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石膏板:一个滥诉中国企业的新样本_建材分析师_新浪博客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数千户美国家庭对中国石膏板公司发起的大规模诉讼仍在进行中,4月一家法庭对泰山石膏判决,七个弗吉尼亚家庭将获260万美元赔偿。赔偿金额如此之高,令人十分诧异,而且这只是冰山一角。据一些推波助澜的媒体声称,要让中国企业赔偿多达11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消费者提起诉讼?美国的律师们鼓动消费者滥诉中国企业的驱动力何在?舆论大范围的xx为何如此之高?高达11亿美元的赔偿金额缘何而起?
      事件起源于2008年,部分美国媒体报道,个别美国居民因使用中国产石膏板,屋内出现臭鸡蛋气味,一些人出现流鼻血、头疼、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发现室内的金属腐蚀严重。
      {zx0}遭到投诉的可耐福公司,该公司律师出面申诉石膏板没问题,另一工程师声称亚洲的石膏矿含硫高过北美,在未搞清气味的来源的情况下的匆忙解释,原本是想把问题推向中国本地原料供应商,事情却进而被渲染成“毒墙事件”,被以利益为驱动的律师敏感地捕捉到亚洲“中国产品”带来的机会,于是以免费代理的形式发动集体诉讼,还张贴海报要开声势浩大的“万人大会”,可谓用心良苦。
      其实从常规来讲,消费者住进新房,会有一些气味。不排除含甲醛等,所以通常都要开窗通风。石膏板在世界范围内早已广泛被人们使用,多年的生产历史显示,谁也没有,也不会把甲醛嵌入到石膏板墙上。况且石膏板墙带有护面纸,表面还附有壁纸,或刷有涂料。发生问题的美国这种矮层建筑,有时候因下水道密封不好,常在天气不好,气压低时,发生反味。这本来是很司空见怪的“新房现象”。但有人要煽动,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国的石膏板墙上。
      令人奇怪的是,如果真的有异味,在最初在销售商的库存存放中,由于裸露,味道应该最浓,在相应半年以上长时间施工工人也应该受气味困扰,但至今也没有经销商、建筑商因施工人员健康问题而予以投诉?难道施工人员与住户的健康标准不一?答案只有一个,来自石膏板的气味本来就子乌虚有。
      事件的注意力从德国可耐福在中国天津投资的工厂,被成功地引向一大批中国石膏板生产商,最终演化成了“中国毒墙”,并极力搜索能与中国政府挂上钩的企业,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山东泰和,于是加大力度投诉,并提起诉讼。《华尔街日报》报道泰山石膏未出席美国的任何听证会,除了260万美元的赔偿金,法官还判决其支付这些家庭安置费,并将健康索赔要求押后审判。由此可见“中国”题材在美国的敏感性和偏见之深。
      据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数据,迄今为止,全美有近10万户家庭使用了中国石膏板造新房。目前,CPSC收到 3082份相关投诉,分别来自于3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涉及被告96家,可谓声势浩大。
      这场被美国滥诉的“问题石膏板”,为什么仅仅发生在美国,同样批次的产品在世界的其他地区没有任何投诉。而且为什么只选择中国产品“滥诉”?难道是美国只钟情中国?答案实在有些微妙。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开始美国政府方面还比较理智,认为应有科学依据。中美政府高度重视,部门之间进行了多次沟通,中方也派人员到美国家庭进行了实地调查,双方都同意合作调查问题的真实原因,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美国方面也为此相应作了实验舱、模拟箱等试验。
      2009年5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环保署发布检测报告表明:美国现在的室内空气实验目前没有发现含硫气体超标,而只是甲醛超量,而石膏板中并不含有甲醛。在含硫气体方面,中国石膏板含量略高于非中国产石膏板。
      正因为无法得出中国有毒的结论,美国于是把“中国毒墙事件”改为“问题石膏板”,不再提有毒,也不再把问题单独锁定“中国”。2009年11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检测报告,报告发现有问题的中国石膏板有害物质含量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
      尽管美国消费者协会也不能够确定这件事情,而且他认为美国公司也有同样的问题。没有证据能科学地说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到底是因沿海的潮湿或盐分而有可能对金属有腐蚀,还是石膏板中的硫腐蚀?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进一步检测,要等到今年六月份“问题石膏板”才能有结论的意见,但是很快美国方面无法对付滥诉的压力,“无辜”的中国石膏板承载了太多的对中国的滥诉情绪。
