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

2010-06-02 08:32:19 阅读22 评论0 字号:

中共玉山镇委员会  玉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

生态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

(第二稿)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中国笋竹城重要的竹木生产基地。

——现代高山农业示范区。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文化生态旅游城市高山度假区

——发展目标。

二、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强镇

(一)持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积极做好项目开发工作。

提升创业环境建设水平。

(二)大力发展现代高山农业。

发展高山种养业。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三)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四)积极推进高山休闲旅游开发

做好景区规划开发工作

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

积极发展旅游服务行业

(五)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加快信息工程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对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解放思想。

(二)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三)凝聚人心,凝聚合力。


 

 

 

 

玉委综【2010】 号

 

中共玉山镇委员会  玉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

生态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

(第二稿)

各村、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南平市委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及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精神,立足实际加快建设玉山绿色生态经济强镇,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根据建瓯市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决策部署,立足玉山高山区山多地少,生态植被优良,森林资源丰富的实际,确定玉山镇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中国笋竹城重要的竹木生产基地。立足全镇15万亩毛竹林、14万亩用材林的资源优势,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木资源体系,打造中国笋竹城竹木原料基地。培植竹木加工xxxx,打造中国笋竹城竹木制品成品、半成品后方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白笋干加工和流通业,打造闽东北白笋干加工集散中心。

——现代高山农业示范区。立足我镇高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挖掘高山区农产品品质好、市场欢迎的优势,加强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品种,建立以高山水果、反季节蔬菜、高山云雾茶、淡水养殖为主的现代高山绿色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基地,推进高山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建瓯市现代高山农业先行示范区。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协调有效的生态文明保护体系,打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文化生态旅游城市高山度假区。利用我镇地处高山区以及省道303线东承白水洋、北接武夷山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大武夷旅游开发,紧密衔接建瓯市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大武夷旅游体系中闽东北旅游线路上的新兴高山休闲旅游度假区。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26.4万元,比2010年增加12018.5万元,增长46.93%,年递增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805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达到11384.16万元,比2010年增长36.37%,年递增6.4%;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2030.56万元,比2010年增长51.4%,年递增8.6%;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4211.68万元,比2010年增长52.89%,年递增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969元,年递增8%。财政总收入达到845.64万元,年递增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年递增9.8%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

二、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强镇

(一)持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大力推进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鼓励他们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鼓励企业争创xx、品牌,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培植竹木加工xxxx,巩固我镇现有竹木加工成品、半成品加工基地的地位,使之成为中国笋竹城不可或缺的后方基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中国笋竹城转移,实现产业扩张升级。大力发展白笋干和竹制品加工业,打造闽东北白笋干集散中心和毛竹加工中心。鼓励木制品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发展,重点扶持黎阳木业的饰面板、凌盛镜框生产线建设。引导茶叶加工企业进行QS质量认证,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品质,着力扶持一至二家茶叶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积极做好项目开发工作。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更多基础性、生产性项目进入省上和南平市重点项目盘子。围绕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储备库,争取每年项目储备不少于10项。充分利用“5.13”、“6.18”、“9.8”等经贸投资平台,加强招商选资工作,有针对性组织小分队开展点对点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和有利延伸产业链的项目,着力提升项目投资带动水平。做大做强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水电开发等传统产业,培育太阳能利用、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提升创业环境建设水平。加快标准化体系、信息化体系及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着力打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削减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健全完善行政审批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投资创业审批事项代办制度,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打造亲商、近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

(二)大力发展现代高山农业。

发展高山种养业。积极发展毛竹、茶叶、锥栗、日本甜柿、翠冠梨、烟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惠津”牌翠冠梨、“白鹅”牌反季节蔬菜、“金圃”牌茶叶等名特优产品知名度。扩大对台农业交流合作,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市场的对接,建立以建瓯市惠津翠冠梨研究所为依托的高山水果种植实验基地,以岭后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反季节蔬菜品种改良实验基地,以金甫茶厂为依托的高山茶无公害种植实验基地,以上房中华龙鳖蟹养殖为主的特色淡水养殖实验基地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实施土地整理、基本农田改造、烟基建设、“沃土工程”等项目,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治水改土为中心,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现自然村安全饮水,确保水利设施安全高效,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山地水利,整治清理河道,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继续做好毛竹山二、三重山机耕路建设和山地水利建设,改善竹山生产条件,每年新增竹山机耕路100公里,竹山喷灌池30个。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商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良种引进繁育、森林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与商业网点建设相配套的规范农贸市场。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建设农业综合信息网络,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实现信息共享。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指导扶持农民按大宗农产品成立互助合作的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运作,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做好沿路生态景观林带和沿溪水源涵养林带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山体坡度在36度以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林地;现有防护林带和现有xx阔叶林等要逐步划入生态公益林范畴,进行严格的保护。严格控制xx林商品性采伐,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破坏林业生态行为,切实保护林业生态。抓好32.4万亩有林地的生产抚育,采取多种形式培育森林资源,鼓励扶持营造阔叶树种,每年造林更新达到2850亩。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逐步将保护区内现有毛竹林、经济林逐步转化为阔叶林。积极营造珍稀树种林,每届村两委任期内营造一片5亩以上珍稀树种示范林、风水林或景观林,大力开展房前屋后种植珍稀树木活动,每个村干部每年种植35株,推进珍稀树木进村庄。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生态经济园区,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增长方式,构建健康文明、节约的资源消费模式。发展以利用竹、木、笋等林业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为原料的林产化工,建立林产品循环经济链。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饲料和菌料,发展畜禽养殖和食用菌,形成秸秆压块——发展畜牧——粪便、垃圾发酵——有机肥还田的循环发展,发展农村沼气,建立“养殖——沼气——种植”循环经济链。

