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连(转载,原作者lifegolden,水木清华)
——————题记
我与大连(一)
一百多年前的青泥洼,如今的大连,黄渤海的璀璨的一颗明珠!对于我而言,
初中以前一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象现在的可可西里、林芝地区、天山牧场抑
或香格里拉……
曾记得那是上地理课,{za}看的就是手上的那本薄薄的地图册,地图上介绍有
大连新港1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当时是中国国内{zd0}的原油码头,所以很是好奇,
也仔细的看了看地图和相关的介绍,发现她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第二大港口,
{zd0}的客流港,中国重工业城市,有规模庞大的造船厂,有中国的{dy}个{gjj}经
济技术开发区……于是,顺带就看到了其上方的瓦房店,只是当时还不知道那里还
有xx的瓦轴集团。小孩子的想象力永远是那么的丰富却又单纯,当时,在我的内
心一直认为,瓦房店之所以称瓦房店,可能由于到处是瓦房,所以才这样叫了的。
现在想来,显然是大谬矣。^_^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候才认识大连,是不是有点晚呢?至今都认为,不管多晚
,认识大连,还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大连在中国城市中是{dywe}的,也许有些城
市和她的环境类似,但是经济结构不同;也许有些城市地理位置和她相近,但是人
文和城建却相去甚远;也许有些城市政治地位可以与她比肩,但经济活力却远逊于
她;也许你可以找到第二个鞍山,却无法找到第二个大连……
真正的认识大连,却是以足球为纽带。
上高中以后,我迷xxxx球,从那时开始,我知道了除了自己90年看过的世
界杯,还有丰田杯,除了罗伯特·巴乔,还有小六子,除了AC米兰,还有大连万达
。从此后,大连这座中国当之无愧的足球城,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内心,当然,还有
万达和王建林。
而当时我不曾知道,一旦结下的缘分,不管我走到哪里,也许脚步可以停歇,
对它的牵挂却再也不会停歇……
结识万达,促使我在1995年高考后,和一位铁路工作的亲戚收拾行囊,乘上东
去的列车,经北京,出山海关,向关东进发,到大连,到大连旅游!
1995年的记忆是那样深刻,以致于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转车时北京站上被几个流氓无产者讹诈(那是我{wy}一次乘车遭遇不快);81
次空调车上,后半夜的冷与哆嗦;车上热情好客的大连人;浓浓的而怪怪的大连方
言(当时感觉很奇怪的啊!);将到站时车窗外的鳞次栉比的高楼;下车后阴雨的
天;潮湿的空气和浓浓的海的气息;{dy}感觉的破旧的城市……
由于我亲戚的朋友是在开发区,所以,下车后就上了开往开发区的中巴车,蛮
有趣的是,去往开发区巴士车的乘务员都操一口标准的大连方言,说:“开发区,
开发区了……”招徕着乘客,独特的大连方言,还是感觉很有趣。
在五彩城下车了,中国银行的tower就在眼前了,我们开始了愉快的大连之旅!
开发区,这个在马桥子村基础上建起来的中国{dy}个{gjj}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我看来,新是足够的新了,只是人少了点。在五彩城的旅游很让人感到新奇,西
游记宫(似乎是)的冷清,友谊商店的昂贵的物价,管委会的富丽和气派,大黑山
的绿树和开阔视野,炮台山公园的远眺,工业区的繁忙,……
只有深入大连,你才能了解大连,{dy}印象下的破旧显然是错了。我意识到去
开发区的那条街道不是大连的一个主要的街道,所以,房子旧也就在所难免了。而
去过老虎滩、鸟语林,去过劳动公园,上了电视塔,看了人民(斯大林)广场,中
苏纪念塔,看了中山广场,友好广场,见到了电车,到了大商和秋林,去过天津街
,体验了人民体育场,漫步大工、海事、东财的校园,吃过海边渔民家的海鲜,和
他们触膝长谈,我才知道,我曾经来过了大连,认识了大连。
旅游归来,新奇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大学不仅仅是求知的场所,大学期间也是
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型的阶段。对于一个人而言,你可
以没有思想,没有品德,没有良知,甚至没有善恶羞耻,但你却无法没有经历。大
学的经历,如同其他的经历一样,都会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而大连,在岁月的消融
中渐渐离开了我的生活的中心,我只是在偶尔的报道中,再次回忆起那次旅行。读
大学后的大连,她成了一道风景,我只会远远的注视,而没有机会近观。我看《新
周刊》的“城市秀”,我看《经济日报》的城市数据,我看《南方xx》,我关注
大连的经济和政治,包括xxx的升起,曹伯纯的离去,于学祥的下落……
足球,还是足球,维系着我对大连的直观,和我的寄托。我看大连万达,无论
是迟尚斌的联赛57场不败,还是徐根宝的联赛历史{zg}积分,大连万达的足球都是
那样的让人赏心悦目,那样的气势如虹,那样的痛快淋漓。
我意识到,不仅仅只有外国人才能踢漂亮的足球,我们也可以。
我愈发的关注大连了,因为足球。
但是,大连也恰恰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走了一条现在看来不是{zj0}的路线:
城市建设主导一切。有人曾经说,有很多的政府官员,政绩工程太多,表面文章太
多,那么大连在xxx治下,我不好评价,对此大家各自自有各自的看法,见仁见
智。
大连的城市建设。建起了440个雕塑,100多个体育雕塑、现代馆、极地馆、贝
壳博物馆等。大连每年用于城市建设管理的经费达100多个亿,但大连一年的可支配
财力仅135.1亿元。
但是现实是,大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兄弟城市,大连开发区也被
天津开发区超越,(如果说开发区建设的头一个十年,是大连开发区的十年,那么
开发区建设的第二个十年,却是天津开发区。第三个十年,是谁呢?会是大连么?
