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星将把制鞋业务从其上市公司剥离的传闻,前段时间一直不绝于耳,而汪海在双星集团所属上市公司——青岛双星的制鞋业务资产转让项目在青岛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公示期结束后,面对国内30余家媒体证实了这一传闻并进而作出详细说明。他表示,双星上市公司制鞋业务资产的受让方,是同属双星集团的名人实业公司。自此以后,双星将把轮胎和机械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以名人实业公司为载体进一步做强制鞋产业。 与20多年前一样,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再次以高调姿态宣布了双星的重大战略转型。 双星同时声明,做大做强轮胎、机械产业,绝不意味着放弃制鞋产业,汪海称,将制鞋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后,双星的制鞋产业反而会更加强大,其理由是,双星今后将形成“一个拳头”。在此次业务剥离前,双星制鞋业务分属两个公司,即上市公司负责冷粘鞋业务,名人实业公司负责硫化鞋业务。一个产业分属两家公司,既违背制鞋业工艺相互渗透的规律,又不能使规模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难以xx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而此次双星名人实业公司将制鞋业务统揽麾下以后,将使制鞋产业的资源利用达到{zy},从而实现进一步跃升。 轮胎与机械产业已经形成的强势地位,使双星的战略转型顺理成章。早在2006年,双星轮胎在双星上市公司的份额已占到90%,鞋业收入则下降到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10%,轮胎成为{jd1}主业。根据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在企业规模做大、行业增多之后,可将不占主要地位的资产剥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增强盈利能力。由此,双星决定转让上市公司制鞋业务资产,集中主要财力发展轮胎和机械产业。 制鞋产业一直以来被双星称之为“母体产业”,而或许是对于起家产业的深厚情感,汪海将轮胎形象地叫做“汽车鞋”。在“汽车鞋”领域,双星如汽车疾驰般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从2002年至今,仅仅用了5年时间,双星就已跻身全国轮胎业六强,目前已形成青岛、中原、湖北三大轮胎生产基地,产品涉及全钢子午胎、半钢轿车胎、载重斜交胎、农用轻卡胎、军胎、工程胎、特种胎等七大系列、600多个品种,各种轮胎的年生产能力达到 1000万套。 按照战略规划,双星将用3至5年的时间,打造出轮胎、机械、制鞋三大集团,实现“把双星打造成中国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战略目标。 在轮胎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双星机械产业也在国内崛起。研制成功世界上效率{zg}的V法造型线、中国{zd0}的转台式抛丸清理机,以及在我国的“嫦娥”2号奔月工程中中标、为运载火箭上的发动机研制铸件,使双星在国内机械行业显示出强劲实力。 1996年,主攻制鞋产业的双星将优质资产冷粘鞋业务成功上市,并在市场上保持着良好表现,先后五次募集资金,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使“双星”成为中国制鞋业{dy}民族品牌。然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纷纷进入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低的制鞋业后,双星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双星选择了新的投资方向,将上市募集的资金投入与制鞋同属橡胶行业的轮胎业。 汪海表示,此次产业产权结构重要调整后,双星将以全新的姿态,,在产权和产业结构更为清晰、合理的基础上,在轮胎、机械、制鞋三大产业上均实现集团化发展。其中,轮胎产业以全钢胎发展为重点,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拟用3年时间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机械产业以铸机、橡机、环保、数控锻压为主体的产业链群,带动电器、锻压设备发展,争取用3年时间构建双星机械卫星产业链群;制鞋产业进军xx市场,同时重新整合鞋和服装市场,在合适的时机重新组织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