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开采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近百年的开采过程中,矿区大片植被遭破坏,山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矿山废弃物的排放和堆存不仅占用大片土地,毁灭大量的生物群落,破坏废弃物堆放区及周边的生态景观和环境功能,使大范围的土壤、水体和空气受到污染,使当地居民只能打井或从山上引入山水喝。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历史原因
江西赣州从1907年大余县发现西华山有钨,开始了中国钨矿的开采历史。80年代中末期,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错误主张影响下,赣州钨业陷入了乱采滥挖,产量失控,走私贩私,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由于过去钨矿开采的集约化程度还较低,历史遗留问题对生态环境污染依然存在。
二、管理混乱
在露天开采中,大片植被被铲除,闭矿后未进行复绿治理,矿区裸露面积越来越大。采空区塌陷造成地面建筑、道路等设施变形,河流变道,土地面貌千疮百孔、支离破碎。采矿还引起矿区一系列地表变形和破坏,矿区表土性质改变,加速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盐渍化和受固体废渣污染等现象出现。此外,矿区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稳定,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极易发生,大量的地下水涌入采空区,存在诱发采空区地表塌陷的潜在环境危害。矿区堆放的废渣,在暴雨下容易引发泥石流。
不管在闭矿之前还是在闭矿之后,非法偷采、运、洗钨矿问题持续不断,近几年来,随着钨价飙升,私采(洗)现象愈演愈烈,一些不法分子私挖滥采,将矿石运至山下一些水利沟渠淘洗,造成二次污染,加剧了矿区生态破坏。
三、毒水侵蚀
据了解,闭矿后没有对已开采的矿窿采取保护措施,遗留下为数不少的尾矿场和废矿堆,在暴雨冲刷下,窿口、废矿石和尾矿砂中的污染物随雨水溢出,对流经地区的水体、果园、农田、养殖区造成较为严重的酸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如何整治
1、加强环境影响评估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立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论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论证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经济损益分析,针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评价必须在矿产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是新建矿山的必备条件。
2、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企业应根据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在设计矿产开发方案的同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对因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合理选择废石、废渣堆放场地和尾砂库位置,制订矿坑水、选矿废水治理方案。矿山建设时必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和预防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因矿产开发造成的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要制订复垦还田、矿山还绿的工作计划。矿山闭坑、停采前应组织地矿、环保、水保等部门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否达标有效进行检查。
3、加强监督检查
要加强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检查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对无环保措施或措施不力造成矿山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情节严重造成损失巨大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建立矿山环境保护检查报告制度、矿山企业年度报告应包括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内容,并将环境保护作为矿山企业年检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4、控制“三废”排放
矿山企业要制订科学的“三废”排放方案,控制排放总量,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尾砂入库存放,确保尾砂库安全,防止尾砂外泄。废石、废渣要堆放稳固,场地合理。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尽可能利用不能耕作的土地,废水需经处理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出。废水应尽可能循环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率。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氟化物等可溶性有害物质的废水、废石、废渣、尾砂等应进行严格处理,严禁直接埋入地下或注入其他水体。鼓励矿山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5、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环保设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应用先进的“三废”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设备。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根据不同矿产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6、闭坑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已经闭坑或即将闭坑的钨矿,多年开采造成矿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以造地返耕、复垦还绿、造湖、矿山旅游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期内基本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