让我们拭目以待。),在GDP上大连也被青岛、苏州、宁波、无锡、武汉等这些城市
先后超越。而一直为大连人引以为豪的港口,也先后被青岛、天津、秦皇岛、宁波
、深圳、广州超越。
是啊,超越。又势超越。城市的竞争,不是超越,就是被超越。
我的大学生活也在这个时间里面,需要超越,需要进步,而我,在这个时候,
不断的进步,完成了现在看来很有意义的储备和积累。
但是,大家都甘心超越别人,而不是被别人超越。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连的脚步放慢,别人就会超越。
这是现实。
199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中国的黄海边画了一个圈……
毕业的关口,我放弃了北京的公务员和外企,却选择了大连,一家在开发区的
日本独资的世界五xxxx,作起了外贸工作。
于是,生活又戏剧性的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而这个起点,现在看来,也很难
说是否xx找准了方向。
从那时候开始,我也开始了近距离,长时间的观察大连,体会大连,感觉大连
,当然包括大连万达(实德)。
刚到大连的欣喜很快就在上班后渐渐的消退,我恢复了理智和现实,我必须和
这里的同事相处,必须融入到这里的生活,于是,老乡们的交往多了起来,也结识
了很多以前只能说是天涯陌路的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也是在这里,开始了我的
{dy}次也是记忆最深刻的感情经历,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深深的怀念和长长
的叹息……
还是足球,在我的生活中,陪我度过每一个天。而对大连足球的感觉,我却多
了新思维。
当2000年实德接手后,科萨治下的实德虽然也拿到了三连冠,虽然也依旧是中
国足坛的{wz},可是,总是让人觉得实德队少了些什么。实德接手后,对球队的经
营理念也出现了变化,徐明将足球用作名片,但是不是用来为大连这个城市作的,
而是为了将这个名片给他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抑或是竞争对手来看的。实德的扩张
也成了中国足球联赛中一道风景,只是,今天依旧高喊革命的徐明没有想过或者想
过也不愿意说:他也是中国足球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的始作俑者之一,派系问题和
假球黑哨红哨赌球等等,一样都是毒瘤,而徐明却为这个毒瘤的成长,提供了一个
很适合的环境和土壤。
2001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中国的渤海边写下诗篇……
只是这首诗是一首别离的诗,我离开了大连,离开了那个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曾经有过真情和寄托的地方。
离开大连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是,我意识到我在这里工作,不会有
太多的发展,因为,外企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工资也比较低,生活是很好的
地方,工作却很难让人满意。我在几年内可以有房子,比如在泉水,比如在开发区
,有一个居家过日的妻子,还可能有小孩子,可是,我知道,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仅
仅是这些,不应该如此的平淡如白水……
重新回到北京,知识的增多,经历的丰富,立场的多变,我对大连的认识,逐
渐少了许多个人的感情因素,更加能够客观的来作比较。(当然说客观只是相对于
以前,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很客观。)
到过了青岛、烟台、济南、厦门、西安、武汉、太原、石家庄、秦皇岛、沈阳
、深圳、广州等等城市后,我发现自己冷静客观了很多。在一塌糊涂上,不再和人
因为大连而激烈的辩论,不再为了有人出口污秽而愤慨不已,不再为大连的渐渐落
后于兄弟城市而捶胸顿足……
我也开始发现大连有很多的不足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以下部分以《大连印象》为题)
(一)经济
大连是年轻的,大连是向上的,大连的未来,也是光明的。 大连在100多年的
发展历程中,依据港口优势,发展了一批临港产业,具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基础,业已
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具有较强的承载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大连市工业总产值、GDP总值在东北各主
要城市中位居{dy};大连的石油化工、造船、机车、大型机械、轴承、制冷设备等
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位居{dy}。大连的软件产业,在外包上,已经作的相当成功,在
全国城市中已经走在了前列,科技园、软件园的建设,也促进了软件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
但是,大连的经济发展滞后,这是不争的事实。以青岛为例,1999年青岛GDP相
当于大连的98.7%,而仅两年后的2001年,青岛GDP已经比大连多出6.51%。 20
03年,青岛的GDP达到1780.3亿元,位居成都之后,在全国城市中排第11位。而大连
2003年的GDP为1632.6亿元,2003年天津市的GDP为2387亿元。大连和青岛的差距为
140多亿,而2004年青岛有望突破2000亿元这一大关,达到2050亿元,大连则可以达
到1850亿元左右,在全国的位次基本维持不变。
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人的喜欢作秀和爱好一些面子工程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很多城市都
将发展定位为“大”的时候,大连的城市口号是“不求{zd0},只求{zh0}”,但是,
大连城市在经济上除了在1984年的开发区吸引日资作的很成功之外,从来没有成为
中国经济发展的典范,如果现任领导或者其后的领导能够将这一“{zj0}”问题做好
,那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极大的成就,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范
例。
2.当然,大连经济发展滞后于兄弟城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的开明程度
,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为什么广东和江南的浙江、江苏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政治环
境很重要。而大连作为东北的一个城市,东北政治的痼疾也在大连有着体现。无论
是从传说中的于学祥的公子,还是xxx在大连的苦心经营自己在大连的势力,无
论是中苏纪念碑往旅顺的迁移,还是到近期在旅顺将要上马的石化项目,都体现了
个人利益而非城市利益。
3.大连经济发展滞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大连民营企业的弱势,但这也与政治、经
