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莎男士》10年6月号《李晨 继续卖力地生长吧》_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 ...
(2010-06-04 00:00:11)

{dj2}探班-冯小刚震撼《芭莎男士》封面大片
 
青海玉树地震哀悼日,冯小刚带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创硬汉李晨、张国强一同为《芭莎男士》6月号拍摄封面,重新演绎了一幕让男人都会流泪的震撼大片!

从1997年“国产贺岁片”横空出世开始,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节目单里就再没有缺席过“冯氏电影”——13年来,作为一个从不故作姿态却深得人心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一人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累积票房;而在用自己的作品令观众欢笑感动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这个年过半百、内心严肃的男人,依然是中国电影工业中最有力的支撑点。今后的5年他还将与华谊合作。冯导说,前{yt}晚上他刚刚写完一个剧本《非诚勿扰2》,感觉欣慰和轻松。和所有的创作者一样,看来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乐趣之源。



 

 

 

《芭莎男士》力荐明日xx @李晨

 


作者:头顶椰子蟹 回复日期:2010-06-01 15:06:38   
  湿身……
 
作者:江湖迷津 回复日期:2010-06-01 15:12:46   
  哇!{dy}张很好看!!!第二张。。。。好典型的中世纪圣母油画构图
    拍的时候手上一定滴了很多热蜡。。。。。。

 

作者:iop77_ 回复日期:2010-06-01 15:30:58   
  这照片,太强了,太强了……木办法,只好掏银子……

 

作者:lafeiyu 回复日期:2010-06-01 15:37:25   
  就我喜欢第二张吗?迷离的小眼神,风雨中的小动物

 

作者:头顶椰子蟹 回复日期:2010-06-01 15:40:57   
  第二张的头太大了!
 
作者:清源妙道真君 回复日期:2010-06-01 15:42:12   
  我承认我喜欢{dy}张多一点是因为{dy}张露的多一点。。。

 

作者:2010sichen 回复日期:2010-06-01 18:16:29 
  两张照片都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我的{dy}个反映是惊讶。{dy}张太性感了

 

作者:iop77_ 回复日期:2010-06-01 18:21:32      
  这次的照片给我的震动——这xx是另外一个人。从气质到眼神有脱胎换骨之感。

 

作者:2010sichen 回复日期:2010-06-01 18:29:13   
  人物、背景和色调非常和谐,太像油画了,印象中{dy}次见到这样的照
 

作者:iop77_ 回复日期:2010-06-01 18:40:56   
  情景交融,表情天成,无一丝突兀之感。

 

作者:椰枣子 回复日期:2010-06-01 19:21:19   
  这才是时尚大片的FEEL。不过底子在那里摆着,就看能不能正确准确的捕捉挖掘出来了。


作者:乌鸦党花 回复日期:2010-06-01 18:04:16   
  年初他参加朝廷台新春音乐会,把人家DH的轻盈路线硬生生整成了麻袋,我很黑线。暗自腹诽,我要是DH的代理商下次杂志社来借衣服我一听是老李一定不借。(好吧,老李是领会了设计师的自我阐述“西装裁剪的精致考究与街头元素xx结合”)


  但这次我多么希望,他能把外套换成那件半透质的啊,虽然现在他的金刚芭比线条已经把这款设计的线条感展露无遗。几乎要破衣而的肌肉、脸上深深的无力感、眼中溢出的哀思形成强烈对比,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显得那么的渺小。

  李老师,打个商量,下次红地毯,有杂志照80%水准行不?


作者:iop77_ 回复日期:2010-06-01 18:17:22   
  鞋……不过看视频倒并不这样触目。


作者:乌鸦党花 回复日期:2010-06-01 23:17:59   
  和DH家那套包裹在衣衫之下的阳刚身材相比,SF和Strellson的搭配是合而不紧,恰到好处地贴合老李修长的身形,内衣领口处细腻的卷边欲说还休地露出性感的锁骨少许胸肌,动感的色彩、性感的身体,整个画面充满了雄性张力。


作者:江湖迷津 回复日期:2010-06-01 23:21:52   
  恩,老实说,芭莎这照,其实有特意往沧桑、疲惫的年龄感上去拍,所以连最基础的眼袋都没有处理。一方面是强调整体氛围,突出对抗风雨的主题,另一方面也有追求画面视觉平衡的意思吧  
  总的感觉,如果说《庐山恋》的角色造型、定位是比本人年纪小的话,这组片子的定位或者说出来的效果,比李晨本人年纪老的说~~有点中年小达的意思
  从搬石到持烛到顶风冒雨,一张比一张老||||很强烈的中年实力派男星范!
 
