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当我开始提笔写这篇序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Google发布了即时通信软件“Google Talk”,标志着Google正式进入通信市场,互联网巨头向传统通信企业发出了挑战。另一件是“超级女声”凭借平民娱乐大旗,在中国掀起了“超女”狂潮,决赛当晚,引发万人空巷,只有当年举国齐看《霍元甲》才有可能与之媲美。
当佩奇与布林在1998创建Google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才刚刚兴起。7年以后,当Google创造了互联网的神话,成为市值达845亿美元媒体巨头时,在经历了泡沫和低谷之后,在短信和网游的强力推动下,中国互联网也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在美国甚至全球,雅虎、Google、亚马逊等正在用网络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同样,在中国,当新浪新闻、网易邮箱、盛大游戏、阿里巴巴商务成为每日必看和使用的服务后,网络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梦想。
互联网企业日益成为网络时代的中坚力量,以他们为核心,正在迅速形成互联网独有的规则、精神和文化。作为其中的代表者,Google依靠奇迹般的崛起和反商业的运作理念颠覆、改变和创建着Google规则、Google精神和Google文化,具有典型的互联网企业特点,是有志于从事互联网和研究互联网的人应该甚至是必须研究的对象。
本书作者将Google的成长置于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横向与微软、雅虎的比较和纵向7年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全面分析,揭开Google奇迹的神秘面纱,搜索出Google成功的真正策略,详细阐述了Google规则、精神和文化形成的过程。内容翔实,结构严谨,是国内研究Google以及互联网企业不可多得的好书。
Google规则的核心是颠覆与创新。不断的打破既有存在规则,创造新的规则,然后再次打破。在整个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所有以搜索起家的公司几乎都在半途停止发展,改而不断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如新闻、娱乐、社区、邮箱等。以至于整个网站首页变得非常复杂。但Google坚持搜索的方向和理想,不断推动搜索技术的完善,把搜索做到了极至,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Google上市后,采用双层股票结构,以保证不屈服于投资人的压力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这在高科技企业是不常见的。不认同优良企业治理的公认的传统标准,不重视财务季报等都是反商业的运作理念。颠覆是手段,创新是根本,从Google建立的{dy}天起,技术的不断革新就成为发展的动力,佩奇位阶、SMS短信、桌面搜索、视频搜索、企业内部搜索等成为xx行业的标杆。
Google精神是不邪恶和共享。坚持“不要变得邪恶”是Google的xx信条之一,是GoogleE十分重要的核心价值和策略,也是无数Google拥泵者所标榜和推崇的。上市前就用公司股本组建慈善基金会就是为了实现“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坚持保持搜索结果的公正,“卖广告,而不是卖搜索结果”,不采用横幅广告和FLASH广告,把广告位置仅以文本的方式放在搜索相关结果的右侧并显著标注“赞助商链接”。对于一个创建不过7年的公司,其勇气和坚持是令人钦佩的。网络的本质是共享信息,Google的“门中之门”的策略就是这一本质的体现,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一网打尽:新闻、音乐、视频、图片、街道等等。同时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解决了如何在庞大的信息中获得自己需要的难题。
Google文化是民主和开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Google员工享受免费餐饮,穿拖鞋上班,把宠物带到办公室。“自由随和”在硅谷企业中创承的一种风气。而Google发挥到了新的阶段。这种诗意的上班环境让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海阔天空,自由自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财富。坚持“垃圾是放错地方的珍宝”的角度看“人人是人才”,这是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的人才理念。Google增长的内力源于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及既约束又开放的文化。GoogleCEO施密特曾说过“最聪明的创意将肯定不是来自领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倾听、鼓励以及制造一种活跃的讨论氛围,同时不妨脱离主题,让工程师们自由寻找创意”。这是雇主对雇员的一种尊重的态度。
Google规则、精神和文化植根于西方文化,其具体行为或许并不具有普遍意义,Google在国内的种种遭遇,折射出其对中国互联网特殊背景和网民独特行为习惯的不适应,在东方的特殊的文化和国情下,Google的成功策略需要变通的加以吸收和运用,这一点作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结论。
对Google规则、精神和文化进行沉淀,便产生了Google的xx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限制,具有普遍存在的意义。 回到一个企业创建初期的理想时,“用户是上帝”“用户永远是对的”无不是其奉行的臬圭。但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商业的惯性下,大部分企业背离了这一理想,开始遵循一般的游戏规则。Google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以用户为中心,一切纷至沓来”是其核心价值的{dy}条。Google不仅这样标榜,也在这样实践。7年的每一步进步,每一个细节,都仅仅围绕,从不背离。Gmail邮箱、上网叫车服务、交友社群服务、数字相片管理乃至{zx1}推出的“Google Talk”,都对用户免费开放。面对“超女”的成功,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让我们参看一下Google价值的第四条“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与“超女”如出一辙,娱乐也需要民主的作风。
当我在当当网上搜索了关于雅虎和Google的书,仅仅发现三本。国内一直缺乏对国外互联网企业的详尽的调查和研究,这本书的出现正填补了这个空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搜主义-Google持续成长的秘密》互联网的5条新规
在浩淼无边的互联网络深处,顾客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在经历了互联网的热潮与惨淡之后,搜索巨头Google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顾客无处不在。 Google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自身。业务范围也从纯粹的搜索扩展到集在线购物竞价、新闻、社群、免费电子邮箱、网络日志,甚至弹出广告屏蔽服务为一体。Google的成功令雅虎、微软等巨头如梦初醒,排兵布阵急追而来。
