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号: 200920047350.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包括棚顶、棚壁、用来支撑的骨架、立柱、绳索和地桩;棚顶上设有管道,两端分别钉有气眼并安装粘扣带;棚壁有一对并均呈半圆形,圆弧上缝有粘扣带,内侧钉有棚壁气眼;棚顶两端与两棚壁相适配并通过粘扣带和气眼连接组合;骨架为直钢丝,钢丝穿入顶棚上的管道后两端伸出并垂直插入地下,利用骨架弹性支撑棚顶成半圆形,并固定养殖棚;立柱为铁管,立在棚顶气眼下,绳索的一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立柱开孔、棚壁气眼扎紧,另一头与地桩相连并拉紧后固定养殖棚。本实用新型重量轻、拆装方便,而且可重复使用和由多个养殖棚组合使用,从而能移动方便,节约成本,节约人工。
1、一种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顶(1)、棚壁(2)、用来支撑的骨架(3)、立柱(4)、绳索(5)和地桩(6);所述棚顶(1)上设有管道(7),在棚顶(1)两端分别钉有棚顶气眼(8)并安装粘扣带;所述棚壁(2)有一对并均呈半圆形,圆弧上安装粘扣带,内侧钉有棚壁气眼(9);棚顶(1)两端与两棚壁(2)相适配并通过粘扣带和气眼连接组合;骨架(3)为直钢丝,钢丝穿入棚顶(1)上的管道(7)后两端伸出并垂直插入地下,利用骨架(3)弹性支撑棚顶(1)成半圆形并固定养殖棚;立柱(4)立在棚顶气眼(8)下,在立柱的上端开有立柱开孔,绳索(5)的一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8)、立柱开孔、棚壁气眼(9)扎紧,另一头与地桩(6)相连并拉紧后固定养殖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1)和棚壁(2)均由塑料编织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1)下部有门(10)和通气窗,或围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为铁管。
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大棚,具体说是一种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
背景技术
现在田间、林下养殖禽类,一般都是用竹、木作支架,草帘、水泥瓦、或塑料布或塑料膜作覆盖,搭建养殖棚,这种养殖棚的缺点是搭拆麻烦,笨重、不便移动,而且一经搬迁,就有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种植、养殖结合生态集成方法专门研制、生产,提供一种整体重量轻、收藏体积小,拆装方便,重复使用,不用时可室内贮藏的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包括:棚顶、棚壁、用来支撑的骨架、立柱、绳索和地桩;所述棚顶上缝有管道,两端分别钉有气眼并缝有粘扣带;所述棚壁有一对并均呈半圆形,圆弧上安装有粘扣带,内侧钉有棚壁气眼;棚顶两端与两棚壁相适配并通过粘扣带和气眼连接组合,棚顶与棚顶两端相适配并通过粘扣带和气眼连接组合加大养殖棚;所述骨架为直钢丝,钢丝穿入顶棚上的管道后两端伸出并垂直插入地下,利用骨架弹性支撑棚顶成半圆形,并固定养殖棚;立柱立在棚顶气眼下,在立柱的上端开有立柱开孔,绳索的一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立柱开孔、棚壁气眼扎紧,另一头与地桩相连并拉紧后固定养殖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满足在大田或林下放养已过育雏阶段的禽类需要,整体重量轻、收藏体积小,拆装方便,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和由多个养殖棚组合使用,不用时可室内贮藏,从而能节约成本,节约用工。