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我买了两辆自行车,都是在网上买的。一辆是这个样子,
此车概念很好,长得也不错,(为了搜索它的照片,我上淘宝找啊找,才发现过去跟我交易的商家已经不做了——真是大浪淘沙啊,他店铺的照片拍得比这张好,另外还发现怎么车子都降价了?不过我当时也没挑便宜的,就为了样子和质量。)这是我为了能带下地铁而买,只是不知是不是因为轮子小,骑行有些难度——哪怕前面有条浇花的橡皮软管,它都过不去,方向比较容易失控。我很怕出交通事故,怕疼还怕血糊糊的场景,所以骑在上面老紧张,找不到骑行的乐趣。
但我还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才买第二辆车,因为我觉得已经有了,再买的话,{dy}辆车一定就懒得再骑了,实在有些浪费资源浪费钱。于是我到了xx就尝试着骑它,最远去过朝阳公园,但实在不轻松。
终于我腐败了一下,又买回一辆,是这样的。
我很喜欢,样子仍旧很入我的眼。这下我自由了,骑着它去过东四环朋友家喝茶,再转去女人街买花,xx不累,但我被晒黑了很多,这个让我决定不在白天骑车了。呵呵,真是无奈,{dy}辆胆小不敢骑,第二辆又怕晒黑不常骑,算了,毕竟不是大事儿,不在心里念着了。
{yt}傍晚,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我提议骑车去,先生自然是同意,他很爱骑车啊、步行啊什么的。骑到那里,为找自行车库绕着大剧院兜了个整圈,我手上拿着票,在这一圈里,沿路都被黄牛党问:票卖吗?我实在被问腻了,就说我是来看演出的。结果你知怎么着?呵呵,不知哪位朋友想得到黄牛党的回话?不卖关子了,他居然说:“得了吧,你骑自行车还上这儿来看演出?”我倒!
中国人实在太可怕了!伦敦市长还骑自行车上下班呢,沿途还能顺便见义勇为一下(见今年新闻),中国居然还停留在从外在光鲜来看人的阶段里,我想起小时候听的一则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应邀去吃饭,主人故意为难他,说他穿得太旧,不让他进,他借了一套华丽的衣服,主人就邀他入座了,于是阿凡提吃饭时把食物放进衣服袖子里,边放边对衣服说,吃吧吃吧。主人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您是请衣服来吃饭的啊!
在国家大剧院看演出,这个行为的重点是看演出,而不是国家大剧院,更不是显示财富,中国人的悲哀是不注重事物本质,只知道浏览其表象,所以才会出现逻辑不通的问题:1、没车开的人没钱;2、没钱不会有物质以外的需求;3、国家大剧院有什么样的演出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这里看演出说明是有钱人。无语……
一个朋友听说我们不买车买房,他很吃惊地问:“那你们干什么啊!?”不买车买房就没事儿干了?针对我与先生的实际情况(我胆小如鼠,他经常跑神),再联系北京交通的现状,开车不会给我们带来方便,而且确实会增加碳排放,我们是很真诚地决定不买车的。但朋友说,当今在中国,拥有车象过去拥有自行车一样普遍的情况下,你买自行车是不是太……他用了个啥词我忘了,大概意思是有点矫情。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自然是自己觉得怎么舒服、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社会在每个阶段是有特定大潮的,说明大潮是适合大部分人的生活的,但不表示自己就是那大部分人啊,如果买车、看演出等是因为自己喜欢,很好,但如果是因为别人都这样,更怪的是因为可以显得有钱,那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