济环境有关,大连的民营企业,即使是作的很好的韩伟、大杨也仅仅在大连有些知
名度,而实德这个实际上的民营企业,是和政府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足球为支撑的
企业,显然不具有代表大连民企的资格和典型性意义。大连虽民营经济,虽然在近
几年中,已经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跟经济发达地区比起来的话,还有比较大的
差距。
4.大连盲目搞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环境水平,可是也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
当大连将地皮炒到偏离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高度的时候,来大连投资的成本很显
然已经很大,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吸引企业和资本进入大连呢?就如同一女孩子一
样,漂亮的脸蛋代表着她的素质、内涵和实力么?不尽然。让我们看看大连友好广
场和开发区众多的烂尾楼,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盲目的投资城市建设,
结果不见得是好的。这样的教训,国内外都有过,而大连,显然意识到这个的时候
,太迟了些。在这个意义上,xxx的上调辽宁,及至现在荣任商务部部长,对大
连,不见得是坏事情。
5.另一个无法回避、不能忽视的原因是:东北经济的整体疲软。辽宁为例,计
划经济时代雄踞中国各省市区经济的前列,而现在呢,勉强的在保持着前十,黑龙
江和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和辽宁同样。疲软的腹地经济,导致了大连这个港口型
、三产发达型城市的经济没有后方腹地的产业、内需的支撑而产生了同样的疲软。
6.大连的产业结构。大连典型的重工业、设备制造业的城市产业结构,必然有
两个后果:一是企业知名度要下降,因为轻工业与百姓的生活更接近,也更容易让
他们记住,而重工业则不然。另一个后果是重工业基本都是国企,而国企的转型更
是异常艰难,加之包袱太重,所以,大连的经济无法轻装上阵,必然步履蹒跚。
7.富市穷乡。这个大家乍一看一定会意外,但是,请耐心往下看:无论是江苏
还是广东,抑或是山东,其经济的发展,不是单单由城市的超强实力决定的,而很
大程度上在于它们的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相当的出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青岛
为例,青岛的GDP,其郊县贡献相当之大,而青岛城区的几个区的贡献,稍稍逊色一
些。在这方面,大连的县域经济要落后于青岛、苏州和宁波。因为全国县域经济百
强,大连仅仅有长海县一个入围,且仅仅排名在77名,而青岛有即墨(64位)、胶
州(58位)和胶南(48位)三个县级市入围。
。
1.工业。
相信大家对于广州即将赶超北京,青岛已经超过大连都有印象。实际上,支撑
起广州发生变化的还是工业。包括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以及山东半岛的发
展,说到底都是工业强有力发展带动起来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是不可逾
越的发展阶段。没有第二产业的规模优势,就很难有一个城市的GDP的总量优势。
所以,大连发展工业刻不容缓,而且要在继续重视重工业的共识,重视轻工业
、电子、服装等消费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样,用两条腿走路,才能比别人走的快,
发挥后发优势。
石化、机械、电子三大支柱行业是大连工业的主干,大约占大连工业产值的70
%左右,所以,这三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增长的多少直接决定大连工业的起
伏。
2.农业。
大连的农业无法和山东半岛青岛的农业相抗衡,所以,大连在农业高新技术和
绿色农业上面,应该多着力发展,而且大连的渔业要好于青岛,在这方面,要多下
力气,加以发展。例如海产品加工就可以继续作大作强,对日、对韩、对美、对欧
的出口,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3.三产。
应该说,大连的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当不错。在这方面,要好于青岛和沈阳等城
市,但是,大连的第三产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差距明显,而
且对青岛、沈阳的优势也不大,所以,大连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服务业的
确是任重而道远。
2003年1月14日,IBM公司与大连软件园正式签订了设立联合开发中心的协议,
主要承担IBM在日本的软件外包业务。不仅如此,IBM计划将该中心发展成为其在中
国规模{zd0}的软件开发中心,计划至2005年,IBM驻大连的软件工程师将达到4000人
,产值6亿元。
两个月之后,3月13日,埃森哲宣布在大连软件园成立信息技术中心,旨在向日
本、韩国和中国的客户提供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埃森哲在全球设有40多个信息技术
中心,其中只有5个是战略性服务中心,大连正是英国、西班牙、印度、菲律宾四地
外的第五处。
在IBM和埃森哲之前,美国通用电气、日本索尼、芬兰诺基亚等世企业界级大型
企业已经进驻了这里。至2003年年底,入园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40家,其中外资企业
比例超过了1/3。
而在最近发布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组织的“20
03中国24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尽管大连的综合竞争力排在第19位,但其基础设施
指数居全国第四,资本实力指数居全国第九,而其环境竞争力指数在国内更是首屈
一指。
在其他工业城市试图转型时,外包国际级企业的硬件生产业务往往是一个顺理
成章的选择。但大连宁愿靠软件外包业务突围。效果堪称显著:据统计,在全国各
城市中,大连的软件出口稳居第三,对日软件出口则排名第二,排名前10位的软件
出口企业中,大连软件企业有其二。2002年,大连软件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
元,出口5000万美元,其中85%为对日出口。其中,大连软件园就实现销售收入8亿
元,出口2500万美元。一座软件园的兴起,它成为众多外国企业的软件外包的{sx}
。直到五年前,在大连这个素有“北方香港”之名的城市的西南角,软件业基本上
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过去几十年间,大连一直是一个以冶金、机械制造等重
化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城市。即使是大力变革的过去十年中,大连还是以服装制造及
旅游产业xx。但是这个糟糕的起点并没有动摇大连的雄心。即使期间换过一任市
长,但大连市政府对软件园的重视只增未减。多年以来,一直有两个问题被IT业内
外人士广泛问及:“中国的硅谷在哪里?”“中国的软件业如何能超越印度同行?
