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

文玩

2010-05-30 14:41:11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从历史来看,“文玩”向来是专业收藏人士的“宠爱”。因为其一,“文玩”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尤其是那些古代名人使用过的“文化用品”, 不仅流传有绪,而且放在书案上,更彰显收藏者的修养与气质。其二,“文玩”适合把玩。把玩的过程实际上是文玩与收藏家“情感沟通”的过程,用句时髦的话说 就是“人与物品之间互动性更强”,这是“文玩”胜过书画、瓷器的独特魅力。其三,“文玩”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如文玩中的笔筒,其材质种类繁多,如瓷制 笔筒、竹雕木雕笔筒、玉制笔筒,木质笔筒等,虽然说都是“小器”,但是往往在制作上也都是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再如一些笔洗也是选用比较珍贵的材料进行加工,尤其皇家御用的文玩选料、做工更是精湛。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文玩”无疑也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谓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文房四宝尽管创始很早,但一直发展到唐宋时代,即传统书画艺术趋向成熟完善和文人士大夫 集团形成以后,它们才真正找到并且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文人学士乃至帝王官宦书斋案头不可或缺的器用。  文玩的一大特点是小巧。作为书桌案几 之玩用,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特别是有些赏玩摆件,往往是大块的浓缩,大件的缩小,小中见大,芥纳须弥,古玩界又有“小器大样”之说。文玩的另一特点是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文玩的还有一个特点是芜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独立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砚 滴),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 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zj1}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 发可爱。材质最为广见的陶瓷,其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所谓“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 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清·朱琰《陶说》)。当时还发明了象生瓷。文玩的市场行情一直是稳中透坚。过去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 - 源流 - 源流
文玩 - 源流 - 源流文玩 - 源流 - 源流
文玩 - 源流 - 源流
文玩 - 源流 - 源流
文玩 - 源流 - 源流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文玩】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