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加大村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本着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治乱、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五个方面工作,实现村镇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巩固集镇周边村家园清洁行动成果,推进偏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全面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不断优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聚集的原则,引导农村居民点向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坚决遏制盲目圈占土地,依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完善土地流转办法,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推进汲溪、岭口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和生产效率。实施上房、汲溪、岭口旧村复垦工程建设,实行新村建设用地与土地开发复垦挂钩,实现占补平衡。

(四)积极推进高山休闲旅游开发

做好景区规划开发工作。突出生态特色,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陈家山峡谷、石塔山、石大岗(蟹龙岗)、洋后水库、洋潮水库等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旅游开发规划。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古廊桥文化,三龙寺、大圣庙宗教文化,做好文化旅游开发。突出农业特色,积极做好翠冠梨、日本甜柿、东魁杨梅、反季节蔬菜等观光农业的旅游开发。大力开发农家乐、森林人家、峡谷漂流、水上运动、登山、探险、观光、避暑等旅游项目,以及石疗、水疗,火疗、泥疗等养身项目,推进旅游业实质性发展。主动溶入大武夷旅游开发体系,充分发挥省道303线东接白水洋、北接武夷山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建瓯市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相衔接,着力打造高山休闲旅游度假区,使玉山成为闽东北旅游线路上一个新亮点。

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突出公路建设方便群众、服务发展、绿色生态功能,推进县际、乡际、村际干线公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公路干线网络。全力落实省道303线建设任务,争取在201212月前建成通车。做好迪口高速互通口和省道303线通往各旅游景区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构筑便捷、通畅的景区交通网络。加快村际与自然村道路改建硬化建设,完善安保设施,延伸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便捷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的绿化和美化工作,使遍布乡村的一条条乡间道路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积极发展旅游服务行业。做好交通客运、宾馆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与旅游配套的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引导民间资本向这些服务业集聚,发展有较大规模和较xx次的服务设施。

(五)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结合303省道的开通,2011年完成调整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完成编制城镇建设控制性规划。以规划为龙头,结合区位、资源和产业特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城镇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二、三产业向集镇集中,增强集镇对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吸引力。拓展集镇发展空间,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机制,有计划、有目标、分年度地推进玉融小区三期开发、小学路居民小区建设、玉山村后弄改造等项目的建设。

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加快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程,着力解决乡村建设中杂、乱、散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上房、下洋、敷锡中心村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心村人居环境,重点扶持推进山后优秀住宅小区建设、下洋村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敷锡玉融小区三期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农村住宅小区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造福搬迁工程,解决偏远山村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山村群众安居问题。

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促进互联网业务进村入户。完善通讯网络建设,实现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自然村全覆盖。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和广电宽带业务的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bfb},辍学率降到2%以下。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大投入,改造卫生院医疗用房,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引进医疗专业人才,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加强农村卫生防疫队伍建设,完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科学规划集镇农民公园和文化体育场馆并逐步安排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捐资修建文化景观。村级每年安排建设1个网络农坊,2个村的体育健身路径、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体育需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玉山镇志编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实物普查,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创建民俗文化展示厅室。按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目标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扩大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zd1}生活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zd1}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按照上级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修建玉山敬老院,做好农村孤寡老人的供养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设施建设,推进公益事业社会化进程。鼓励支持慈善互助活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救灾救济体系,提高群众抗灾自救能力。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平安玉山”建设为载体,确保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效遏制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人身与财产安全。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工作,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装备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不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加强对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充分认清国务院《意见》实施和我镇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绿色生态经济强镇建设上来,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勇气,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xx,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在攻坚克难中加快发展。着力破除当前存在的思想观念上的保守僵化、重农轻商、小富即安,发展理念上的片面性、短期性、粗放性,思维习惯上的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懒懒散散等不良因素,进一步增强拼抢意识,做到敢闯敢试敢干,确保在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项目开发、社会事业等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强化责任,强化落实。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镇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针对具体产业、具体工作,抓紧编制对接我镇发展规划,尽快付诸实施、取得实效。对重大政策、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xxx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把落实《实施意见》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干xx伍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建瓯市绩效问责暂行办法》,对政令不畅、行政不作为、服务效率低下、执法不公等问题,实行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

(三)凝聚人心,凝聚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打破条条框框,突破部门利益,互相加强理解、支持和配合,绝不允许因为推诿扯皮而影响发展大局。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当前玉山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力宣传我镇今后发展的定位、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等,把人心鼓热,把干劲鼓足,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推进绿色生态经济强镇建设的强大合力。   

 

中共玉山镇委员会 

玉山镇人民政府

201061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强镇的实施意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