”——即使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收入有望在2004年达到3500亿,北京市政府仍
未找到一种能实现资金稳健与创新激励的平衡模式。
大连选择将经营决策权下放给企业,政府进行援助的模式。经营权“外包”给
大连的地产公司亿达集团,由其组织资金进行投资及建设。据亿达集团的官方资料
,其对软件园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回报额虽未公开,但相当可观。
为了实现人才储备,软件园与东软集团联合创办了我国{dy}所民办专业软件学
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此后,大连铁道学院、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中国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全新的体制,联
合创办了我国第二所民办软件学院: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两所院校现有在校学
生近1万人,首批部分毕业生已进入软件园的中外企业工作。同时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和大连外国语学院正在合作开展外语和软件双专业人才教育。
现在,大连软件园二期已经开始兴建。它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公司、德国G
MP建筑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美国HOK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同
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不久后,一个占地4.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
平方米、投资8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50家、软件企业300家、软件工程师3万人、年
创产值100亿元的软件新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连俨然已经呈现一派“小印度”的气象,GE集团不仅已经决定将其大连分公
司由目前的1000人扩大到2000人的规模,同时也把其金融集团的“行政管理技术咨
询中心”设在了大连。
对于GE而言,选择大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日本的密切联系:从日本东京到
大连,只需要2个小时的航程。但大连的人力成本是日本的1/10甚至更低。
日本是除美国之外{zd0}的软件出口国。这就恰似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轨迹:依
托与美国的区位优势以及低成本,印度信息产业得以迅速繁荣。
而且,虽然与上海、深圳相比,大连现有人才仍显缺乏,这里却拥有{jd1}的日
语人才优势。在大连,人们的{dy}外语不是英语,而是日语。大连市200万人中有7
0万人能讲日语,就是到了1980年代初,大连还有15万人能熟练地使用日语。
东软大连软件园的信息学院目前共有师生员工8000多名,在这里,他们同时接
受着中、英、日三种语言的教育,而不是中英文两种。2003年10月份举办的“佳能
杯”日语演讲比赛中,报名人数已经突破2000人。而这样的活动,从1990年就已经
开始了。这虽然是佳能企业行为,但是,这一个活动却激起了大连的日语学习热潮
。这也是索尼等日本企业选择大连的重要原因。2003年10月31日,日本{zd0}的独立
软件供应商、日本CSK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希世软件系统(大连)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大
连软件园。大连将成为CSK海外最重要的业务流程外包处理中心,以呼叫中心和数据
输入为核心业务,同时发展数据处理、分析与存储、业务处理外包、技术支持等服
务。自1996年在上海设立CSK上海公司以来,这是CSK集团在中国投资设立的第二家
机构。CSK并不感到寂寞,此前,东芝等日本企业早已经云集于此。统计数据显示,
大连市目前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000多家,其中港澳1985家、台湾633家、韩
国1500家、美国1170家、欧洲405家。而日本企业则为2357家。
据官方的统计,大连民营企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50.1%。大连民营企业对
大连的贡献率已占有“半壁江山”。到2003年底,大连市民营企业总数已经发展到
35万户,实缴税金54.6亿元,增长18.5%;营业收入2720亿元,增长13%;企业增加
值819亿元,增长16.4%;出口交货值275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增
长21%。今年前9个月,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的数量、注册的资本比去年同期
增长了20%以上,发展势头很好。
半壁江山,是一个什么概念?大连的民营经济,真的已经如此的强了么?
也许吧。
但是,在这之外,还是要让我们亲自体会一下子,到底大连的民营经济发展如
何,是不是真的发展到了如此重要的地步,作出如此出色的成绩?
表示怀疑。
毋庸讳言,大连美丽的环境和城市建设,是让大连的老百姓很赏心悦目的,在
这样的城市生活,也是很让人幸福的。可是,大连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巨大差
异,让生活在这个城市人普通市民和工薪阶层的人很难有剩余的资金来改善生活条
件。而市民用作日常的消费支出,占了整个收入的很大的比重,很多在大连购买新
小区xx小区的,是从外地来连的商人,比如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其他地区,甚
至还有河北的人,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从邯郸来大连定居的商人。2003年大连全市国
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1632.6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8.9:47.9:43.2。人均生产
总值,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为29206元,按年末汇率测算约合3529美元。根据世界银
行的分类标准,人均GDP 2996~9265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地区。可是,大连达到了
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了么?
