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2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释义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固称重阳节。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②、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yt}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⑤、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注: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时间:七月十五   来源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yt}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yt}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xx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yt}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xx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相关诗词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zg}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时间:农历十一月初七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yt}比{yt}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yt}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yt}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源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yt},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yt}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yt}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   喝腊八粥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yt}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 中秋节   17、九月九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zh1}{yt}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郑重声明:资讯 【传统节日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