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
历史上的棉溪村以茶叶蚕桑为主,由于地少人多,农民生活水平都不高。从80年xx始,棉溪开始引进枇杷种植。
同期声棉溪村支部书记 汪成棋 “那个时候,全村有少量的枇杷————————那一块发展,那个时候是不成熟的。”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棉溪村注重在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工夫。发展农村经济是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wy}途径,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汪成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带领全村大部分群众走向了小康之路。村党支部在充分分析本村现有资源状况条件下,调研市场需求,决定引导村民从“茶桑经济”中走出来,制定了“以枇杷种植业为龙头”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初步建成枇杷园示范基地350亩;成立棉溪枇杷销售服务中心和深渡镇绿色枇杷专业技术协会等配套组织,申报获取“安徽省无公害枇杷生产基地”,积极引导村民走“协会+服务中心+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枇杷园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以科技注入确保大、小年份枇杷产量、产值的增收。在他的带动和技术指导下,目前棉溪的枇杷产量比1990年翻了两番,质量也大幅度提高。
2008年初,村级区域调整中,棉溪与棉溪口、新杨村共同建成棉溪村,汪成棋再次满票当选棉溪村支书。
同期声:村民
同期声:村民
这些年来,棉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农科教结合科技示范村”;、“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双培双带示范基地”、“村民自治示范村”、“五个好党支部”等。这些荣誉和奖杯的背后洒满了汪成棋和村两委一班人的辛勤汗水。有耕耘才有收获,2005年,汪成棋获得了 “黄山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枇杷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枇杷膏生产线正处调试阶段。
同期声:棉溪村委会主任 吴红兵
同期声:县农委技术人员
又是一个枇杷成熟收获的季节,一串串挂满枝头的金黄的枇杷果正昭示着棉溪村正一步步向着山区最美、库区最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同期声 棉溪村支部书记
上榜理由:引导村民从“茶桑经济”中走出来,制定了“以枇杷种植业为龙头”的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让原本不属于“三潭”之列的棉溪村,一跃成为三潭枇杷的主产区之一,与“三潭”合称为“三潭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