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类的印染助剂包括两个方面:{dy}:纺织品预处理用助剂(如浆料、油剂、精炼剂、渗透剂等);第二:纺织品染色用助剂(如分散剂、匀染剂、固色剂、柔软剂、抗静电剂、印花糊料、粘合剂等)。纺织印染助剂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帮助纺织品增加染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也可以赋予织物柔软、舒适的性能。更能给纺织品增加一些特殊的功能,如阻燃、防水、抗紫外线、吸附异味等.通过这些作用与功能,可以提高纺织品附加值。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发展现状
据2000年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纺织印染助剂产量47万t.销售额约200亿元:2005年产量75万t.销售额约330亿元:2007年产量达90多万t.销售额约400亿元:预计2008年我国助剂的产量、销售额都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我国助剂的产量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率.是我国纺织印染工业的高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印染助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1)产品研发及进出口分析纺织印染助剂的研发过去主要依靠剖析和仿制外国产品。近年来.在新产品、新配方的研发,基础原料的合成.基础理论的研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下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前年(2007年)年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在出口量、出口额上同比保持l0%左右的增长.出口单价同比也保持3.7%的增长,出口形势看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印染助剂出口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同期我国印染助剂进口总量呈下降趋势。从进出口单价分析.我国进口产品价格高于出口价格30%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生产的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纺织印染助剂xx产品还需要进口.而出口产品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
(2)我国助剂行业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只有10余家.1992年约500家,l995年增至1000家左右。发展到今天.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有600多家.浙江有300余家.其余企业分布在沪、粤、鲁、冀、闽等省。助剂生产企业的快速增长和当地纺织印染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主要为当地纺织印染企业配套服务。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的很多.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其中合资与独资企业约8%~l0%左右。另外.多数企业只能生产低档产品。行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性产品很少.制造技术、品种开发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世界纺织印染助剂共计有近100个门类。l.5万个品种:而我国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只有29个门类1500个品种.其中主要品种约200个.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造成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展快、厂家多、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是: ①门槛低 投资一个小的助剂厂只需十几万、几十万就可以.这是造成助剂企业多、增长过快的因素之一。纺织印染助剂由于设备少.建设周期短.大部分原料从市场采购.采用简单的复配、乳化加工后,即可分装上市。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加上缺少统筹规划、宏观调控,造成了近年来助剂生产厂家数量不断增加。 ②产品雷同 很多生产企业的产品都是跟在别人后面仿制.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形成你有我有、性能接近、量小重复、争抢市场、互拼价格的局面。 ③产品销售半径小 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价值低、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加之市场竞争,多数产品销售半径很小.最近运输价格上涨.跨省销售的产品都不多。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纺织印染行业对染化料纺织印染助剂的需求会不断加大.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这个行业总体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zd0}的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2007年我国印染布产量达到500亿m.同比增长8.3%。2008年上半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xx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丁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及全球经济发展回落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布生产仍然保持了一定增长。长期来看.国内纺织印染业的稳定发展必将为印染助剂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今后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趋势是:
①新纤维用助剂开发 今后纺织工业会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各种新型纤维不断出现.对纺织印染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适应新纤维、新技术及复合织物相应配套助剂是今后助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②环保、绿色是发展主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国家政策和规定.以及人们对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染整行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清洁工艺。除印染助剂和染料所要求的一般性能外.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质量指标.如要求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不能含有环境xx、重金属离子及甲醛不能超过限定值等。因此。环保、绿色将成为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③清洁、节约型助剂将受青睐 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人力,高效、节能、短流程、低温等助剂的开发将受到纺织印染企业的欢迎.也是今后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方向.
