成新的积压库存。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dy},选题要科学。在扩大出书数量和规模的同时,力求精耕细作。建议出版社积极鼓励并定期组织编辑深入书店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上的优秀选题、畅销图书成功原因和市场动态,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策划选题前,先了解市场需求和容量,掌握同类选题的特点和销售情况,寻求合适的市场切入点,针对明确的读者群开发选题。并与发行部门共同进行选题的可行性分析。第二,营销要先行。书稿成型时,编辑与发行部门一起协商具体的营销方案,使销售人员在图书出来之前就对该书的内容和营销计划了然于胸,便于全面安排以后的销售工作,预先制作营销物品。第三,备货要合理。编辑室和出版科、发行部门根据各自对该选题所掌握的信息,共同商议图书的适当印数和定价。第四,拓宽销售渠道,掌握即时信息。对主渠道,发行人员要深入基层书店;积极和民营书店合作,拓展业务范围;除主渠道和有诚信的民营书店,还要广泛借助图书俱乐部、网上书店、各专业的行业协会和邮购公司等渠道来对目前的销售网点进行有效的补充。业务环节要熟悉图书内容和特点,指导书店进货,控制主发和添货量,保持合适的主发和添货比例。业务人员和书店系统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尽早掌握机构合并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主发与添货计划。同时发行部门要逐步通过同媒体信息平台、特约经销店和其它书店的紧密联系,即时掌握反馈信息,对本社书在全国的销售情况了然于胸。第五,慎重重印。发行部门根据市场反响确定重版重印计划,并和编辑一起对重版重印图书的封面、内容等方面的改变提出建议,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确定重版重印数量,少印数多印次,避免数量过大形成积压,占用资金。第六,定期开展库存分析,了解库存情况。及时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采取相应措施。第七,实行分年核价,将一年之前出版的库存图书按照每年核低20%图书码洋的标准进行逐年核价,摊入成本中,保证使出版时间距今5年以上的库存书在账务上价值为零。这样可以合理估算库存图书价值,将积压损失分摊到各年当中,避免由于积压和集中报废库存造成本社财务上的较大波动。第八,对于同一主题的图书,如果在内容上存在替代关系,那么要考虑在出版上的时间差,尽量选择在老版本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或者衰退期,并且老版本的库存已经基本消化完的时候进行,以免造成老版本的积压。第九,实行数量化管理。出版社应制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包括印刷周期、备货周期和周转率。根据出版图书的规模来确定大型、中型和小型书的印制周期,根据印刷周期、本社的流动资金和图书销售量制定备货周期,根据本社定位、流动资金量和出版规模确定库存周转率,并根据每年的库存分析调整指标内容,使针对库存进行的管理有可行的指标可以遵循。第十,建立指标考核制度。将对印刷周期、备货周期和库存周转率指标的考核落实到编辑、出版和发行各个部门,作为对相应部门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考核指标,并完善奖惩机制。划分责任范围,通过考核来加强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不良库存和资金占用,增加出版效益。
(刊《出版广角》杂志2009年第3期)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