显然没有。那么大连的人均GDP是否有参考价值呢?我觉得参考价值不大,因为
,收入差距的巨大,用平均数据是根本无法体现的,而大连高达0.4的基尼系数也许
更能说明问题。
在大连认识很多的朋友,他们都是在公司、企业上班,可是很少有朋友现在过
上中产的生活,因为他们的收入太少,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平。如果这成为一个普遍
的现象,就只能说明收入的分配出现了问题。因为大连的GDP总量和人均还是在全国
居前列的。
有人说南方是藏富于民,那么大连呢?大连有钱的人还是政府的官员和极少数
的先富阶层,而工薪一族是否达到小康,还很难断言。那么这说明了什么?经济越
发达的地方,政府机关的效率越高,*越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也越接近
于平均水平而不是高于平均水平。大连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连的周边,比如庄河、普兰店、瓦房店、旅顺和长海,也许整个大连周边的
居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连的经济才是起飞了,否则只是关注于城市,那远远不
够。
据大连市统计局{zx1}统计显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辽宁省汇总资料显示:普
查年度2000年,大连550.8万家庭户人数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64平方米,高于
辽宁省平均水平1.97平方米,位列全部辽宁14个市的第三位。沈阳市的人均住房建
筑面积为18.8平方米,位列第十位。同期,大连拥有184.4万个家庭户,户均人口为
2.99人,是辽宁省{wy}的3人以下的市。这说明了大连的人口政策控制的相当成功,
也为大连的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打下了基础。 而同期青岛人均居住面积大约10.4
平方米。
在工资水平低的情况下,如何吸引人才呢?大连当前还应注意引资与引智并重
。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大连的人才劣势十分明显。一方面,青岛本地的大学数
量和质量不仅赶不上北京、上海、天津等{dy}集团“国际城市”,而且少于南京、
武汉、西安等第二集团。与此同时,大连由于国有企业比例过高,职工名义工资、
人均收入不高,在吸引人才特别是制造业人才方面不具备诱惑力,和深圳、宁波、
苏州、无锡等新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相比,也处于劣势。所以大连应努力营造
有利于人才积聚和创业的机制和环境,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户籍、分配等政策。
大连一直努力控制自己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而在这个时期,青岛、宁波、
苏州等城市的城市规模却在不断的扩张,青岛和宁波的城市建设也已经迎头赶上,
大连以往的优势在逐渐的丧失,于是,孙春兰和夏德仁的“大大连”建设本身的提
法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问题却在于,大大连怎么建设,城市重心、产业的布局、产
业发展的导向、城市区域定位等方面还需要多考量考量。
1.乡镇企业。
大连的发展,乡镇企业等民营企业也是重要的部分,而不应该仅仅关注于城市企
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大连的县域经济要落后于青岛、苏州和宁波。因为全国县域
经济百强,大连仅仅有长海县一个入围,且排名在77名,而青岛有即墨(64位)、
胶州(58位)和胶南(48位)三个县级市入围。在苏南,在浙江,是在全国入围县
域经济百强最多的地区,甚至高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它们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势头
非常的迅猛,大连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只有,富乡才是富市
,才能强市。
2.房地产。
房地产发展,应该与城市的经济水平相适应,而不能盲目的投资,否则只能造
成恶性循环。希望广场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它是由于投资方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所导
致的资金短缺,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找到启示:城市建设是为了什么?最近听说
大连又要建设中国第二高的世界贸易中心,我不知道大连建设如此高的建筑有什么
必要?位于星海广场的“国宝”公寓,据说是台湾的开发商,而刘德华在那里拥有
自己的住所,房价是12000元/平米,这个价格,应该是北京比较黄金地段的价格,
大连其他地段的房价并没有这么高,一般都是在3000到5000元每平米。
泉水、山东路,才是大连市区发展房地产的样板,这里生活便利,房价便宜。
大连以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过大,这不利于大连市宏观经济的
发展。200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2001年房地产开发
投资1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7.9%;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5亿元,占固定资
产投资的39.4%;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8%。通过以
上数字不难看出,大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不断下降,这是好事
,但是比例仍在30%以上,泡沫的问题,相信大连的经济决策者应该深思了。否则,
真的如此,那样遗患无穷。
3.旅游。
大连的旅游景点很多,但是大连的旅游品牌在世界上或者国内叫得响的还是太
少了。金石滩和大连-旅顺海滨是{gjj}风景名胜,但是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和认
同度却很难和其他一些知名景点相媲美,所以,这也是大连需要反思的。城市需要
一些旅游品牌来为城市增添砝码,而城市的知名度又可以促进这些旅游品牌的进一
步发展,大连在这方面,显然只是做到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没有做到旅游品牌的知
名度。
我们以青岛和大连的旅游产业作一个比较:
2003年青岛实现旅游总收入仍达136.8亿元,下降9.1%,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
121.9亿元,下降6.7%;国际旅游收入1.81亿美元,下降25.0%。 全年共接待国内
外游客1688.69万人次,下降8.1%。
2003年大连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下降7.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5.1亿元
,下降3.1%;旅游创汇2.51亿美元,下降24.0%。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152万人次,
下降17.8%;接待海外游客37.3万人次,下降24.0%。
可以看出,大连的国内旅游不及青岛,而国际旅游要强于青岛。
大连在这里就要多多反思,国内旅游的不足在哪里?
