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搬家日记---熬战篇

微软搬家日记---熬战篇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晴

(不要奇怪,名字没有写错,就是“熬出来”的“熬”,不是“鏖战”的“鏖”)

2010年1月7日下午18:00,我“盼望”了将近一年,被忽悠将近半年的微软搬家项目终于如期进行了。

进入微软上海研发中心位于紫竹5号楼的老机房现场,做的{dy}件事就是创造了一种衣着的时尚。微软对什么事情都是很较真的,包括服装。一定要求提供服务的商家统一着装以便辨认。夏天的时候,这个要求很好满足,做了100间带有特定LOGO的短袖T恤就搞定了,可是谁知道,这个项目居然一拖就是半年,生生从盛夏拖到了深冬。再做一件冬装,我是没有兴趣了,于是,索性把夏天的T恤套在了冬天的毛衣(有的人甚至是羽绒服)外面。可以想象了,当如此怪异的服饰作为一种着装标准出现在一群人中间的时候,周围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

协调将近100人同时在两个有物理距离的场地开展工作,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实从技术角度看,这次搬迁的工作并没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整个工作基本可以分作老场地的设备下架,包装运输,拆包装,设备新场地的上架,然后有些技术含量的是机柜的理线、插线,系统加电调试。其中老场地的下架和新场地的上架几乎是由两批人同时完成的。进入客户现场后,全部人员都在老机房所在的紫竹5号楼微软办公区更换了统一的“时尚制服”后,开始分批次进入机房。先是由熟练的技术工程师把设备上的各种连接线拔下,统一收集,之后按照客户要求的设备上线的紧急程度,开始有选择的进行设备下架。因为这次大批量的下架工程师是外包找来的,其实对他们的技术水平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估计工作进度的时候也比较保守,12小时的下架数量目标定在800台左右,整个下架的时间预计在16-18个小时。并且,在下架开始时,为提高效率,保证用户要求的紧急设备的优先上架,我们先由熟练工程师进行了{dy}批次的设备的下架,然后这批工程师跟随运输的设备一起到达新机房场地,拆包装,上架。

鉴于下架的速度和效率是前期整个工作的重点,所以我在7日晚间,基本上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下架现场。然而出乎说有人预料,下架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最初的预期。我们从晚上20:00正式开始下架工作,到22:30,已经下架设备300多套,而所有1270余件设备的下架,我们也仅用了8个小时,也就是到8日凌晨4点,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下架工作,比预计几乎快了一倍,而带来的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原本我们预计很充足的运输能力,却开始成为整个过程的瓶颈。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一个开局和,令所有曾经对进度控制心存忌惮的管理人员精神大振。

由于我们和运输公司的沟通出现一些障碍,这个也是我们对这类项目缺乏操作经验导致的一种必然,包装和运输的安排与我们的设备上架安排出现脱节,造成大量急需上架的设备下架后堆放在包装区没有{dy}时间进行包装;而很多并不着急上架的设备倒是被包装工人们随手包好,早早的躺到了拆包区的现场。而因为整个产品包装的节奏已经被打乱,导致大量设备混在一起,已经无法从中找出那些真正急需上架的设备了。{wy}的办法,就是加快整个包装的进度。于是,整个包装现场,从开始到{zh1},始终是处于一种紧绷的忙碌状态中,期间,连我自己,也不得不冲到操作一线,承担一部分包装设备的统计工作。

凌晨1:00,当我确认按照当时的进度,我基本可以在5:00前完成全部下架工作的同时,我迫不及待的放下下架现场的工作,转到了上架现场。因为之前的沟通一直给我这样一个信息:因为没有找到急需上架的那批设备,整个上架现场一直处于一种半停工,并且是焦急而混乱的状态。但是还好,当我赶到那里时,现场的负责团队已经调整了策略,上架工作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并且,已经有200多台急需上架的设备已经基本完成了上架。

确认上架现场已经基本进入正常运作后,我返回了下架现场,此时是早上4:00,下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忙碌了整夜的工程师们已经疲惫不堪,三三两两的在休息区休息,小憩。只有包装区的工人依然忙碌。包装好待运的设备堆满了所有空场。于是,紧急和运输负责人协调,从高装车的方式上进行调整,终于靠提高单车的运输能力,整体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大批的设备可以更快的运抵上架现场了。

结束了下架现场的工作,已经是5:30了,我终于可以把精力全部转到上架现场了。协调各环节的人员,加快上架的进度。到早上8:00,白班的同事来接班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设备总量近一半的上架,同时,用户当天早上就要上线运行的设备,也已经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正常的投入了使用。

上午的工作目标是完成所有设备的上架。感谢我的技术团队和所有的外包工程师,靠着他们,我真的做到了。到8日中午12:30吃午饭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设备上架工作,所有的设备已经全部整整齐齐的码放在机柜中了。

吃完午饭,回到宾馆,把所有早上刚刚撤回来休息的工程师全部招呼起来,这个时候,他们也不过才睡了5个小时而已。我甚至残酷到没有给他们吃午饭的时间(也许我心里认为吃过午饭后,他们可能会更困倦,而影响下午的工作),就把所有人重新拉回到新机房的现场,开始了理线、插线的工作,并且随着理线、插线的逐步完成,开始逐步进行设备的家电检验,为最终的设备验收做必要的准备。

下午18:00,我们完成了大部分的理线和插线工作。看着满脸倦容的工程师们,我决定今天就此停下来。我把大部分中午没有吃饭的工程师打发回去吃饭休息,留下少部分人,准备接受一小批因为用户原因,昨晚没有下架运输的设备,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设备一共只有18台,其中15个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机柜,还有3台其他设备。,而其接收设备后我不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只要把设备摆放到位就行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微软严谨的近乎变态的制度和流程下,因为运输公司的一点疏漏,我一直到23:30才完成{zh1}一件设备的接收,而此时,留守中的一些工程师,早就不堪疲惫的睡倒在微软的工位上了。带着所有人,再次回到宾馆,已经是9日的凌晨0:30了。从7日早上10:00算起,我已经是38个小时没有合眼了。但是对于过去的38个小时中发生的一切,我都记忆犹新,并且将终生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这样一家小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努力,基本圆满完成了一件规模如此之大的机房搬迁工程,并且客户是以严谨、古板著称的微软公司。在服务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始终以一个团结的团队向前走,没有出现任何的大的纰漏,没有损坏一台设备,哪怕是备件,所有的过程都是在我们严格的规划和掌控范围之内,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对此,我想已经足够了,作为一家涉足增值服务行业年头并不算长的服务企业,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团队,一定有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辉煌和更灿烂的未来。

泡面很香,我很困。睡去!睡去!

郑重声明:资讯 【微软搬家日记---熬战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