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驶入“快车道” - 产业资讯·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我国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好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在中央作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发展规划、资金投入、扶持机制等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在许多关键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高新区作为新兴产业载体功能日趋完备,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一、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大多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对这些产业进行必要的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它们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相关部门抓紧落实具体发展措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1.国家已将新兴产业确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2009年9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约请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新能源等七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中,该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在11月23日召开的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xx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进一步指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方向,对上述七大产业作出更为具体的解释,同时对海洋、空间和地球深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也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这些表述共同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路线图。紧接着,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相关部委积极酝酿具体扶持政策

  在中央作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迅速行动,开始酝酿具体发展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由发改委等部委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协调小组已经开始着手编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工信部表示,将结合工信部对“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体系的总体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如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宽带及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航空、海洋工程装备、卫星及应用等,积极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一些重要专项规划已经开始先行启动,如国家能源局表示,此前酝酿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或将经过调整纳入到新的战略性产业规划一并出台,目前正在制定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牵头的《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征集各部委意见中。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表示将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大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开发的力度。2010年中央预算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达到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00亿元,安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0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0亿元,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100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专项合计安排709亿元。2009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7个省市共同创立了20支创业投资基金,其使用方向多在航空航天、生物产业、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推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使得产业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这个方法能够发挥较大的杠杆效应,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将资金投入到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期10年的清洁能源计划已经起草完毕,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到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投资数十亿元,用于建设核电站、风电场、太阳能工厂,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再其次,实施重大专项。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今年将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专项。财政部将及时安排专项资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保证16个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工信部将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结合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和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大飞机、TD-SCDMA新一代移动通信、xx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科技部将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与转变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领域,比如低碳技术、新能源技术、动力电池、互联网、智能电网等一些领域,作为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

  {zh1},创新扶持机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还将积极运作新的机制,将资金安排与节能减排的亮点挂钩,多节能,多减排,多奖励,实施间接的补贴,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推广节能产品。为鼓励支持xx制造业和重大技术的创新,财政部还将启动实施首台奖励制度。对采购和使用xx技术装备的业主单位,财政部将给予必要的奖励,以鼓励重大资产装备的运作,提高国产xx的自主研发和xx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科技部将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把政府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

  二、高新区作为新兴产业载体功能日趋完备

  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制度、政策和服务环境,建立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集群的一整套企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探索形成了培育成长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有效模式,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持续涌现的发源地。

  首先,企业创新资源不断向高新区聚集。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了7000家研究开发机构,70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开放实验室,300多家产业技术检验检测平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次,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2008年,国家高新区拥有5.3万家企业,其中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近6000家,上百亿的99家,上市企业927家。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华为、联想、中兴、百度、京东方、尚德等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再其次,高新区产生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源头。如“中国芯”的组群、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人用禽流感疫苗、抗肿瘤蛋白质xx、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文搜索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导航、燃料电池等等。

  {zh1},高新区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投入高度密集。目前,国家高新区拥有各级科技人员135万人,占全国的30%。2008年,高新区企业的R&D投入为1658亿元,占区内生产总值的7.9%,这个数字接近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5.9万元,土地利用效率、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技术创新对新兴产业的驱动力日益增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储备,技术创新和应用是新兴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我国政府高瞻远瞩、提前谋划,在不少领域的技术研发启动较早,与国外差距很小甚至同步,局部领域还取得{lx1}优势。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调整并加快实施了一批需求迫切、基础较好、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如“芯片设计”“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为我国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选择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金融危机发生后,结合xx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调整科技发展计划,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大了“高速铁路装备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

  随着一大批xxxx工程、科技计划项目的启动实施,我国在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如在电动汽车方面,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发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总体相当,车用电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是为数不多的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产业领域。一些骨干企业比如比亚迪公司的锂电池,科力远公司的镍氢电池,它们的技术、产业化水平以及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生物产业上,我国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已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四、产业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发展完善

  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通过政策引导及示范工程建设,把国家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前沿。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相继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并网输配、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的规模化应用或示范工程,加大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如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十城千辆”行动,推动半导体照明(LED)的“十城万盏”计划和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的“金太阳”工程。全球规模{zd0}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试验示范计划,自今年起在全国13个城市逐步推进,采取对公共交通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计划3年内面向30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使用6万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的公共照明试点推广行动,首批启动了21个城市开展试点,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超过20万盏半导体照明的应用,节电超过1亿度。太阳能光伏发电试点也已经纳入国家财政补贴的范围。“三网”融合等相关领域的产品推广应用和大规模示范也正在抓紧进行。我国已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dy}位,太阳能硅材料国内自给率达到了25%,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风电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装机容量超过外资企业,已具备每年生产6—8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物联网已开始在智能物流、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已建成全球规模{zd0}的IPv6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五、我国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较好资源条件

  从资源条件看,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稀土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jd0}科技领域,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是发展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中国是全球{zd0}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和出口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单一高纯稀土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90%。从2005年开始,中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2008年产量高达12.48万吨。2008年全球稀土消费量约为13万吨,其中中国国内消费约为7万吨。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已经收集3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十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至今已收集了3000多个家系样本;建立了全球保有量{zd0}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亚洲{zd0}的微生物资源库。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世界排名{dy}。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在电动汽车发展上,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所需的原材料,如锰、铁、钒、磷、稀土等在我国是富产资源;电力供应充足,{yt}的低谷电量可供4000万—5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同时电力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支撑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驶入“快车道” - 产业资讯·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