大连服装节、大连的机电展会、大连啤酒节等应该说是大连曾经办的比较成功
的展会和节日,但是现在看来,转型是必然面对的选择。
1.服装节。
这应该是大连的展会的{dy}品牌。
在90s曾经作的相当的成功,让很多外地城市很羡慕。但是,随着许多城市展会
业的发展,服装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大连慢慢被甩在了后边,大连服装节自
己的定位不是很清楚,而且面临着宁波等地越来越多、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连服装
节自己的特色体现不出来,参加的企业档次不见提升反见下降。大连本地服装企业
的疲软,更是一个很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大扬,其他的服装企业都很难在国
内有丝毫的知名度,碧海也好,富哥也罢,莫不如此。
让我们翻阅大连已经走过的14届国际服装节的历史,就是翻阅大连改革开放、快
速成长的历史。1988年{dy}届服装节时,大连还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服装节也
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到1992年,第四届服装节开始具有了鲜明的国际色彩,并首
次与香港时装节结为姊妹节,服装节的影响也逐渐扩大。1999年、2001年的服装节
因为伴随着大连建市百年、被联合国授予环境“全球500佳”等历史和荣誉而具有深
远的意义。去年10月,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暨中国服装出口洽谈会成功加入了国际
展览联盟———这更给本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增添了光彩。
经历了14年风风雨雨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已成市民的盛大节日,大连的亮丽名
片。然而,仅仅是节日、是名片还不够。北京一位女记者心仪大连服装已久,到大
连商场一看,差点跌落眼镜:太贵了!
每年的大连服博会,星海湾会展中心xx云集,参观者人头攒动。然而,一位
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的爱人每届服博会都要去看,但总是
等到撤展前{yt}才去买,等着参展服装就地甩卖。即使在平时,商场内一套普通衣
服也可以“穿”掉一个普通大连市民一个月的工资。消费水平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巨
大落差,让“爱穿、敢穿”的市民们只能过过眼瘾。
再看大连的服装工业。从第五届服装节起,人们就呼吁大连服装工业应拓宽发
展思路。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大连市服装工业如今的产值只占全市GDP总值的5%。
上个世纪80年代,大连的服装业是国内的“老大哥”,那时国内厂家都到大连参观
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连的服装工业逐渐落后于宁波、温州、深圳等城市。如
今,大连国际服装节与大连服装工业已经没有太大关联。一个与本地服装工业不搭
界的服装节,能走多远???
服装节拉动大连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会展经济的发展,
比如餐饮、旅游等;另一个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服装产业的发展。大连国
际服装节在{dy}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另外一方面还有欠缺。
一个没有产业优势、没有xx和市场优势的城市离服装名城尚有距离。大连必须
在xx、名师、名厂、名模上多下功夫,在国际化上做文章。
大连算国际服装名城吗?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至少,一个
没有服装产业优势、没有xx和市场优势的城市,离服装名城尚有距离。
当大连国际服装节已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xx”融入国际大家庭时,大连却
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服装xx。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的全国服装百强中,大连至少有
八九个企业名列其中,“大杨”还进入过前10名。而现在的百强中,浙江企业30多
个,江苏企业20多个,山东企业十几个,广东、福建、上海各有五六个,而大连乃
至辽宁只有“大杨”一家。
由于没有xx做依托,一些获得过各类奖项的设计师也就难以成为市场上的“
弄潮儿”。经多年服装节的推动,目前大连的服装设计已具实力,但在服装节中崭
露头角的设计师们的作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的却不多。大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
说,大连服装业留不住人才,投资规模也远远赶不上深圳、上海。
每年服装节的成交额中,本地企业所占份额也并不大。要圆服装名城之梦,大
连必须在xx、名师、名厂、名模上多下功夫,在国际化上做文章。首先要打破狭
隘的服装产业概念,因为服装工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其他相关产业,所以除了发展
服装产业之外,还要注重服装相关产业譬如印染业的发展、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等
等,力争形成服装行业的大规模、大格局;其次,企业要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并能
吸收国际{zx1}信息,扬长避短。大连服装工业的技术水平不仅在国内{yl},在国际
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但大连的一些服装企业不注重市场营销,也不注重品牌推广
,就更谈不上设计风格,只能沦为国外xxxx的加工厂。
2.大连商品交易会。
大连商品交易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是以综合性的展会的姿态出现的,而且
办的也比较成功,但是,随后的几年,大连的商品交易会开始转型,试图办成专业
性的展会,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上,应该说这样的定位没有问题。大连如果办综合
性展会,竞争力势必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于是,大连商品交易会开始涉
及橡塑、特殊钢、钢结构、港口、家电、石油化工装备、制冷、空调、供暖、通风
设备及技术和电子产品等方面,大连的展览会虽然定位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区域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还是遇到了问题。
大连的会展业的服务也需要转型,特别要加强服务意识和观念,加大营销的力
度,多在服务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盲目追求参会人数和企业数,更重要的是经济
效益和知名度,这才是会展业的一个关键点。
大连的展会业在全国还无法进入前十名,所以,大连的会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