作者:iop77_ 回复日期:2010-06-01 23:32:59   
  画面有张力。

 

作者:江湖迷津 回复日期:2010-06-01 23:57:24   
  恩恩,照片质感是很够得!!

 

作者:乌鸦党花 回复日期:2010-06-01 23:36:52   
  不过我觉得他穿Zegna好像没穿出感觉来,Zegna是国内最早开展定制业务的男装,卖点就是他家独特的面料和精准无缺的剪裁,封面那件明显不是老李的SIZE啊。。。抹泪
  相比之下,明显《俏丽BOSS》那两件Zegna更加适合他。。。

  我觉得单人的两张,从服装助理提供的服装来看,走的还是年轻路线,DH、SF、以及Strellson Sportswear都还是偏城市运动风的。


作者:沽宁乌鸦 回复日期:2010-06-01 23:38:30   
  截了张大头~~表情也很棒~~~

作者:椰枣子 回复日期:2010-06-01 23:47:47   

  这张这样看VERY GOOD,果然那种半吊子的扫图是会扭曲原本的画质的,当然能够让我们{dy}时间看到应该被感谢,但是想要看真正的画面,还得看大图原图,这张的眼神,悲怆,怜悯,沉默,坚定,不再退缩,太多太多的内容,却被简单的黑色瞳孔简练成坚持二字,太震撼了,直指人心。

 

作者:椰枣子 回复日期:2010-06-01 23:52:56 
  单人照比较有感觉,合照的话反而失衡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作者:乌鸦党花 回复日期:2010-06-01 23:58:05    
  封面那张我觉得和《时尚健康》第二张一样很别扭,不知道是那个角度是他死角还是PS问题,大大眼袋和蚊子上去打滑的脸,还有紫色的唇彩,那个眉形,我想起了《倩女幽魂》里的姥姥,啊啊,我怎么又黑上老李了。

 

作者:江湖迷津 提交日期:2010-6-2 0:04:00 
     呼!我一直小心翼翼滴不敢多说,既然你们都黑上了,我也顺脚打个太平拳!
  李晨TX,虽然杂志为了追求照片质感,没有处理你的眼圈,但如果你没有,人家也不可能帮你P上去啊!!!!不要和我们一样熬嘛~~~不知道往后几个月相对安慰的进组生活,是会帮你养回来一两岁呢?还是更加给了你熬夜上网的理由|||
作者:清源妙道真君 回复日期:2010-06-02 00:10:45   
  点
  封面那张我觉得其实衬衣和裤子都没什么问题,但表情总是比较别扭,似乎在刻意扮老,法令纹和眼袋都很突出了,让我有头是被PS在身体上的感觉= =


作者:头顶椰子蟹 回复日期:2010-06-02 00:10:22   
  因为那是方达,所以和我们想的时尚照有一定出入吧,再说画面均衡调和很重要,总不能一个画面出现丝绸和蛇皮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吧。 

 


