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筆會·议题之三_中國桂冠詩社_新浪博客

*********************************************************

二〇一〇·五月筆會

崔彥的詩觀

*********************************************************



《诗歌当具有真善美的特征》
發言人:崔彦

 

都说诗歌是文学领域中的女神。既是神就应该拥有真,善,美的特征。女神尤其唯美啊!无论是中国传说中的女神还是外国传说中的女神,他们都很美。曹植笔下的洛水女神美的无可挑剔呀。曹植在《洛神赋》中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希腊女神海伦宙斯的女儿,更是人间绝色,她的美竟然引起xx的特洛伊战争。我所说的诗歌的美同女神的美一样在乎内在的美气质的美。凡是诗歌都应该具有如同女神一样的仙肌玉骨,这一点要靠诗人文笔的真功夫。
 

好的诗歌可以作画,可以谱曲,歌以唱之,歌以咏之。给人以美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如今有真功夫的诗人很多但能把诗歌写的美的人凤毛麟角。诗歌的美同人一样,内在的美靠天赋,气质的美靠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有简简单单的十个字把秋夜写的意境无穷美不胜收啊。
 

功夫之外还要去精心打造。打造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作品,给人以看完作品余音绕梁的感觉{zh0}。不能随随便便抓起笔就写下了诗歌,语言是需要锤炼的、锻造的、打磨的费劲心血的。一般人是认不出“和氏璧”的,而诗歌是给大众看的,不是只给认识“和氏璧”的人看的,因此要打造出美玉给人看。
 

不能随随便便不经过打造信笔涂鸦还当作是好作品,如今流行的梨花体就非常可憎糟蹋艺术!玷污神圣的诗歌艺术,那简直是丑陋至极比如我在网上搜到一首梨花体的代表作《切洋葱之歌》:
 

“亲爱的洋葱/我在为你哭泣/磨刀霍霍/先用砂轮开刃/再用砂石打磨/再用油石细磨/{zh1}用面石定口/这位来自安徽的磨刀师傅/态度一丝不苟/手艺炉火纯青/我掂着这把寒光闪闪的刀上楼/楼道无人/我偷偷摆了几个动作/首先是切肉/然后是剁排骨/{zh1}是砍人”
 

这样的诗歌先不说艺术的美感,感情的深沉,哲理的深厚用艺术的眼光去判断仅仅{zh1}一句“{zh1}是砍人”就已经面目狰狞很可憎了。这样的诗歌评论届几乎都是否定的态度认为轻飘、肤浅、随意、俗气因此称之为“梨花体”还有人称其为“口水诗歌”。然而这种形式的诗歌却悄悄的流传开了,甚至有人赞扬这种诗歌:“很有灵性,语言老到,情态成熟,有非常出色的控制力和均衡感,属于诗的本质的劳动。”一批年轻的诗人照着口语诗歌的路子朝下走大白话成风。实在是误人子弟!诗歌届太混乱了,像这样不负责任没有语言功底的“诗人”竟然还有几位成名的,乌呼哀哉!
 

还有一种貌似奥秘神奇令人看不懂的诗歌流行于世大放异彩被称作什么先锋诗歌。近年来很多教授,学者,70后、80后以这种诗歌引以为荣炒作的独占鳌头莫测高深,在大家看来是故弄玄虚,用人们看不懂的话语来掩藏文字功底的薄弱,来掩盖语言艺术的贫贱。这类诗歌在“洛阳纸贵”与“创造垃圾”中生存。
 

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要让读者走进去,走出来,走进去的时候获得感官的审美,走出来获得人生的感悟,生命的启迪。如果只能走进去,走不出来像在迷宫里解密埃及金子塔胡夫埋在哪里那实在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痛苦!甚至走不进去看到费解的诗歌连书带作品都想一起撕碎践踏,扔进火炉,那是一种愤怒!亲爱的先锋诗人您能解释您写的诗什么意思吗!所谓的专家你能否把自己的路子走的更为宽阔,更为久远一些吗?试问泰戈尔把诗写的荒诞怪异了吗?歌德把诗歌写的神魂颠倒了吗?莎士比亚把诗歌写的不伦不类了吗?难道大家看不懂就深刻了吗?xx了吗?写诗是为了深刻,为了xx吗?这种诗歌美在哪里呢?美在惶惑吗?美在愤怒吗?美在和传统诗歌格格不入相互为仇吗?
 

诗歌创作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传统,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亮点,中国人请珍惜祖先留给你的瑰宝,中西结合,古今融通才能出新大众承认的优美作品。
 

谈完了美,其次谈真的问题。所谓真,真爱、真恨、真情的流露。《汉乐府歌词》一首无名氏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被称为千古绝唱而传颂。传颂的原因不言而喻情真意切。真恨臧克家,闻一多痛斥敌人的诗歌。没有了真情任何无病xx的风华雪月,鸳鸯蝴蝶都是缺乏感情色彩的苍白无力的。诗歌是艺术,它通过客观世界或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上升到意境,从意境再咀嚼反馈给客观世界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艺术的升华。艺术离不开真实的世界,离不开真实的阅历。凭空模仿别人或者泥古、媚洋所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虚伪的。
 

真情的水流在哪里真情的笔就停在哪里,不要画蛇添足或者非常在意诗歌的建筑,诗歌的结构,诗歌的形式把本不应该断句的非常流畅的诗句故意生硬的断开,让别人读起来也分外的别扭。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根据需要,文无定式。诗歌的山是崇高的,诗歌的水是自由的。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时代的个性。
 

