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法国间谍偷苏联发动机事件始末

盗亦有道,法国间谍偷苏联发动机事件始末

2010-06-02 06:30:17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的大飞机C919模型和航空发动机SF-A在会上展出,令我这个怀有继承来的航空情结的人激动不已。
五、六十年代中国就开始规划发展中国自主的航空工业,在哈尔滨、沈阳、南昌、西安、成都等地建设了飞机制造厂和配套的发动机制造厂、铝合金加工厂。但其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徘徊在仿制前苏联的飞机,自主研发始终未能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中苏交恶后,仿制的路也断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可以引进技术,可当时仍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能引进的技术基本都是已经落后和淘汰的技术,譬如在今年国庆阅兵时飞在{zh1}的十几架直-9武装直升机,便是七九年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以前叫国营####机器厂)从法国引进的一种六十年代技术水平的小型直升机——海豚,这款直升机的技术在当时的西方也已经是落伍的了,在哈飞试制出{dy}架并试飞时便因完不成试飞员想飞的运作而坠毁,导致机上三人全部牺牲。哈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自行研制了好几种飞机,到现在基本都已下马,能继续生产的只有当时称为小农林机的运-12,这种多用途的小型运输机,现在也已经可以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之类的国家。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会战的国产大型水上轰炸机“水轰-5”则根本就没定型生产,在八十年代海军内发生的是自主研制还是从外部采购的争吵声中,被打进了冷宫。
中国飞机制造中最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心脏不好飞机根本就飞不起来,或者飞起来也是勉勉强强,做不出格斗运作,飞不出极限速度,达到到军事需要。发动机技术上不去除了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整体不高,配套的材料、试验等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我国的技术水平起点太低,需从仿制阶段起步,但飞机外部空气动力学设计易于仿制,飞机内部的核心技术就很难仿制了,对于外行人来说即便把一架飞机摆在你面前你也不出空气动力学的好坏,而了解发动机就更难,对于技术水平不够的人来说xx无从想像如何设计出一台高技术水平的航空发动机。再加上国家虽有心发展航空工业,但却无力支持航空工业庞大的产业链。
国家无力像对航天工业一样对航空工业做大的投入,又失去了仿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条件,使得中国的航空工业始终比航天工业落后许多。
航空技术先进的国家不但在军事上封锁我们,在技术上也封锁我们,大搞其所谓保护知识产权,要想向他们购买技术不但左保密、右限制,还要不断的干涉和拆台。八十年代中国上海飞机制造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签定合作生产MD飞机的合同,主要部件进口,在中国组装,像发动机、机翼等核心部件都要对中国保密,只有不太重要的机头等部件才可由中国生产。就这样也没干多久,美国就来了着釜底抽薪,让波音公司兼并了麦道公司。上飞与麦道的合作合同也被迫终止,上飞进口的大量用于组装MD飞机的部件全成了废铁。
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到了何种程度呢?举个例子说明:九十年代中国航天工业开始接受商业订单,为某国发射一颗美国制造的卫星,这颗卫星由美国用专机运来中国,放置在中国的卫星发射场的仓库里,由美国保安二十四小时看守,严禁中国人接近。在卫星在火箭上安装调试的时候全由美国工程师进行,禁止中国人在场。其对中国人的提防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现在除了美国以外,欧洲发达国家都已经停止对中国的封锁,特别是武器技术的封锁。转而采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今天他们的技术先进,他们大叫保护知识产权一点都不脸红,一如当年他们技术落后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偷窃别人的先进技术,一点都不害臊一样。
