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背后的故事(1)_大海千钧的空间_百度空间

一、富士康总裁

   郭台铭:2007年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42位。台湾地区首富,台湾{dy}大企业--鸿海精密、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办人。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台湾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1988年,郭台铭在内地投资兴办富士康企业集团,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揽、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到1999年底,富士康集团分别在深圳和昆山建成两大资讯科技工业园。

2001获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198

  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2007年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42位。以20亿美元的身价,位踞台湾富豪{dy}。

二、郭台铭的创业经历  

英雄莫问出身低

  郭台铭,生于1950年,祖籍山西省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人,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dy}、亚洲{dy}、世界{dy}。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yl}客户(以人为本),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yt}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yl}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dy}个上班、{zh1}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1个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xx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在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

三、低调首富,铁碗管理

  58岁的台湾人郭台铭一直保持着低调。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恨自己的名气。而此前5年多的时间,他一直对《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要求置之不理。

  "郭台铭将他的商业判断力与持之以恒的质量控制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成功结合在一起,这才造就了他繁荣兴旺的制造业帝国。"报道认为。鸿海精密在台湾上市,与客户交往时使用富士康这个名称,目前公司市值已经达43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球xx竞争对手的市值总和。

  龙华科技园区和鸿海精密,到处弥漫着郭台铭的个人色彩。"极富个人魅力的郭台铭在下属中很有威信,他以军阀的铁腕管理着鸿海精密。"报道中称。

  郭台铭称:"我总对员工们说,集体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

  在龙华科技园,郭台铭与中国政府官员的合影被放大镶嵌后悬挂在显眼处,郭台铭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6个小时,到了晚上依然驾驶着一辆配备了自行车铃的高尔夫球车,在龙华园内巡视,数十年如一日。他会时不时停下车,或是抽查生产线的运转状况,或是帮助工人维修设备。

  公司经理往往被要求阅读并背诵一本名为《郭台铭语录》的小册子,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对任何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领导层,而非管理层;{ldz}必须具备为了大众利益而充当独裁者的决断力。会议期间,郭台铭往往站着发言,一边说一边用笔在旁边的大纸板上勾画。

郭台铭用人哲学:“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

郭台铭相信: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做比说重要,习比学有效。

人称“郭三条”的郭台铭,{za}用三句话拆解自己的观念和行动步骤。比如,他认为:所谓策略,就是方向、时机和程度;企业组织,就是集合整合融合;思考方式是格局、布局、步局;经营理念是爱心、信心、决心;用人则讲究人材、人才、人财;个人规划职业,则要选对行业,进对公司,跟对老板……



郑重声明:资讯 【富士康背后的故事(1)_大海千钧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