图片扫描/冷醉红尘
文字录入/厨房剧爱好者

     1976年发生在唐山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给无数家庭带来伤痛和苦难的梦魇。一个叫李晨的演员当时还未出生,但他却在2010年7月于全国公映的《唐山大地震》中饰演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弟弟方达——失去了父亲和姐姐之后,依然坚毅顽强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作为母亲徐帆心中{wy}的希望,支撑起命运的一片天空。“我觉得拍电影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演员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人物,需要做到相信,相信自己是他。”李晨这样对我说。
悲观与乐观的平衡
     “当你认为生活是红烧肉的时候就一定会吃到姜……所以,我宁愿把姜定位为生存的本质,那么会不会,我的嘴里就会塞满了红烧肉……”所以他的座右铭是这样一句话:结果无法改变,但是过程中可以放大自己的闪光和意志。
                                  ——————————————
     这部电影竟然与地震发生了那么多的巧合。汶川地震发生在开机之前,而玉树地震发生在举行{sk}预告片发布会的前{yt}。2008年,正在云南拍《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李晨,每天听着在电视里滚动播出的新闻,却不敢去看画面,看到受灾伤员的眼神感觉自己有种瞬间被击溃的感觉。地震让他体会到人的心灵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园比钢筋水泥要复杂得多,楼塌了可以建新的,但是人们心灵的家坍塌再重新建立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帮助他们完善心灵的构建,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这种感觉最重要。所以当《唐山大地震》开机之时,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把汶川地震发生后的感悟拿到戏中来,相信会有不一样的体现。”
     在开拍之间,李晨给中国残联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是“华谊兄弟”的演员,要出演一个什么角色,希望找到一个有残疾的朋友,自己负责所有费用。后来这位朋友知道是李晨时特别高兴。他来到剧组同吃同住,一起拍戏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他身体有残疾但内心特别坚定。这种坚定会通过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传递给我。比如我会自然而然地照顾他,不自觉地帮他取饭打汤,帮他做很多事,他总是用他的一只手按住我说——不需要你的帮助,我自己可以!这让我觉得很震撼。他在六七岁时受伤致残跟剧本中的我一模一样,我问他怎么从阴影中走出来一直到现在,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他只是对我微微一笑,他的笑容非常灿烂。后来我把这种坚韧的东西放到角色中,又和我真实的经历吻合起来——我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和我的角色一样也变成家庭的{wy}寄托,不管是让妈妈知道自己一切都很好,或者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也好,我从体验生活又回到现实生活。"
     李晨说,一个人不论健全与否,建立心中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电影的主题。1997年李晨18岁,刚刚考入艺术学院的他,还没有开始系统的表演学习,便经过数千人的竞争,主演了{dy}步电视剧《十七岁不哭》。虽然那个叫“简宁”的角色并没有令他一夜成名,但是十几年来20多部影视剧的扎实积累,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些心灵历练。《士兵突击》那个不算主角的吴哲让他一下子为人们所关注,而《绝密押运》中,他成为了光彩不容忽视的主角。
     “一直坚持不放弃,首先因为这是我的饭碗,我的工作,可以让我赚钱养活自己,照顾家人,其次是工作给我带来很多乐趣,让我交了很多朋友。每当你作为角色生活在别人生活里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他的一位朋友最近在他的博客里留言:认识你有十年了吧,你是个很能忍的家伙嘛,到现在才开始走红。也好,男人成熟些好。
     这就是李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往前走,对生活喜欢从坏的方面做打算,“当你认为生活是红烧肉的时候就一定会吃到姜……所以,我宁愿把姜定位为生存的本质,那么会不会,我的嘴里就会塞满了红烧肉……”而当他嘴里塞满了红烧肉,他依然是悲观着的:“也许好就意味着将来更坏?没论证过,但好像也没说错过。”所以他的座右铭是这样的一句话:结果无法改变,但是过程中可以放大自己的闪光和意志。
     他这样解释所谓的悲观:其实悲观是一种审视,人太自信必自负。我的这种悲观好像是随时随地照镜子,看着镜子中自己的德行,称一称自己有几两重。该说什么和该做什么,然后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不明白的。
     也许悲观可以意味着一种安全生存法,生活的好与坏是相辅相成的,像打太极,二者永远在推手。悲观和乐观也永远在推手,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纠结中的转折
     “在这个行业里我所能看到的东西太多,一些浮华和虚伪,一些根本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被裹挟在其中……怎样才能保持自己平和、良好的状态特别重要。我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从冯小刚导演身上,他平时乐乐呵呵,但对社会和时代的看法有时只两句话就像锋利的尖刀,‘啪’一下出鞘。他身上有我将来想要的睿智。”
                             ————————————————————