互联网界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才发现这一模式的巨大商业潜力?Google给你的答案是:7年。对于一家1998年才成立的搜索引擎公司来说,其发展奇迹用神话来形容并不为过。互联网的成功似乎陌生而难以捉摸,只有佩奇与布林这些{zd0}胆、走在最前面的企业家才有可能成功。 Google正在改变互联网竞争与生存的生态,并开始重新定义网络结构。 1.设计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 在信息技术基础结构中,Google迅速而准确地找出了顾客的位置。Google反商业的理想主义经营哲学,使其开始获得尊重并赢得惊人的评价。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佩奇与布林对技术有着一种狂野的热情,并始终坚定认为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将是新信息技术系统的基础。 Google提供的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将成为整个信息技术系统的基础。所有企业很快将不得不对信息技术采取以顾客为中心的态度,而它们的产品也许会成为新竞争生态下的命运转盘。 2.获得并留住网络漫游者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Google从来不做广告,但是却树立了一个价值达20亿美元的全球性品牌。许多网民习惯进入Google的实验室闲逛,他们总能得到意外的惊喜:免费的新闻以及2GB的电子邮箱、桌面搜索、卫星地图搜索,等等。 用户喜欢用Google的产品,而Google也乐于提供一切免费的服务。实际上,这是建立“粘性”过程的一部分。正如佩奇与布林所预见的那样,希望利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准确信息,而不是答非所问。门户网站则向用户灌输太多无用的信息和充斥各个角落的广告,这样导致了用户的逐渐疏离。 Google在精通“粘术”方面道行高深。为了加强自身的“粘性”,Google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未来:一个由个人经营自己信息的互联网。到那时候,你在自己的个人信息网站上将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信息。在个人经营自己的互联网信息的时候,经营广告的人也从网站运营商转变到了个人。 3.赶在增长之前投资 如果你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就可以把这些注意力变成金钱。这是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中关于网络股票的潜规则。 在“粘”住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之后,该是考虑如何将这些注意力转化为财富的时候了。在2005年6月28日这天,Google的股价每股超过304美元,其市值超过845亿美元。 但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产业从{zg}峰瞬间跌至深谷,雅虎等搜索公司都纷纷摇身转变成门户网站。这时候仍然坚持互联网搜索大旗,除了佩奇与布林之外,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更何况,Google具有其诞生之前的网络热潮时期网络技术公司的所有特点。 Google终究凭其聪明才智有效避免了前辈们的没落命运。这给风险投资家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赶在一个产业{zd1}谷时投资。 4.把鸡蛋置于一个篮子里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看好它。”这多多少少显示了比尔·盖茨专注而又固执的性格,他一生吃“软”怕“硬”,把软件当成他的领地。但是,比尔·盖茨这几年似乎碰上了比他更为固执的人物:佩奇与布林。 在Google还没有降生的互联网初始阶段,市面上至少有100款搜索引擎产品,包括Altavista、雅虎、Lycos等叱咤一时的品牌。但是没过多久,几乎所有的搜索引擎都转为经营门户网站,篮子多了,鸡蛋却少了。 Google是迄今惟一一个没有失去目标、保持了纯粹的搜索引擎。它仍然保持一个简洁的用户界面,而且坚持一切产品与服务都免费。今天,Google可以搜索超过80亿个网页,比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引擎都要多得多。而且,门户网站能提供的服务,Google也一样能够提供,Google成了门户的门户。在尽力完善其搜索引擎后,Google还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 5.升高横杆 当人们在谈论互联网的某一个应用时,都不会拉下一个话题:Google会不会进入,选择什么方式进入? 而Google总是不紧不慢,在网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招,推出一个无与伦比同时又xx免费的重量级服务。 “只是优秀还不够”,是Google的价值观之一。Google取得的成功源于其创建者的非凡想像力,同样也源于他们的天才成分。此前,业界对互联网搜索功能的理解是:某个关键词在一个文档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该文档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列位置就要越显著。而Google的创始人却另有高见:决定文档在搜索结果排列位置的因素,是一个文档在其他网页中出现的频率以及这些网页的可信度,网页在受众中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佩奇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改变世界”,而Google的理想则是“组织全球有效信息,并供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找”。 在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历史中,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公司的财富曲线勾勒出了一个寓言般令人眩晕的轨迹。许多互联网公司上市之初其股价如火箭般窜升,其后又一落千丈泡沫破灭。天才,也许多半是昙花一现的。 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Google已经成为一个“强势品牌”,它可以有自己的成功法则和经营模式,但这反过来又会成为某种负担。树大招风的道理全球都适用。 显然,佩奇与布林试图避免自己成为昙花一现式的天才。生活中总是充满令人讨厌的选择,即使天才的成长也不例外。Google已经上市,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其商业利益结合起来,是Google能否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关键。能否避免重蹈此前已夭折的网络先辈的覆辙,轻松充实地踏入壮年时期,也取决于Google自己的正确抉择。 张远昌 2005年7月1日谨识于广州 下载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