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变形和破损痕迹鉴别

车辆变形和破损痕迹鉴别

2010-05-31 13:27:31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机动车辆之间,还是车辆与固定物体,或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甚至车辆自身的事故,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车体上留下某种痕迹。由于各种车体痕迹并非对事故分析都有用,因此车辆定损人员必须对各种痕迹认真鉴别,采集那些有价值的痕迹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交通事故造成的车体痕迹主要有碰撞痕迹、刮擦痕迹和机件损坏痕迹。
  一、车体碰撞痕迹
  碰撞痕迹的特征取决于碰撞力、碰撞部位及碰撞双方部件的特性和形状等因素。碰撞痕迹通常包括凹陷型痕迹、洞裂型痕迹和粉碎型痕迹。
  凹陷型痕迹的位置和形状对判断碰撞对象及碰撞接触部位十分有用;凹陷的程度有时也可作为碰撞车速的分析依据。譬如尽管汽车碰撞人体后车身凹陷不大,但有时仍会发现车身留有与受害者被撞部位相吻合的凹坑。
  洞裂型痕迹表现为被撞部位产生开裂或破洞,有的洞裂痕迹是在凹陷之后才形成的,故其破裂与凹陷同时存在。对叶子板或塑性板材等构件,其上的孔洞或裂口往往可判断它的碰撞对方是坚硬的或具有棱角的构件。故洞裂型痕迹有时也可反映碰撞的接触部位。
   
粉碎型痕迹主要出现在脆性大的构件上,如风挡玻璃、灯罩、反光镜等。这些痕迹一般不能作为分析碰撞部位的依据,但从其粉碎后的状态和位置,可反映出撞击振动的程度和方向,有时还可借以判断碰撞车速。
  二、车体刮擦痕迹
  车体刮擦痕迹反映了车辆与其它车辆或物体既接触又相对运动的现象。刮擦痕迹的位置通常在车体的侧面,多为长条状,有时还具有凹陷和洞裂的特征。此外,刮擦痕迹有明显的方向性,即从车身泥士被擦掉或漆皮被刮落的形态能明显辨别出刮擦痕的走向。与碰撞痕迹不同,在刮擦痕迹上很容易留下对方车辆的漆皮、木质纤维或其它物质的残余。
  三、车辆机件损坏痕迹
  因车辆机件损坏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其原因主要出自车辆的行驶系和操纵系。行驶系和操纵系的某个机件断裂或松脱,往往会造成行驶中的车辆突然失控。因机件损坏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尽管为数不多,但其后果一般都十分严重。机件断裂、松脱的原因有些属于设计制造的质量问题,有些则和维修与使用有关。为了查明这类事故的真正原因,必须依赖机件损坏痕迹予以鉴别。
  1、机件损坏事故的类型
  1)连接件松动或脱落事故。某些重要的连接件松动、脱落可能造成行驶中车辆失控,如轮胎螺母松脱、转向拉杆球节松脱、传动轴万向节连接松脱等。
  2)轮胎爆裂事故。高速行驶中轮胎因胎面过度磨损,气压过高或温度过高都可能发生爆胎。高速行驶中前轮胎爆裂所引发的事故后果更严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事故中的死亡、重伤者中,与轮胎事故有关的约占20%
  3)机件断裂事故。汽车行驶中某些机件突然断裂可能导致汽车失控、倾翻或其它类型的事故,如前轴、转向节、前悬架弹簧以及传动轴断裂等。
  4)机构失灵事故。指与行车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制动机构、转向机构因其内部故障而失去作用所导致的事故。常见的多为制动失灵事故,其原因如液压制动泵皮碗胀死、制动管路阻塞、泄漏等。
  2、机件损坏痕迹鉴别
  汽车制动系以及行驶、转向机构的某些机件如前轴、转向节、钢板弹簧、转向传力杆件等的松脱或断裂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连接件的松脱过程通常先是其防松装置(如开口销、锁紧螺帽)脱落,然后在车辆行驶震动中逐渐脱开。机件的断裂也是如此。由于上述机件都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由于机件材质缺陷或应力集中的影响,{zx0}在缺陷或应力集中部位出现疲劳裂纹,随着交变载荷的不断作用,疲劳裂纹逐渐扩展,零件的有效断面亦随着减小,当有效断面减小到使其强度不足以胜任某次冲击应力时,该机件就会突然断裂。可见上述松脱和断裂的痕迹也不是突然变化的。从松脱部位的油迹、锈斑不难判断其松脱的原因;而疲劳断面则因其能明显呈现出疲劳源、扩展区和断裂区的断面特点使之更容易鉴别。为了从机件断面状况分析事故的原因,尤其是鉴别事故在先还是机件损坏在先,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即时提取损坏断面进行鉴别,以免断面被风雨侵蚀,难以判断先后。
   
车辆翻车事故造成多种机件损坏时,应分析{zx0}造成事故的原因。因为有的机件损坏是事故造成的,与事故形成无关;有的虽与事故有关,但却不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传动轴断裂本该不会引起汽车翻车,但因断裂旋转的传动轴打破了制动压缩空气贮气筒,从而导致制动失控。因此,定损人员在对机件痕迹的鉴别分析中,必须慎重而严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车辆变形和破损痕迹鉴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