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泡沫塑料塞进上海的桥墩?

 

 2009年底,新民网报道,上海苏州河河南北路新桥桥墩近日突然开裂,裂开的桥墩中露出的竟然是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道路桥梁属于市政工程,其业主和管理单位应该是上海市政府。在这么大的衙门口面前,竟然还有人敢违规作业,真是胆大包天了。曾兵奇怪,是谁那么胆大妄为呢?

 是上海政府官员吗?上海市政府官员作为此工程的{ldz}与发包方,当然有往桥墩里塞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的权力。主家吗,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可是,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干部,那么高高在上的官员,想弄点银子花花,剥皮的机会多得很,还不至于跟一座小桥较劲吧。这不仅仅是百年老桥,说不定还是政府当年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形象工程。上海市的政府官员们有往酒里掺水、再自己喝的瘾吗?可能性不大。

 是上海有关监管部门领导吗?事情曝光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对河南路桥进行全面检查后认为,桥梁结构安全,不存在影响通行安全的隐患。上海市建设交通委表示必须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看来,最直接的受益者与受害者是上海市建设交通委。一般地讲,所谓的监管就是冬天穿着厚厚的棉猴来看看,夏天打着遮阳伞来转转,然后就是到酒店闭门交流。虽然有往有往桥墩里塞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的机会,但曾兵想,这种粗糙之活,领导们是绝不会做的。即掉份儿,也掉价。

 是工程承包方吗?曾兵没搞过工程,更谈不上懂工程。听从事建筑的朋友讲,施工方若想接到大工程首先要有资质。至于接到手的工程是不是组织自己的人干,那就两说了。通常情况下是接了活后,先留下自己的利润,然后就再转包给他人。你看着牌子打得高高的工程承包方,其实也就是三五个人,手下一帮干活的都是没有资质的小施工队。承包方虽然有往桥墩里塞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的便利条件,但已经得到的赚到了自己应得的利益,干这种事的没啥意义,所以可能性也不大。

 是施工单位吗?上海市建设交通委等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后严肃指出,这是施工单位严重违规作业问题,必须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政府官方部门又是桥梁的主家说话了,又没有听到施工单位的辩解,看来责任在施工单位无疑。可是,施工单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关部门当时怎么又没检查出来呢?只有一个解释,在有限的建桥资金通过层层扒皮之后,如果再按标准质量施工,施工单位就没啥赚头了。在追求利益{zd0}化的现实中,谁还能傻到白玩。所以,就只能往桥墩里塞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了。

 据说,此桥是始建于1895年的百年老桥,虽然比距今1400多年的赵州桥短了点,但也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甚至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屹立上百年不倒。但通过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今人,经过一年多的改建施工却差点成了危桥。有人惊呼“科技进步,良心退步”。良心这东西多少钱一斤?恐怕没人能够说清楚。曾兵以为,如果在现代条件下还依靠良心来约束行为,那恐怕是太天真了。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指出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等负有责任,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是,因建筑质量引发的安全事故可谓层出不穷。一个时期以来,被网友们冠以“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桥断断”、“桥糊糊”的事件举不胜数。看来,不仅依靠良心没用,就连白纸黑字,盖上政府大红印的文件都不怎么好使。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很久的事了。在前些年大水时,朱镕基在视察灾区中发现,有些看似坚固又漂亮的大堤里面装的原来是稻草、结杆,后紧急调用粮食,而那些整齐的粮仓里竟然是空的,当时气得朱总理要骂娘。临近年关,又见控制请客送礼等政府要求,其言外之意是说明,所谓的制度根本就是个摆设,根本就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落实,每到重大时刻,非要再经过领导的嘴巴再强调一次不可。

 在政府机关大院里老中医多得很,“xx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多得很。曾兵相信,此事肯定会处理,而且还会很圆满。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事件还仍然会发生。凭良心办事的潜规则没了,按制度做事的明规则少了,还能怪施工队往有往桥墩里塞蛇皮袋、泡沫塑料等废物、垃圾吗?与其追问企业良心,莫不如考问官员的责任。与其整顿建筑企业,莫不如整肃官纪。与其一味地追问到底是谁把泡沫塑料塞进桥墩里,莫不如矫正和加大国家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说穿了,归根结底,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无形之手把泡沫塑料塞进了桥墩。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谁把泡沫塑料塞进上海的桥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