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收藏者” 陈云平_方阿哲_新浪博客

    他叫陈云平,家住云霄县绥阳社区,今年46岁,却已经有30年烟标收藏历史,专门收藏各类烟标(香烟包装纸)。 
    据悉,目前陈云平已收藏中外烟标多达5万多种,有人称他是福建省目前收藏烟标量{zd0}的“烟标收藏者”。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陈云平准备举办一次烟标展览。他说,“这样,我收藏的烟标,就不会成为孤芳自赏的东西了”。

    5万多种烟标来自近百个国家 
    据陈云平介绍,他小时候就喜欢摆弄邮票、火柴商标之类的东西。上初三时,开始迷上五彩缤纷的烟标。父亲见他小小年纪就有收藏烟标的兴趣,出门时总帮他收集。长大后,他更是一发不可收,见到自己没有的烟标,即使花钱,也要买来收藏。 
    说起烟标,陈云平眉飞色舞道:“我国最早的烟草发源地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福建漳州,有了卷烟,就有了包装,有了包装,就有了牌名。卷烟因而成为一种商品参与流通和竞争。” 
    因喜欢烟标,陈云平的工作因此与卷烟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他招工进了原云霄卷烟厂,当时只收集了800多种烟标。“手头有本厂发行的烟标作为交换的‘资本’,收藏的烟标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陈云平高兴地说,1985年,他参加福建省烟草公司召开的卷烟装潢座谈会,首次内部展出了自己珍藏的2000多种烟标;1986年,他又在厂里公开举办了“云霄卷烟厂首届烟标展览”。 
    世界上的烟标究竟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陈云平不满足于本地收藏的烟标,1980年,他在民间集邮小刊物上刊登广告,表示愿意和别人交换烟标。这一招可真灵!全国各地闻讯与他交换烟标的纷至沓来。到现在,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他的烟标朋友,先后与他交换烟标的不下400人。 
    美中不足的是,国外的烟标并不多见。1985年,陈云平尝试着给意大利、xx德国的烟标收藏者写信。不久后,从没见过面的外国朋友给他回信,开始和他“互通有无”。 
    陈云平边说边搬出一叠大信封,每个信封里装着一个国家的烟标:有英伦三岛的,也有来自大洋彼岸的,还有赤道以南的澳大利亚,中美洲小国牙买加等,薄纸的、硬纸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数一数,千余种,共来自五大洲近百个国家。 
   30年间,陈云平收藏中外烟标多达5万多种,被称为我省目前收藏烟标量{zd0}的“烟标收藏者”。今年初以来,他收藏的烟标数量更是直线上升,平均每月收到各地烟标朋友的来信300多封。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陈云平还准备举办一次烟标展览。 
    烟标记录“抗美援朝”等历史 
    在陈云平的收藏室里,书架上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地放着一堆堆的烟标。 
    陈云平收藏的早期烟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时期,烟标上也都写有相关文字,记录了这段历史:国营中华烟草公司和公营新中烟厂出品的“飞马”、“东华”牌,均写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增加生产,支援前线”十六个字;中国福新烟草公司的“勇士”牌,也写有“抗美援朝立大功,全国全家都光荣”的文字,表达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决心。 
    据陈云平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面临三年的自然灾害,国家号召克服困难,增产节约。烟标上也及时印以“响应号召,增产节约,提高品质,简化包装”、“为顾客打算,为人民服务”等文字。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此时的烟标,同样反映了历史的变化。”陈云平说,八十年代以来的烟标,就牌名图案设计而言,除了商标和包装功能外,更具知识性、艺术性和欣赏性。     

     陈云平表示,烟标从收藏的角度讲,历史久远的东西和存世量少的东西为稀罕之物。他还珍藏一套南京卷烟厂出品的金陵十二钗烟标,十二枚一套,由名家刘旦宅作画,周汝昌作诗,陈大羽篆书,逼真地再现了黛玉葬花、妙玉奉茶、迎春诵经、探春结社、元春省亲、惜春描图、宝钗扑蝶、湘云拾麟、凤姐设局、可卿春困、李纨课子、巧姐纺织等,再现《红楼梦》里人物十二群钗栩栩如生的艺术风姿,全套烟标以高超的国画艺术和美妙绝仑的七言律诗,塑造了富有典型性格的红楼人物,极富民族色彩。(文:方章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烟标收藏者” 陈云平_方阿哲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