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移动生态养殖棚,包括:棚顶1、棚壁2、用来支撑的骨架3、立柱4、绳索5和地桩6;棚顶1、棚壁2由塑料编织布制成;在棚顶1上缝有管道7,在位于棚顶1两端的管道7内侧分别钉有棚顶气眼8,外侧分别缝有粘扣带,两端粘扣带各为公、母;在位于棚顶1的下部,养鸡棚设门10和通气窗,养鸭棚设围网;棚壁2为半圆形,一对,圆弧上缝粘扣带,各为公、母;粘扣带内侧钉有棚壁气眼9,棚壁气眼9与棚顶气眼8相对应;棚顶1两端与两棚壁2圆弧相适配并通过粘扣带和气眼连接组合;棚顶1与棚顶1两头相适配,并可通过粘扣带和气眼多个连接组合;骨架3为直钢丝,钢丝穿入棚顶1上的管道7,两端伸出后垂直插入地下,利用骨架3弹性成半圆形来支撑棚顶1,从而固定养殖棚;立柱4采用铁管,立柱4立在棚顶气眼8下,在立柱的上端开有立柱开孔;两头分别用绳索5依次穿过棚顶气眼8、立柱开孔、棚壁气眼9扎紧,与地桩6相连并拉紧后固定养殖棚。
以实用面积3m×5m养鸡棚为例:棚顶1为长5m、宽4.5m的塑料编织布,棚顶1上4.5m宽的边为两头,在塑料编织布上按1m间距缝制可穿钢丝骨架3的6条管道7,在棚顶1两侧各设2扇高50cm、宽40cm门10和2扇通气窗,通气窗大小规格根据养殖棚规格来确定,在棚顶1两头钢丝管道7内侧,分别加钉等距离排列的5个棚顶气眼8,在棚顶1两头边钢丝的管道7的外侧分别缝有公、母粘扣带,以备按需要养殖棚以5m长为一个单元加长,或连接棚壁2。棚壁2由塑料编织布制成,其形状为半圆形,直径为3m,半圆弧上加缝与棚顶1两头配套的粘扣带,半圆弧内加钉5个与棚顶两头配套的棚壁气眼9;骨架3采用直径4mm、长度5m直钢丝,穿入4.5m长的管道7内,两端伸出25cm,钢丝垂直插入地面25cm,地上部分钢丝利用弹性自然弯曲成半圆形,支撑棚顶1;立柱4是2根直径25-30mm、高1.5m的铁管,立柱4贴在棚壁2内侧,在立柱的上端开有立柱开孔,立柱4的顶端顶在棚顶1两头的中间气眼8中,下端与棚壁2下边中部地面接触;地桩6有6根,由3cm角铁制成,长30cm;绳索5是直径5-8mm、长度250cm的尼龙绳,共有6根,尼龙绳的一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8、立柱开孔、棚壁气眼9扎紧,另一头与地桩6相连,拉紧,固定养殖棚。
以实用面积4m×5m养鸭棚为例:棚顶1为长5m、宽4m的塑料编织布,棚顶1上4m宽的边为两头,在塑料编织布上按1m间距缝制可穿钢丝骨架3的6条管道7,在5m长边边沿,中部4条管道边缝4条扎带;在棚顶1下部是围网,围网采用10号渔网,高1.2m,长度为4m、5m,各两条,围网上下边分别穿入尼龙纲绳,围网上下边可沿纲绳滑动。在棚顶1两头钢丝管道7内侧,分别加钉等距离排列的5个棚顶气眼8,在棚顶1两头边钢丝的管道7的外侧分别缝有公、母粘扣带,以备按需要养殖棚以5m长为一个单元加长;骨架3采用直径4mm、长度6.5m直钢丝,穿入4m长的管道7内,两端伸出125cm,钢丝垂直插入地面25cm,地上部分钢丝利用弹性自然弯曲成半圆形,支撑棚顶1;立柱4有6根,直径25-30mm铁管制成,2根高2m的,4根1.1m;在立柱的上端开有立柱开孔,立柱4的顶端顶在棚顶1两头的中间和两边的3个棚顶气眼8中,下端与地面接触;地桩6有6根,由3cm角铁制成,长30cm;绳索5是直径5-8mm、长度250cm的尼龙绳,共有6根,尼龙绳的一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8、立柱开孔、棚壁气眼14扎紧,一头与地桩6相连,拉紧,固定养殖棚。每段围网的上部纲绳两头,依次穿过棚顶气眼8、立柱开孔固定,下部纲绳两头与两头骨架钢丝下部固定,用棚顶1上的4条扎带扣连上部纲绳的相应位置,使棚顶1与围网连接,通过移动围网开启或关闭养殖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