{zh1}是善的问题。善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一般的诗歌表达心境,好的诗歌体现哲理,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即从个性的作品达到共性的认识。
 

诗歌是文学领域中的女神,那么女神必须具备女神“真,善,美”的情怀和特点才能称之为女神。对待女神的态度不仅需要热爱、追随、求索还需要虔诚,尊重和敬畏。
 

 

《诗歌的个性与时代性的问题》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其灵、有其特色。万物灵长之人自然更是多思多想。多思多想的人都具有自己的气质,自己的风度,自己的内涵。诗人本来就是纯真的、素净的、率性的一群人。因此不可以把诗写成唐诗体,宋词形、或者某某体,某某例,千人一面,万人一首歌。    唐诗、宋词早已成丰碑,过去的事情。今人应该扬弃她的优缺点辩证的吸收。在我看来格律体是对诗歌意像飞腾,语言张扬的严重阻碍。其次,唐诗、宋词情景交融,或曰以物咏志在意像的经营上仅仅停留在浅表层面上。当今诗人用锐利的眼光穿透事物的表象,从事物平凡的表象中经营塑造出不平凡的意象,由不平凡的意象在心底反刍出厚重的人生的哲理。无疑是进步的,超脱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诗人都具备穿透事物看人生的本领和悟性,把一首诗回归到哲理的环境中。大部分还停留在唐诗宋词的水准上借景抒情上,天上一轮钩月,我心情忧伤。天色隐晦,我心情沉重。前前后后是语言的铺陈,词语的堆砌,看似大气磅礴而实际无质量,无内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即空”。或曰也很凝练,简朴,白描的手法但是找不到诗歌的悟性。只是语言的描写和叙说而已!这种诗歌有的语言堪称xx,但“xx即伤”找不到个性。
 

我2007年前的作品就存在这个问题。当时也认为不错,一路走来整整十年,出诗集三部。随着博览群书和悟性的提高才逐渐丢掉这些坏毛病,发现一点真理!一点一滴的研究诗歌,艰难的跋涉向诗歌的本质去叩问,求索,进步。由此发现一首好的诗歌不管是三言两句,还是百行千行画龙点睛的语言只有一句或者两句,如果找不到这么一两句点睛之语的诗心(诗歌的心脏,或者说诗歌的灵魂)那不能称其为好诗。严格的说,连诗都不是!不论是前沿诗歌派的表述,还是传统诗歌派、自由诗体的抒发。
 

诗歌的时代性和个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形式、内容、着重点上。更重要体现在关注社会,关心民瘼上。这一点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以及近代作品都有体现。诗经中的《硕鼠》,唐诗中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表现出了人民的苦难,官吏的可恶!这无疑发出了社会改良的要求。更有伟大的鲁迅在作品《药》中用冷峻的格调讴歌赞扬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唤醒、麻痹愚昧的人民群众同时在其他杂文中以犀利的笔锋向敌人投去重型炮弹!不朽的郭沫若不朽的《女神》凤凰涅盘,焚烧一个死气沉沉的旧凤凰会诞生一个生机盎然的新凤凰,埋葬摧毁一个万恶的旧世界会建设建立一个xxxxx。都是根据时政时代的精神发出了自己的忧伤与呼唤!文学作品的要意是什么?个性化和人性化。道德,良心,人伦,事态炎凉在自己心中产生的反抗、反思、认识、感悟向真、向美的憧憬就是诗歌的动力和动机。如果单纯写风花雪月,自然美景,纯美的爱恋那值得纪念,值得欣赏。也许会流传,柳永,李煜是也,但能把诗词写成他们那么美又有几人何?何况他们的诗歌也是用苦换来的李煜去国怀乡,沦为阶下囚。柳永穷困潦倒,无妻无妾、无儿无女、无房无产。在酒中生存,在酒中死亡,一群xx合资埋葬了他。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因此写出有个性的作品、时代性的作品是符合逻辑,符合规律的,是进步的时代所要求的。是每一个诗人应该做到的。诗歌需要繁荣,需要百家xx。不仅时代需要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作品而且每一个人的作品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仅仅写古诗词,单单写自由诗歌。可长、可短、可诗意放达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也可凝练简短小溪水流潺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如果每一个人的诗歌都具有多样化的追求,那么对评论家提出了严重的思考。那就是评论一个人的作品要具体到哪一首,不可以看到一首凝练的,就说这个人的所有作品都是凝练的,不具有诗人的热情,激情。或者看到一个人一首大气磅礴的作品就说这个人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凝练的,需要在凝练上下功夫。这无疑是以偏盖全,信口开河不负责的态度。
 

凝练的也不对,激情澎湃的也不对,那么诗人应该如何做,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大家不禁要问,评论者会写诗吗的问题?经过没有经过揣摩—感悟—研究这个过程。我认为一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一本诗集有一本诗集的个性,每一首诗歌有每一首诗歌的个性。因此评论家也应该从个性、和诗意流动的情感这个角度的出发。不能泛泛的去按照一个死框框,死条条,什么语言的张力,词语的独特性,意境的新鲜性,爆破力这样去评价去比照一首诗歌,这无疑是研究八股文,不是在研究诗歌艺术!照这样的规范去评价一个人的诗歌那么莎士比亚、拜伦、普希金的诗歌都算不上好诗。
 

诗人有个性,有时代性。评论家也应该用个性和时代性的眼光的去看待研究诗歌,不唯是诗歌,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与写作都应该秉持这个观点的。我说的对吗?老师们!朋友们!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五月筆會·议题之三_中國桂冠詩社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