      匪夷所思的是,滥诉蔓延到泰山石膏刚刚出资设立的子公司泰山石膏(河南)有限公司和泰山石膏(铜陵)有限公司,他们也成为多宗美国诉讼的被告,但是这两家公司尚未投入生产、更不曾向美国销售任何石膏板。也有不少住户抱怨室内有味,生病,侥幸跑去起诉,但经查用的是美国石膏板,实在是张冠李戴,闹出很多笑话。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夹杂了一种“污名化”中国的不良情绪,是这场大范围的滥诉潮的源头。在“污名化”中国产品盛行的美国,滥诉早已不足为怪了。美国一些公司还把没有用“中国干墙”作为商业宣传,对中国产品采取不公正的歧视政策。
      当然,我们应看到有一些美国媒体,也不乏站在较公正的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指出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在部分房主的房屋价格下跌而资不抵债,已无能力还xx的特定情况下,以中国输美石膏板“有毒”为由,“祸水外引”动用舆论工具和诉讼手段制造“事件”,推到中国身上,借此来逃避房产抵押xx,或延期还贷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滥诉局面,不论是具有国际经验而老道著称的德国,还是中国泰和公司,均很难面对这种蜂拥而至的,而又没有节制的滥诉。
      《华尔街日报》 5月17日报道,可耐福(天津)公司,将在诉讼开庭审理前采用点对面的策略,和使用该公司石膏板墙的大小建筑商进行和解,快速解决索赔要求。但美国法律界一些人士认为,这种滥诉很难“私了”,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更多的诉讼。
       事实上,中美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已就“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并交换了有关资料,双方均希望科学地、公正地查明原因和解决问题。等结论出来,更多的数字会说明一切。但这个过程却被滥诉者冲得稀里糊涂,不等科学依据出来,便先行判决,还责怪中方“不积极应诉”,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中方的“不应诉”正是综合考虑了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滥诉。如果选择庭外和解,那么究竟耗时多长,代价多大?无人知晓。
      这场滥诉已经形成,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有两国政府间的相关部门遵循科学依据,先把问题搞清楚。双方都应拿出诚意,在平等对话和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合作,理性协商,停止“污名化”中国的舆论倾向,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要保护生产商的合法权益。
      如果中国石膏板真的有毒,那也不是一家赔个一两万美金就可解决的事情,这需要对石膏板这一产业进行彻底的评估。
      如果石膏板没问题,就不应拖延,应该向客户说清楚,让客户打消顾虑。这样的大事如果由民间的住户和中国个别企业进行“私了”,是难以根本解决问题的,除非是真正“为钱”而来。
      目前,中国石膏板行业的少数xxxx被置于应诉和保护整个中国石膏板行业声誉的处境。对于这场滥诉,中国企业面临两难选择,据国际资深律师分析,让一个中国的企业面对这种没完没了的“滥诉”官司,实在既耗时间,更需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
      有谁能想到,三十年来在国内卖得好好的石膏板,几年前本意援助美国飓风灾害而远涉重洋,今日却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遭遇大面积的滥诉。于此,也不得不让人深思,在美国这样一个以滥诉著称的国家里,未来即将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其他企业,如果产品市场并非以美国为主,或者并无潜在的巨大利益影响,一定要慎重,不必轻易进入。
      只是,因为“滥诉”,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挡在美国之外,或者将中国制造商逼出局,恐怕最终无法受益的是美国人民。
      因为,同一个世界,多元并存才是世界人民的真正意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问题石膏板:一个滥诉中国企业的新样本_建材分析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