啤酒节,大连和青岛再一次叫劲。或者说是学习青岛也未尝不可。大连的啤酒
节我没有参加过,2002年倒是在青岛啤酒节的时候去过青岛一次。就2004年的啤酒
节,大连作为第二次举办,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就以大连和青岛2004年的
啤酒节来作一次盘点,比较以下大连和青岛的啤酒节的各自优势和大连的不足。
8月1日至8月10日,大连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啤酒节”,与青岛8月15
日至8月31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形成鲜明对比。
从举办经验看,大连是第二次举办国际啤酒节,青岛是第十三次举办国际啤酒
节,应当说,青岛比大连更有经验。
从举办时间看,大连举办的时间是10天,青岛举办的时间是17天,青岛比大连
多出7天。
从参加的啤酒品牌看,大连啤酒节声称有40多家国内外xxxx和企业参与,
青岛啤酒节则有20多家国内外xxxx和企业参与,大连的啤酒节吸引的啤酒厂商
,在数量上比青岛啤酒节多。
从参加的人数看,大连啤酒节声称有150万人,平均每天15万人,开幕式那天是
30万人;青岛啤酒节声称有220多万人,平均每天13万人。
从消费看,大连啤酒节共喝掉啤酒和饮料约1400多吨,而青岛啤酒节共喝掉啤
酒600多吨。
从门票看,大连的门票是白天5元,晚上10元,其中有几天白天免票入场;青岛
的门票为白天10元,晚上20元。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大连国际啤酒节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许多方面
似乎已经超过青岛国际啤酒节,难怪大连人提出要把中国国际啤酒节在大连办成“
东方的慕尼黑”。事实上,随着大连中国国际啤酒节的兴起,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
受到冲击而失色。青岛国际啤酒节{zd0}的隐忧就是它的贵族化倾向。青岛啤酒节锁
定在啤酒城内举行,实行高价门票入场和场内极高价格消费,晚会价格更是高达上
千元,据了解入场的人当中有相当数量是公款消费、集团消费,也有相当部份人是
面子消费、被迫消费,当然也有不少是自愿消费。
大连啤酒节则采取了与青岛啤酒节xx相反的办节方式,走大众化啤酒节的路
子。当然,这和大连没有全国性的大的啤酒企业和啤酒品牌不无关系。这是不是大
连看中了青岛的弱点,而有意为之,现在还不得而知,相信也不是凭空想出的办法
。
大连的啤酒节场地设在xx的星海广场,门票价格只有青岛的一半,并且有几
天的免费,场内啤酒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明显低于青岛,因而,吸引了社会大众的
广泛参与,仅开幕{dy}天参加人数就有30万人,远远高出青岛啤酒节的人数,大连
啤酒节仅10天消费啤酒饮料就达1400吨,明显高出青岛17天消费啤酒600吨的数量。
青岛国际啤酒节的高价格与贵族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弱的现
象是青岛的有关部门不知道吗?非也。其根本原因出在啤酒城的经营上,长期以来
,啤酒城除了啤酒节期间开张一个月以外,一年其余11个月都处于关闭的闲置状态
,而城内各种设施的维护与折旧等费用都要靠这一个月啤酒节赚回来,自然啤酒节
期间对各摊位要实行高租金,自然门票的高价格与消费的高价格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连啤酒节另一个特点是较青岛啤酒节文化品位高。青岛啤酒节的文化无非就
是喝啤酒比赛、文艺节目之类,而大连啤酒节在啤酒文化方面比青岛更胜一筹、更
有创新,大连啤酒节的一个特点是突出了啤酒文化,文化艺术色彩比较浓厚。如果
说青岛啤酒节的商业色彩较重的话,而大连啤酒节则更重视文化性。在大连啤酒节
期间,会场内举办的啤酒文化展览会上,以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啤酒历史文化,
同时设有100多个国家的啤酒商标展和欧洲经典啤酒器皿展。这一系列啤酒文化展览
,比从前的类似展览更加强调啤酒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连一位在大连的青岛的攀姓男子对于大连的啤酒节也称赞有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连啤酒节自有xxxx的确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另
外,在注重人数的同时,对于啤酒节的格调上可以继续提升,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
这一啤酒节的品牌效益。这方面,大连还有很多方面要向青岛学习。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所以,首先需要申明
的是,我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敌意,也不代表我对整个大连人有什么意见。)
大连人整体上看来还是很不错的,热情、好客、充满了激情,有很大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也很开朗大方,对于自己的城市的自豪感很强烈。我们都知道,个别不
代表整体。但是,个别的大连人,或者说有一部分大连人,还是有很多的问题:
1.语言。
本来一个地区有自己的方言,当地的居民操自己的方言交谈,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一个地区的商场等公共场合,也是这
样的,那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我想,既然大连的城市定位,原来曾经是国际大都市
,现在也是国际名城,那么窗口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大连海狸子味道太浓,那就有点
令人失望了。且不说大连方言中,带了很多的比较粗俗的话语,在公共场合中这样
说,是很影响城市的形象的。出租车司机这个外地人来大连后{dy}个接触的窗口单
位,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有一些司机很粗俗,开车的时候还不忘了和同伴通过
电波聊天,神聊之际,兴奋之余,什么样激动的难听的话都能蹦出来。这个就很致
命的。作一个国际大都市或者近来的提法-国际名城,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市民素质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又何尝不是呢?(例如xxx就担心北京奥运会观众素
质能否合格。)一个亲戚是从家乡出来现在定居北京15年左右,基本上是一个有着
内蒙古情节、朴实的北京人,他们(她们)一家3口人于2001年到大连旅游,归来后
,我问她,感觉不错吧,她说:“还不错,大连人的影响一般。感觉他们有点点问
题”余下的,她没有说,我也没有问,因为不需要再问,一切都已经很明白了。
语言,承载了历史,传承了历史,体现着文化,传承着文化。谁都无法说一个
地区或者民族的语言的优劣,只有一个人对它习惯与否。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来否
认,语言的美感是有差别的,而有些语言,是要分场合来说的,不是什么样的语言
,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相信,这没有任何的异议,只是需要我们来注意,来把握而
已。
善于否定自己,才能提升自己。不是么?