五六十年代的前苏联是世界航空工业的先进国家,其生产的雅克、伊尔、米格、苏式战斗机在二战、韩战中都有上佳表现。其图式、安式大型运输机和客机能在北极圈内执行飞行任务,是当时世界上{zxj}的大飞机,比美国的波音飞机更优秀。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掌权时访问美国时,图式飞机和人造卫星是他的两大炫耀的资本。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苏联的航空工业仍然是{wy}可与美国竞争的世界上{zxj}的,在一次航空展览会上,一架安-225背着一架暴风雪型航天飞机参展,引起轰动。那也是前苏联航空工业{zh1}的辉煌。而且据说F-117的隐形原理就是源自一篇前苏联科学家的技术论文。
当时的美国为了窃取前苏联的航空技术可以说是废尽心\机、机关算尽,美国的间谍机关大量从事着工业间谍的勾当,到处找机会窃取前苏联的的航空技术。当年想偷苏联航空技术的可不只是美国,最有名的当数以色列偷了一架苏联的米格战斗机,轰动全世界。所以当美国人听说他们的盟国法国间谍机关偷窥到了一台苏联的图式发动机,就找上门来要求给他们“再来一次”。
 
上次的文中没说清楚,我说的这个“偷发动机来研究”的不是咱们中国,而是法国。我不知道中国搞没搞过别人国家的发动机来研究,估计搞过也不会承认。法国这个如果不是当事人写回忆录,恐怕也不会为人所知。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和法国的关系十分微妙,在欧洲国家中英国和美国因为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因而关系最为密切,是真正的战备伙伴,所以有些人说英国是美国安插在欧洲的第五纵队。而法国因在二战时及二战后受的一些冷遇,戴高乐总统复出后实行戴高乐主义,在国际事务中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不畏强权,特立独行,要做欧洲的老大,把英国排斥在欧共体之外,也拒绝事事听美国的。因此法国和美国是即有合作也有矛盾,但总的说来在东西对抗中法国还是站在美国一边的。
法国的间谍机构在为美国充当科技间谍这种为别人火中取栗的事情上虽然不高兴,可盟国间情报合作的任务还是做了,只不过在做的同时也揩点油,落点好处。尝到甜头后就自己搞起来了,结果一搞就搞了个大的——一台图式飞机的发动机。
{dy}次美国找法国情报机关是对苏联的导弹基地进行空中侦察,当时美国还未开发出侦察卫星,U2-高空侦察机又被打下来,对苏联的一些重点地区的侦察陷入停顿,就找到法国间谍机构,要求在法航的民航客机上安装高空摄影机,当法航客机进入苏联国境后故意偏航到目标上空进行拍摄,拍摄后将胶卷交美国人拿回去冲洗,冲洗好的影片给法国一份副本。据美国人对法国同行说此种胶卷的冲洗技术非常先进,法国无此能力。而法国人则认为美国人是不安好心。果然其后不久法国人就自己研发出了的冲洗技术,并拍了一式两份胶卷,一份交美国,一份自留,再拿美国还回来的影片与自留的比较,结果证明美国人确实删除了其中重要的部分内容。这令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法国谍报人员大为恼火。
当后来美国人第二次来找法国情报人员要求其为美国人偷苏联的航空技术时,法国人就开始为自己打算了。这次美国人要偷的是苏联的航空燃料油。原来苏联飞机能够在北极圈里执行任务,其航空燃料油的耐低温性能十分优异,普通航空燃料油在低温下极易凝固,而苏联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料油无此问题。美国人认为苏联一定是在燃料油中添加了某种使燃料油在低温下保持流动性的添加剂,为了搞清楚这种神奇的添加剂需要偷一些苏联的航空燃料油回去研究研究。要偷航空燃料油只有从苏联飞机上下手,而这在法国情报机构是轻车熟路,法国国土暨对外反间谍局的行动处长就曾亲自穿着工作服化装成工人到苏联航空公司在法国巴黎的机场仓库里偷苏联飞机的零件。
这次偷油行动处长又亲自出马,在机场蹲点观察了好些天,不得下手的机会。苏联人对飞机的守护实在太严了,简直无处下手。后来机场上的一个常见运作引起他的注意,每架飞机起飞前机场工作人员都会从飞机的油箱里抽点油出来装在瓶子里,原来这是国际航空业界的一个协议,从每个飞机里抽出来的燃料油会装在瓶子里封存,直到这架安全降落,如果飞机发生意外,这封存的样品可以成为分析原因的重要资料。苏联没有参加这个协议,但有的苏联飞机机组人员与法国机场的管理人员关系好,机场工作人员要从苏联飞机里抽点油也不反对。法国谍报人员就利用这个办法从苏联飞机里偷到了苏联燃料油送给美国人,美国人大为高兴,又接二连三的要了好几次,终于把谍报局的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行动处长惹火了,他直接找到法国航空工业的相关部门与技术人员接触,询问对苏联航空燃料油是否感兴趣,立刻得到积极的回应,于是他安排每次多偷一些油,除给美国人的以外,其余都送给法国的技术人员,还时不时的送去一些偷来的苏联飞机的零件。
终于有{yt},有一位法国航空技术人员在与行动处长聊天时慨叹:“要是能搞一个图式飞机的发动机来研究研究可多好啊!”