     1999年,对于李晨是人生的一个分界点。在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前夕,一个天色昏暗的清晨,骑着摩托车飞驰在三环路上的他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发生事故之前是我内心很纠结挣扎的一段时间,不知它和事故有没有直接关系,反正存在着一个联系。”后来他这样形容这起事故:“简单,这个词已经死于我的1999年,那一年一个少年飞了起来落入花坛。复杂,就此永生,纠结于新的纪元。”
     事故的画面是他遇到障碍物后,人从车座上飞了起来,帽子和鞋子也在空中飞舞,然后他重重地摔落在路边的国庆花坛上。幸运的是,那密集排列的一堆塑料花盆,花盆里湿润的泥土,泥土里柔软的花朵,保护了李晨的身体没有直接和水泥路面相撞。他在一瞬间晕了过去,等醒来时看到周围一片花团锦簇,而他躺在花海中央,那一刻他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到了天堂。这时哆哆嗦嗦走来一个人,摸了他一下问:“小伙子,你没事吧?”那是责任的另一方。也许责任在谁还说不清,但浑身疼痛、到处流血、躺在花坛上的李晨,显然是事故中的弱者,听到对方的一句低问,他吸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还没有死。“我还活着。”于是他站起来,跟着这个人去医院做该进行的一切检查。而这一飞,让他在理想和现实间的纠结,有了猛烈的清醒。
     被称作阳光型男的他却说,“纠结”一直是他的人生常态。
     16岁时李晨曾对离异之后的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过?后来长大了的他看到女人一个人生活太不容易,她需要有一个生活伴侣。30岁后他对妈妈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过你想过的生活。“人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人的成长,纠结的就是这些东西。”
     “16岁认定的,今天看来肯定特别傻,觉得当时怎么会这么想?比如说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我们都会相信。16岁时我相信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是好人。16岁时可能因为我们初次见面的一次握手,一只胳膊搭在肩上,我就相信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真挚的兄弟;16岁时可能因为一次深情的拥抱,我就相信我会和这个女孩走过一生,是老有所依的{zj2}版。16岁我相信所有的一切,现在不是说不相信,而是有一种选择性的信任,这种选择性是一个尺度,是每人心灵中的一把尺子。那时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是因为拿在16岁少年手里的那把尺子太短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它衡量人的标准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当这把尺子拿在即将32岁的李晨手上时,他感觉自己改变特别大。“也许就是心里的这把尺子越来越长了。”
     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受妈妈影响{zd0},总是替别人想得更多一些。“妈妈至今对我有一种愧疚,觉得30多年来没有给我真正作为一个母亲的照顾。她的婚姻选择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家庭,让我小时候没有体会到像别的孩子那样快乐的童年。这是她至今对我的愧疚。这点恰恰和《唐山大地震》中的妈妈一模一样,无论天灾还是人为,结果是带给一个孩子同样的命运。在戏中帆姐饰演的妈妈,一直愧对我,愧对姐姐,愧对家庭。她心里一直存在着这种愧疚。其实,儿子心里存在着一种对妈妈难以言表的感情。他不能对妈妈说,但又深知母亲心中的那种痛苦。”
     如果不拍戏,他会把自己的生活尽量安排得丰满一些,看电影,打篮球,夏天游泳,冬天滑雪。他有很多爱好,写小说,摄影,骑摩托。“原来特喜欢骑摩托,受过专业训练,在北京也小有一号,圈子不大有个几十辆车,有事没事就组织出去玩玩乐乐,一帮人英姿飒爽豪气冲天,直到现在还经常会有活动,算是青春没有留白吧!”
     纪录片《北京记忆》中的主题曲是李晨特别喜欢的一首歌:看枝桠漫天的那颗/曾经是嫩嫩的绿/那么多的枝枝蔓蔓/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继续卖力的生长吧/离参天还很远呢……

北京记忆 主题曲 藤


 

作者:乌鸦党花 回复日期:2010-06-01 17:16:32   
  我真喜欢这次芭莎的稿子,编辑显然做了很大功课的,把老李BK以及回帖都翻出来了
  从演员对地震的宏观感受开始,接着用细节说明是如何体验角色的,相信那位和李老师相处了半个月的朋友,带给了李老师对生活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小达对李老师不仅仅是事业上的,也是生活上的。
  中间是既封面人物专访李老师的新路历程,同时又时不时回到李老师对小达的共鸣,看到这篇专访,我有一种回到了《生死线》时期的感觉,仿佛小达依然留在李老师身上没有走远,李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一边在回忆自己的过去,一边在谈这个他的朋友——方达。他带着对过去和现在自己的审视走进了方达的世界,这种状态很像徐帆老师,看徐帆老师做有关大地震的采访,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上一分钟还是现实中的自己,一下子又立刻进入到那个角色中去了,这个片子,不仅有编剧、导演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还有演员本人凝结在角色上的人生。
  想必编辑也被李老师感染了,用了那样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标题:李晨,继续卖力地生长吧!
  加油!
  P.S.最有意思的是李老师的花坛历险记,记得{dy}次知道是在SOHU的采访,是个黑色幽默,当时笑死,看完一回味,心底酸酸的。
  到了芭莎,立刻适应芭莎的风格变成了文艺片,淡定之中飘着一抹淡蓝的忧伤,很像这次服装的色调,渐变色系的开衫里紫色的针织衫,忧郁的色调中洋溢着生命的力量。
  原来从哇哈哈到依云,只不过是场合切换而已。
 

作者:光荣的玛丽苏 回复日期:2010-06-01 17:29:43   
  是依云好呢还是昆仑山好呢?

