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陕行——“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_青春之梦_百度空间

参观少林寺是我们此次旅行的{dy}个景点,就时间来说,已是出行的第三天。

二十一号早七点出发,因为到少林寺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利用这个时间导游讲了些有关洛阳的知识,印象深且感兴趣的有二:一是“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二是“洛阳铲”的来历。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即洛阳邙山,这里有深厚的黄土层,且北临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下葬的风水宝地,有“凤巢龙穴”之美称。甚至有殁于江南塞北者,亦不远千里,还葬邙山。自三千多年前中国{dy}个封建王朝——夏朝起,先后已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几十位帝王,数万位皇亲、大臣葬在邙山。唐朝诗人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旧人墓”。 现在这里建有仙境苑陵园,他们的宣传词中写到“北邙仙境苑陵园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风水宝地,必将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落叶归根之地,是理想的人生后花园。” 在这里选块墓地,不知价位几何?

“洛阳铲” ,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洛阳铲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提起后,铲头的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

据说,洛阳铲的发明者是以盗古墓为生的洛阳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如果活到今天,李鸭子该有一百二十岁了。七十多年前,李鸭子偶然发现一个搭棚子的人挖坑插棚杆时,用的是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带出不少土来。

李鸭子灵机一动,这样的铲子探墓肯定比钢锨容易多了。于是他用纸贴着铲子撕了一张图样,回家后找铁匠琢磨打造了一把,果然好用,此后洛阳铲就在盗墓者手中传开了。一些洛阳人愤怒地说“盗墓者正是借用洛阳铲的威力,才使洛阳的古墓今天'十墓九空',甚至'九九空'。大量的珍贵文物被盗流失,洛阳铲难辞其咎。”

洛阳铲的功用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xx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xx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辩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洛阳铲几乎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考古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赠送的礼物就是一把打造精致的洛阳铲。“即使物探、航拍等现代科学技术已被运用于考古工作中,但洛阳铲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反映的地下情况最直接”,考古学家叶劲松说。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使工人轻松而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深洞,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的一个xx的记录是,洛阳的探工曾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

    洛阳铲,是功是过,毁誉参半。



郑重声明:资讯 【豫陕行——“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_青春之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