2.胸怀。
大连人很自豪于自己的城市,但是,同样也要有大海一般开阔的胸怀,能够容
许不同的意见出现,哪怕是对大连很刻薄的讽刺,很不客气的批评。但是在这一点
上大连有些人作的不是很够。而不止一个大连人在北京说过这样的话:“北京这个
破地方,俺们大连多干净……”在网上也有过类似的言论:“青岛算什么啊,土,
我们大连的目标不是青岛,而是超过上海……”云云,可是,自豪感和对其它城市
的不屑不是一个对立的事情,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缺点。一个城市的
发展,恰恰是在借鉴不同城市的不同经验,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汲取有益的东西。
青岛现在就在反思,我们超过大连了么?因为他们先前为在21世纪初gdp赶超了大连
而欢呼雀跃,网上的青岛人也曾经骄傲的很,但是,他们中的一些很理智的人,在
审视着这个现象,他们甚至认为很多地方,青岛还和大连有差距。而宁波在得知自
己没有进入入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xx后,很多的市民很坦然,他们说
:我们还需要努力,但是,我们对自己很满意,也很自信。这样的心态才是一个成
熟的心态。我们常常说,不断壮大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国民心态,要有大国的国
民心态,那么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有着很大前途的城市,大连的市民,也应该有这
样的心态。宠辱不惊,立志坚忍,不为一得一失而计较。
在本文的初稿在本版上出来之后,有一个网友对我的文章嗤之以鼻(大义如此
):你以为你在大连两年就了解大连了么?你以为你考入清华就是清华人了么?
呵呵,我知道,我的文章说到了很多人的痛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争论的理
由。因为:了解一个城市,正如他所说,不是以时间为衡量的标准。既然不是以时
间为标准。那么,你怎么就能判断,我在那里呆了两年,就不能了解这个城市呢?
你又基于什么来判断?难道非得土著才能客观的来评价他自己所在的城市么?现在
的问题恰恰在于,很多的土著,坐在一个风景秀丽、城建突出的功劳册上沾沾自喜
,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恰恰是一些土著不明白自己已经落后于别人了,还
以为自己所处的就是世界的中心。也许他很爱自己的城市,可是,爱城市,不是对
城市的盲目崇拜,也不是对别人意见的粗暴否定,而应该是客观的来看待,看他撰
文的立场和观点,看他观点的正确、中肯与否。
我很无知,这我知道,包括本文,我也深知纵然天天修改也无法完善。是所谓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值,而心向往之。
但是,我深知:只有胸怀世界的人才能真正以拥有世界。
必须承认,我也很喜欢足球。但是,大连人关注足球,远远超过其它。大连也
把足球当作自己的名片,可是足球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大连关注足球的同时,也
应该关注其他的项目,当北京、广州、上海、南京都相继举办或者将要承办全运会
的时候,大连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普及程度,是否达到了呢?即使是足球,大连连一
个像样的专业足球场都没有,无论是大连市人民体育场,还是大连金州体育场,草
皮都不堪入目,更不要说在场上踢球了。再看看球迷,大连的球迷很懂球,但是,
大连的球市只能说一般,即使是在万达最辉煌的时候。现在大连的求是,几乎为零
,为什么?爱大连实德,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大连实德是一个球队,成绩有起伏
也很正常,没有哪一个队是常胜将军,即使是历史上成绩{zh0}的皇家马德里,现在
也沦落到西甲的中游了。(虽然最近反弹了,但是,分数只能是中游,和巴塞罗那
差了将近10分)那么皇马的球迷怎么办,难道他们就不喜欢自己的球队了么?国内
的鲁能俱乐部的球迷,作的也比较好。{gj}的球队,不一定要有{gj}的球迷,但是
,至少应该是{yl}的,不应该离得太远。曾经在人民体育场现场观看大连实德与山
东鲁能的一场比赛(1999年足协杯决赛{dy}回合),当时宿茂臻还在踢球,记得“
宿茂臻,xx”“宿茂臻,xxx”的骂声不绝于耳,而且很有组织性。球迷爱自己的球
队和尊重其他的球员是不矛盾的。这个问题虽然很多队的主场都有,但是,大连球
迷要作的是,你们之所以是大连球迷,就是因为你比一般的球迷要好,否则和工体
的京骂有何差别??不赞成可以,不喜欢也可以。在水木football版面遇到一个人
,发帖子,骂人不止,对实德的球员进行人身攻击,当我在为实德说话的时候,竟
然连我也带上一起骂。还说自己是“资深”的大连球迷。由爱而生恨,恨铁不成钢
,可以理解,但是干嘛要骂人呢?不骂人,不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么?是不是只有
骂人才能体现素质,才能体现你的“资深”呢?这样的“资深”的所谓球迷,还是
少有一些的好。
我不清楚,至今不明白,世界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我永远也不明白有些人。
也许有些人是以污言秽语为业的,为生的,也许。
(1)奥运会。
2008,北京选择了青岛,北京选择了秦皇岛,为什么不是大连呢?大连,该反
思自己了,应该说,奥运会的足球项目,大连作为中国{dy}足球城,最应该争取到
的,但却没有能够获得承办,个中原因,值得反思。大连是东北的城市,希望大连
的发展,走出东北的发展模式,不要有东北的通病,也不要有东北人此时的低迷和
茫然。因为一个政府的服务和攻关能力,也是一个政府执政或者说为人民服务的能
力的体现。
大连的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奥运{gj}2004年只有1.5个(似乎是)。以前
是优势的足球和中长跑、自行车、游泳等项目开始出现乏力现象。
一个城市的发展,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体育上,大连也不能失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