 

作者:江湖迷津 回复日期:2010-06-01 19:24:21   
  6月6,走向阿尔卑斯山,走向少女峰,峰下有依云

 

作者:少年维特不烦恼 回复日期:2010-06-01 17:36:30   
  芭莎的文字内容很不错,挺有深度的,还搬了他博客上不少蛮经典的话,也是很能代表他人生态度的感言。对残疾朋友的资助和共同生活也是之前外界不知道的。好奇那位在他博客留言的朋友是谁。
  关于悲观的解读也很好,不过他那个应该不叫真正的悲观,而是不盲目乐观,时刻自我审视。还有,纠结还真是李小爷的人生常态啊。

  之前一直以为是他自己撞上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另一方”。也一直以为就是简单的交通事故,现在才知道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挣扎,怪不得他说“简单已经死于我的1999年”,当时看还不太明白。不过看到那句“我还活着”心里真是很有触动,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作者:白_云 回复日期:2010-06-01 20:04:47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
  慢慢书 

 

[桌面、签名档]芭莎图片PS图 by xiaolin2809

签名档



桌面

 

这张很像70年时代样板戏的海报

虽然看过老冯客串《功夫》、《建国大业》和《苏乞儿》,但看到这张照片,觉得老冯真的会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讲述者,冷静、悲悯,有人文情怀。看到这张照片{dy}反应就是老冯对《唐山大地震》的理解“当人性被天灾逼到绝境的时候,人们内心的崩溃和坍塌不是灾后重建或废墟清理可以愈合的。在随后几十年的生活当中,每{yt},这种伤痛都伴随着他们。”

这个男人不酷,也算不上帅,但他的眼中的悲悯和坚韧,和背景融为一体,让整个画面很有感染力。

这张怎么说呢,现在冯导的金鸡独立是虚的,仿佛有不要打扰死者安息的用心在里面,但面部表情是深思状,两者有点点不太协调。不过老冯作为一个导演,在拍杂志照能有这种范儿,老李你真的还有好多要学哦。

 

"大地震"李晨张国强登封面 冯小刚追溯旧时光
从1997年“国产贺岁片”横空出世开始,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节目单里就再没有缺席过“冯氏电影”——13年来,作为一个从不故作姿态却深得人心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一人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累积票房;而在用自己的作品令观众欢笑感动的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这个年过半百、内心严肃的男人,依然是中国电影工业中最有力的支撑点。
由地震开启的历史记忆

  “在大地震中,每个人的生存是开放的,每个人的逝去却是隐秘的。我们不知道他(她)们离开时想什么,怀念什么,希望什么。但我们知道:他(她)们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热爱生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6秒,这一串数字的组合是并不是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记得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一波又一波死亡与灾难的洗礼,早已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

  冯小刚新拍的电影也和地震有关,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在那次灾难中,因为一个年轻母亲的决定,让幸存的姐姐陷入了一场长达32年的情感困境。据说贯穿在这部电影中的情感力量,是又一次对人心灵的拷问,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提起为什么会开拍这样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冯小刚说:开始是唐山市政府先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希望能开拍一部这样题材的电影,后来我刚好看到了张翎的小说《余震》,觉得写得不错,我就推荐了过去,唐山大地震距离现在已经34年,这部电影的时间脉络前后延伸了32年,其实对于个人来说,灾难是毁灭性、短暂性的,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幸存者震后面临的不单是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因为地震对人内心造成的伤害会持续很久。关于影片具体的内容冯小刚并没有提及太多,他只坦言说,这次依旧是小人物的视角,肯定不是纪录片,因为那不是他所擅长的,其次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反应骨肉亲情,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情感的冲击。

  “凡是地震都很悲惨,悲剧是人类无法抗拒的。”采访的当天是玉树地震的哀悼日,提起“地震”冯小刚依旧动容,才在电影发布会现场以剧组名义捐款20万元的他激动地说“尽管我们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但是听到青海发生大地震,还是感到束手无策,我们希望能真的帮助他们,不光是拍电影。”他说。

