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9)--第八章_智能卡技术_新浪博客

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9--第八章

 

第八章   通信市场狼烟滚滚竞争惨烈血流成河

 

移动电话,原来俗称的大哥大,因为价格不菲的入网费和使用费,一度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1997年一个香港的客户说,他们的手机原来也同样有很高的入网费和使用费,但是后来随着运营商的竞争和初期投入成本的收回,不仅没有入网费,而且使用费也非常便宜。当时我就盼着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够这样呀?!谁知这一盼就是4年,2001年终于手机的入网费取消了,随后各种差异化的服务模式纷至沓来,手机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而不再是xx品了。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SIM卡成为中国智能卡市场的主导。虽然现在运营商依然按照每张几十元的价格收取SIM卡费用,然而早在几年前SIM卡的采购成本就已经在5元钱以下了。

中国SIM卡市场从最初的众多厂商必争之地,逐步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永无休止的特殊定制应用开发需求,一度让一些厂商焦头烂额。

根据《卡市场》提供的《中国移动电话卡市场分析报告(07版)》中的有关数据,中国移动电话卡的采购量从2004年的3.4亿张到2007年的6.7亿张,卡片的采购量翻了一番,但是销售额却下降了30%,从中可以看出移动电话卡市场价格战的激烈程度。

2010年上半年联通的2G SIM卡采购价{zd1}已经达到2元左右,据说很多国内的厂商都已经吃不消,开始放弃订单,只有江苏恒宝勇挑重担,获得{zd0}的市场份额。

一般来说,从芯片开始封装一张SIM卡,需要首先把芯片封装成模块,然后再把模块封装成卡片,其中还要包括卡片的印刷,整个封装费用差不多要1元钱,而芯片成本一般也不会比1元钱少,因此说在2元以下的SIM卡无异于是xx(这里还没有计算COS开发、技术支持等费用)。

目前的3G卡让大家还能够多少有些赚头,但是按照目前这种局面估计好日子也不会太久。

当然让卡商有底气低价竞争的自然少不了国内芯片厂的大力支持,部分国内的芯片厂不仅提供芯片,甚至连运营商需要的应用以及连带的COS也大包大揽地开发了,部分卡商因此沦为了具有资质的二道贩子,从东方英卡的几次转手不难看出入围资质目前依旧是那么重要。

如果说当初众多卡商是为了能够获得入围资质而挤得“头破”的话,那么现在的价格战无疑已经让大家开始“血流”。

无论是卡商还是芯片商都对SIM卡市场心生厌倦,希望银行芯片卡的升级换代能够早{yt}到来……

 

后续章节

 

 

第九章   银行芯片卡升级在期盼中踯躅前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智能卡发展非官方历史回顾(9)--第八章_智能卡技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