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新股频频破发意味着什么?_休闲,平湖_百度空间

新股破发并不代表市场化的成功

    让我们向具有特色的新股发行市场化致意。

    新股大量破发,被视为新股发行发行市场化成功的标志,新股破发的背景下继续发行新股,被视为管理层推进新股市场化改革的勇气。

    这是颠倒黑白的说法,在发行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在发行市盈率上升对所有一级市场有利的情况下,所谓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发行市场利益链的成功,所有机构与原始股权投资者都能从高发行价格中获益。而所谓的市场化只在发行市盈率上放弃了强制定价式的窗口指导,而在上市审核、地区平衡等方面一切照旧,使得发行市场化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jj1}借口。

    上市公司自然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截止5月末,已经上市的71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额高达277.2亿元,平均每家超募近4亿元。创业板{dy}批上市公司平均超募129%、第二批平均超募209%、第三批平均超募248.5%、第四批则平均超募逾250%。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行横财,买房买车,大把撒钱。由于投行业务竞争严重,投行人士对于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要求几乎来者不拒,在成长性等概念上涂脂抹粉忽悠世人。

    对于承销商而言,高市盈率发行同样是发财良方。目前除了少数承销团情况外,多数情况下保荐人和承销商都是由一家券商机构担当。在现有募集资金的需求上,保荐人对超募部分往往是额外收费,比如基础募集部分保荐费率往往为1%-4%,超募部分甚至能达到10%-15%。除了保荐收入外,承销商的承销费用通常是承销金额的1.5%到3%之间,而2009至今年景大好,发行价格如此之高,承销费率自然水涨船高。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2009年,111只新股共募集资金2021.97亿元,承销费合计53.15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为2.6。今年前5个月发行的152只新股共募集资金1906.94亿元,承销费合计65.69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上升为3.4%。

    这些承销商忠实地执行了把幸福留给自己、把痛苦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宗旨。以今年前5个月承销规模{zd0}的华泰证券为例,金额达到195亿元人民币,承销商海通证券由此在承销规模上排名{dy},获得了约5亿的承销费用。但华泰证券留给投资者一地鸡毛,3月1日以每股20元的发行价登场,在23号窜升至23元的高位后直线跳水,到6月4日已经跌到14元,在短期内走势之决绝超过了中石油,所有被花好稻好的分析忽悠进场的普通投资者欲哭无泪。

    据说,新股发行改革{zd0}的成果是采用询价机制,改变了以往由监管层看守价格的弊端。但目前的询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制度性弊端。

    A股市场的新股由264家询价机构主导,这些机构必须向上报价才能获得新股配售权,但这些机构不必参与购买,他们不必对过高的报价负责,却对发行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责权利严重不对等。可以想像,报出高价而不必对价格负责,又能讨好同行,为日后自己承销、上市留出余地,如此一举数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并不奇怪,为了积累日后公司投行、自营业务需要的广阔人脉,常常出现友情出演高报价的情况。发行人、保荐机构与询价机构一团和气,各取所需。结果是惊人的,在中小板上市的海普瑞获得211家机构提供有效报价,{zg}报价竟然达230元,平均报价高达170元左右。

    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失信之事比比皆是,在询价机制上却大放羊,实行责权利xx不对等的市场化,与中国的市场xx不符——在此可以断言,只要询价机构不必对价格负责,他们就会提高报价赠送人情,直到市场无人接盘为止。此时所谓的市场化,不过是对询价机构的放纵,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嘲弄。

    把主要责任推给投资者是不负责任的,比如投资者偏好冒险,嗜好打新等等,既然在大多数时候中国新股发行存在一二级市场溢价,既然新股发行数量的行政管制与事实上的不退市造就了畸形的市场,既然保险等大机构都在打新,凭什么要普通投资者放弃打新?中签的普通投资者应该做的是,新股上市{dy}天就抛售,绝不抬轿子。

    从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实证统计结果看,在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其中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从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分析研究结果看,从1991到2009年期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接近甚至超过60%。认清圈钱本质,不要在二级市场轻易购买新股。

    激励机制扭曲、制度设置不合理、上市受到严格的行政审核,但审核者不必对xx者负法律责任——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功了吗?

注:晚上接到朋友的电话,短信,关心现状。

    常常得到关心和帮助,一直感恩。这种动力催促我向前,也在犀利的文字下减少暴戾,多些仁的内核。

    xx快乐,朋友们。

    贺宛男女士说,要评最差投行奖,有人做了一些。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3日,大约有44只去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今年一季报同比下滑,部分甚至亏损。如果要评选{zj0}“包装”奖,恐怕应该颁给国都证券。其承销的三泰电子,去年净利润还增长31.47%,但到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竟同比大幅下滑392.07%,亏损464万元,具体原因公司称是销售毛利率的下降以及费用的大幅增加;公司对今年上半年业绩走向甚至无法确定。而三泰电子上市前,多家券商都称该公司是金融电子设备行业的新秀、银行电子回单系统龙头等,预计今年的每股收益在1元以上。


  中德证券承销的辉煌科技今年一季度也出现了217.7万元的净利亏损,平安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承销的IPO中也至少有3家以上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下滑。
    



郑重声明:资讯 【叶檀:新股频频破发意味着什么?_休闲,平湖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