  冯小刚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提高了素质,骨子里有着某种浪漫主义情怀的俗人《芭莎男士》10年6月号《李晨 <wbr>继续卖力地生长吧》他不拍自说自话、自我陶醉型的电影,他不干攒足了劲儿和投资人较真死磕的傻事儿,因为他知道商业电影不是艺术片,折衷让步不是什么坏事。他从来没想把自己当成艺术家或者文化人,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给老百姓拍片子看的,头顶上光圈越大,离观众的距离也就越大。所以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内核还是早年那个戴着帽子穿着军大衣在现场大声喊着“开始”和“停”的导演,尽管早年的愤青已经慢慢退化成了平和,但是说话不拐弯抹角的耿直劲儿还保留着。他的作品里永远是小人物,说的是大实话,偶尔溜出的几句切中要害,就像捅了一下你的穴道,让你觉得想笑,又泛着点泪光。

  从《手机》的黑色幽默到《天下无贼》的童话式寓言,从《夜宴》的中国风范到《集结号》的英雄气节,再到这次《唐山大地震》的人性关怀,有人说冯小刚变了,变得不再像过去那么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甚至有人说,冯小刚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平民导演了,对于这些说法冯小刚非常坦然:我始终都是平民导演,这和我本人的气质有关,和出身有关,这些是不会变的,而且这些也决定了我看出去的视角。“有人说我转型,其实这些都是剧本决定的。你看到一个好的剧本,自然需要按照它的方式去诠释。剧本好,电影就成功了三分之二,对一部好电影来说,它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除此之外它还应该独特,或者是命运和经历,或者是个人性格,因为只有独特才能吸引人。国内的好剧本太少,编剧的想象力也不够。只有少数的一些作家,比如刘恒、刘震云,他们写出来的剧本还是可以给人惊喜的,还有这次的电影编剧苏小卫,都是不错的剧作家。”在拍摄之前简单化妆的间隙,冯小刚这样解释自己在观众眼中的“转型”。

  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次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猛然爆炸的浩劫中,200多万人丧生,70万多人受伤,一万多户家庭解体,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电影剧本的原著者张翎在被问起,影片中如果原景重现会不会对观众形成二次伤害时,回答:电影中更多的是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我们都知道,回避不是疗伤的方法。我们同时也相信,充满温情的结局会给人们再次带来生活的希望。 

旗帜鲜明的13年
  当年在宣传电影《集结号》的时候,冯小刚破天荒的上过一次娱乐访谈节目,当他在上面说“我今年50岁”,台下面一片哗然。我们直到这时候才发现:十几年前那个让我们在影院中一直开怀大笑的男人竟已年过半百,当我们在报纸和电视上发现他一如既往锋芒毕露、不留半点余地的讲话,当我们从单身一人看电影到全家三口去买票,却一直不曾留意过——原来已经陪伴我们13年的“冯氏喜剧”,已经如实记录了在我们身边流逝的时间。

  漫长的十三年,浓缩成部部精彩的十三部影片。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男人说:其实我一直都想歇歇,一年拍一部太累了。

  冯小刚是学美术出身,最早在战友文工团担任美术工作。美工出身的他提起这段往事总是自嘲道,没能挤进电影学院那闪闪发光的艺术殿堂,我就在旁边支了一个帐篷自己玩自己的。转业后他曾经为《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xx》等80年代xx的电视剧担任美术设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王朔,他曾在自传中称王朔是“北斗星”,可见当时王朔对他的影响很大,其实带着京味儿文艺作品并不是冯小刚发明的,但却是在他早期参与的电视剧中表现得最让大家接受的。那种带着京味儿的冷幽默后来也成为他御用演员葛优身上最典型的招牌。

  1994年,冯小刚与王朔等人成立了“好梦公司”,在当时电影观众以每年10亿人次的递减,很多电影导演转行开始拍电视剧的时代,冯小刚带着文艺范儿的憧憬和王朔的本子进入了电影圈。1996年,《一地鸡毛》、《月亮背后》、《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等四个作品连续被枪毙,一夜之间冯小刚被打入了黑名单,成了投资商绕着走的人。那一年冯小刚38岁,对于一个“奔四”的男人来说,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国家机关应该是混到处级,如果你在外资企业差不多也应该当上了经理,如果在这个岁数上,人生忽然全部清零,或许后半辈子都会找不到北……幸好冯小刚没有停留在原点,而是拐了个弯开到了商业导演的岔道上,他的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zj0}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内地电影市场尚无商业片概念的情况下,做了{dy}个吃螃蟹的人,冯小刚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不论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运作,他都始终注意依从商业生产流程,“投资、创作、制作、宣传、发行,这五大规则若人人遵守,电影就有机会成功,若五项中其中一项有人不按游戏规则去做,就不可能成功。”