④扩大出口 近几年我国助剂的出口呈上升趋势.而进口下降.说明我国助剂产品的质量、品种有了明显的提高.xx助剂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三防整理剂自主研发;新型有机硅产品的研制;低温助剂开发:酶制剂.特别是蛋白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高性能耐久阻燃剂的研制等。未来发展建议
根据我国纺织化学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达国家助剂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科研投入,产品升级换代世界上主要助剂生产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欧洲和日本.如巴斯夫、科莱恩、汽巴精化、日本化药等公司。他们的助剂具有品种多、质量好、服务周到等特点。我国2007年从这些国家进口8万多吨xx印染助剂.价值很高。我国印染助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加大科研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复配增效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合成技术和复配增效技术并重的趋势。
(2)加快企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厂家太多的现状,通过强强联合、产业链联合、并购、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实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有一个发展趋势应提请大家关注:即染料助剂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染料助剂公司实行联合。配套发展.近几年国内外都有合作很成功的案例。
(3)重视产品安全,保证绿色环保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对我国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进口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产品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今后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必须围绕绿色环保这个主题进行。
(4)告别数量竞争时代。跨入质量品牌世纪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当今和未来。品牌都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否发展.能否立足国内外.有无品牌十分重要。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希望助剂专业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行业整合、内外交流、品牌建设、标准修订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对经济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多行业都遇到很大的困难。染料、印染助剂行业也不例外。近几个月生产、销售、产品价格、进出口等指标,与上年同比下降较大.2008年7~10月环比逐月下降。产量与上年同比下降了45%出口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22%。未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很难预测。这对我们企业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还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个挑战.化挑战为机遇。
据2000年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纺织印染助剂产量47万t.销售额约200亿元:2005年产量75万t.销售额约330亿元:2007年产量达90多万t.销售额约400亿元:预计2008年我国助剂的产量、销售额都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我国助剂的产量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率.是我国纺织印染工业的高速发展.直接拉动了印染助剂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1)产品研发及进出口分析纺织印染助剂的研发过去主要依靠剖析和仿制外国产品。近年来.在新产品、新配方的研发,基础原料的合成.基础理论的研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下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前年(2007年)年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在出口量、出口额上同比保持l0%左右的增长.出口单价同比也保持3.7%的增长,出口形势看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印染助剂出口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同期我国印染助剂进口总量呈下降趋势。从进出口单价分析.我国进口产品价格高于出口价格30%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生产的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纺织印染助剂xx产品还需要进口.而出口产品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
(2)我国助剂行业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只有10余家.1992年约500家,l995年增至1000家左右。发展到今天.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有600多家.浙江有300余家.其余企业分布在沪、粤、鲁、冀、闽等省。助剂生产企业的快速增长和当地纺织印染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主要为当地纺织印染企业配套服务。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的很多.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其中合资与独资企业约8%~l0%左右。另外.多数企业只能生产低档产品。行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性产品很少.制造技术、品种开发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世界纺织印染助剂共计有近100个门类。l.5万个品种:而我国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只有29个门类1500个品种.其中主要品种约200个.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造成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发展快、厂家多、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是: ①门槛低 投资一个小的助剂厂只需十几万、几十万就可以.这是造成助剂企业多、增长过快的因素之一。纺织印染助剂由于设备少.建设周期短.大部分原料从市场采购.采用简单的复配、乳化加工后,即可分装上市。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加上缺少统筹规划、宏观调控,造成了近年来助剂生产厂家数量不断增加。 ②产品雷同 很多生产企业的产品都是跟在别人后面仿制.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形成你有我有、性能接近、量小重复、争抢市场、互拼价格的局面。 ③产品销售半径小 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价值低、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加之市场竞争,多数产品销售半径很小.最近运输价格上涨.跨省销售的产品都不多。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纺织印染行业对染化料纺织印染助剂的需求会不断加大.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这个行业总体前景是乐观的.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zd0}的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2007年我国印染布产量达到500亿m.同比增长8.3%。2008年上半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xx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丁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及全球经济发展回落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布生产仍然保持了一定增长。长期来看.国内纺织印染业的稳定发展必将为印染助剂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今后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趋势是:
①新纤维用助剂开发 今后纺织工业会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各种新型纤维不断出现.对纺织印染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适应新纤维、新技术及复合织物相应配套助剂是今后助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②环保、绿色是发展主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国家政策和规定.以及人们对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染整行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清洁工艺。除印染助剂和染料所要求的一般性能外.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质量指标.如要求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不能含有环境xx、重金属离子及甲醛不能超过限定值等。因此。环保、绿色将成为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③清洁、节约型助剂将受青睐 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人力,高效、节能、短流程、低温等助剂的开发将受到纺织印染企业的欢迎.也是今后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方向.
④扩大出口 近几年我国助剂的出口呈上升趋势.而进口下降.说明我国助剂产品的质量、品种有了明显的提高.xx助剂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三防整理剂自主研发;新型有机硅产品的研制;低温助剂开发:酶制剂.特别是蛋白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高性能耐久阻燃剂的研制等。未来发展建议
根据我国纺织化学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达国家助剂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科研投入,产品升级换代世界上主要助剂生产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欧洲和日本.如巴斯夫、科莱恩、汽巴精化、日本化药等公司。他们的助剂具有品种多、质量好、服务周到等特点。我国2007年从这些国家进口8万多吨xx印染助剂.价值很高。我国印染助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应加大科研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复配增效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合成技术和复配增效技术并重的趋势。
(2)加快企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厂家太多的现状,通过强强联合、产业链联合、并购、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实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有一个发展趋势应提请大家关注:即染料助剂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染料助剂公司实行联合。配套发展.近几年国内外都有合作很成功的案例。
(3)重视产品安全,保证绿色环保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对我国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进口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产品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今后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必须围绕绿色环保这个主题进行。
(4)告别数量竞争时代。跨入质量品牌世纪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当今和未来。品牌都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否发展.能否立足国内外.有无品牌十分重要。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希望助剂专业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行业整合、内外交流、品牌建设、标准修订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对经济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多行业都遇到很大的困难。染料、印染助剂行业也不例外。近几个月生产、销售、产品价格、进出口等指标,与上年同比下降较大.2008年7~10月环比逐月下降。产量与上年同比下降了45%出口下降了39%:进口下降了22%。未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很难预测。这对我们企业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还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个挑战.化挑战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