这本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后来真的给他们办到了。
 
法国谍报局的这位行动处长在回忆录里说,自从为法国航空工业部门偷油后,就开始不断的受到法国航空工业的专家们的鼓励,继续xx苏联的航空情报,有{yt},一位工程师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如能仔细研究一台苏联的喷气发动机那该多好啊!在这方面,莫斯科是远远居于{lx1}的地位。”
自从有了搞一台图式飞机的发动机来研究研究的想法,他就开始寻找机会,经常去机场苏联航空公司的机库旁边窥探。终于有{yt}机会真的来了,并且机遇总是眷顾那些做好准备的人们。
有{yt},在布尔歇机场一架苏联民航图式飞机的发动机出了故障,飞机不得不停飞。苏联民航用运输机运来了一台备用发动机换下出了故障的发动机。飞机飞回国,但换下来的发动机却没随机一起回去,而是由苏联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员装箱准备由铁路运回去。法国谍报局的这位行动处长立刻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人马开始行动,用手中控制的一个空壳运输公司出面竞标,以极优惠的价格中标为苏联民航公司运输发动机到火车站;又从谍报局的关系户那里借来一辆大货车,漆上自己的空壳运输公司的唛头;同时通知法国航空工业的相关机构组织人员做好研究准备。行动处长亲自担任货车司机将发动机从机场仓库运出,在苏联民航地勤人员的跟车监督下运往火车站,在路上人为制造了一场交通事故,借机甩掉了跟随监视的苏联民航人员,把发动机运到附近一个法国空军的基地。
“这台令人如此垂涎的发动机刚一放稳,一阵可怕的拥挤几乎晃动了整个库房,发疯似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军官……象一群乌鸦扑向猎物……”真是改锥与扳手齐飞,相机共铅笔齐舞。
几个小时后“……工程师们毫无差错地把发动机重新组装起来,简直是个奇迹,他们拍了数千张照片,画了几百份草图,个个心满意足地走了”。
然后谍报局的技术人员又把发动机原样放回木箱,封好封条,装上货车,赶在苏联人前头赶到火车站,完好无损的交到苏联押运人员的手中。
行动处长自豪的回忆道:“八天以后,当我们已经不再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国防部长给我们送来了一封贺信。他告诉我们,专家们证明,我们这次在布尔歇机场搞的小小的‘出击’,使法国的航空工业赢得了十年的时间”。
后来消息走漏了,不是像一直担心的那样走漏给苏联人,而是被美国人晓得了。于是美国人提出要求,要求象演节目一样“再来一个”。
但法国人没有给美国人再来一个,毕竟一台喷气发动机可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而且法国也并不总是心甘情愿的为美国人做事。
在今天,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等各各方面居于{lx1}优势地位,因此确保科学技术优势成了西方国家的首要目标。而他们确保优势的办法一方面是继续研发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对落后于他们的国家进行封锁。然后当别人比他们先进时,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去“偷”别人的技术,同时保护自己的技术不被别人“偷”去,现在又发明出更“文明”的确保优势的办法——“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形成科技壁垒,来阻挡后进国家赶上和超过他们。
技术落后的国家要想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除了要立足于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之外,还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偷”的方法,只要有机会就要像法国人一样毫不犹豫、无所顾忌的去“偷”,要“偷”得义无反顾、“偷”得兴高采烈、“偷”得得心应手、“偷”得心安理得、“偷”得理所当然。美国总统在解释其派U—2高空侦察机入侵侦察苏联领土时就曾经说过只要不能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得的情报,偷窥就是合理的手段。所以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凡是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技术,“偷”就是合理的手段,“偷”得到就是胜利,“偷”得到的就是英雄。
{zh1}说一下,这位法国谍报英雄是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第七处的处长,他叫勒鲁瓦,这大概也不是他的真名。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盗亦有道,法国间谍偷苏联发动机事件始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