  1997年《甲方乙方》以3000万票房拿下{gj},1998《不见不散》以4400万票房再次{lx1},1999年的《没完没了》在全国电影票房普遍下滑50%的时代依旧拿下5000万的票房,他针对中国市场特色,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在1995年以来电影市场持续低迷、国产片一派萧条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十年来票房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难怪连李安也盛赞“中国商业电影唯冯小刚一人”。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两次获得金鸡奖{zj0}编剧的他没有背着拷贝去一个又一个国际影展参赛,干等着天上掉下来的奖项。因为在他看来“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而不是为了到外面去拿奖。”

  自《天下无贼》票房破亿之后,冯氏电影就一路水涨船高,《夜宴》1.3亿、《集结号》2.6亿、《非诚勿扰》3.4亿,节节攀升的票房证明了导演的眼光和功力。现在,我们同样不会怀疑冯小刚预言《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将会过5亿”的底气,旗帜鲜明地把握观众的需要、关怀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冯氏电影”发展的趋势,也是商业电影发展的趋势。

  从开始拍摄自己的{dy}部电影到现在,有人说冯小刚从来不会把自己扮成艺术家去教导别人什么道理,但是他却永远知道老百姓{za}看什么,他的手里永远都能抓得到观众的软肋。聪明和善又带点狡黠的幽默,从群众中来,走群众路线——或许这就是冯小刚的最可爱之处

冯氏电影的本质
  “据说你又和华谊做了一个五年的续约,那么未来五年怎样规划?”我问。

  “……希望找到5个好故事,把华谊的这个合约完成。其实我很愿意可以用两、三年去拍一个电影。这样对生活有一种沉淀。我当然可以拍很赚钱的电影,但是我也不愿意成为钱的奴隶。”他一边吸着纸烟,慢慢回答。

  拍《大腕》那年,冯小刚突发心脏病,直到电影拍完,他都没有缓过来。在那之后他休息了很久,“一直是在夸张的惊恐中度过。稍有不适,即刻吞下几颗xx救心丸,吸上氧气躺倒放平,眼神无助地望着周围的大千世界”。他在鬼门关去了一次,又转了回来。如今的他依旧没改掉吸烟的毛病,依旧会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但是却不再像早年那么拼命,“我现在拍电影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我没有尝过票房失利,但是肯定不会永远这样。这个是规律,谁都没办法违背,只是现在对于我来说拍不拍电影,或者是拍没拍好,都已经不再会影响到我的心态了。因为自己和自己较劲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早年用“票房”来检验成功与否。现在已经不再是{wy}的标准。

  不拍电影的时候,冯小刚喜欢搞搞收藏,打打高尔夫,他觉得“迷恋高尔夫其实是迷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古语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天命”二字不但涵盖了无法逆转的自然常理,也间接教人领悟到“乐天知命,强求不来”的真谛,也许卸下导演的身份,游离出电影的世界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这个男人也不过是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女儿的父亲,xx而已。

  他还有五年的合约,所以他依旧会继续拍着电影,虽然他不喜欢被期待,被逼迫,但是我们仍然期待他下一次给我们的惊喜。他喜欢拍让自己觉得有趣,让他人也觉得有意思的电影,就好像他常说的: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有趣,有的人无趣,可怕的不是人无趣,而是自己无趣却不自知。衍生到电影上来说就是:有些导演容易陷入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那是很可怕的。

  而冯小刚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份有趣变成了他拍电影的原动力,也变成了他希望借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他陪着我们笑了十几年,尽管那些笑声都不曾撼动过那些国际大奖的评委们,但他早已不在乎这些,作为内地{sg}个人票房累计破10亿的导演,他已经习惯了当一个没有冠冕的{wz},比起那一串儿长长的奖项,观众的感动才更重要。

  生活始终是千变万化的——不论电影的形式如何表现,题材如何转换,“冯氏电影”最本质的平民色彩和人文关怀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好像湖泊汇聚成大海一样,我们相信,存在于冯小刚电影中的真诚将会一直延续。(内容有删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芭莎男士》10年6月号《李晨 继续卖力地生长吧》_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