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终于可以在间歇中小小休息一下了,接下去一个月仍然任务艰巨,在这里,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相当重要。 Leicester的天也转凉了,曾经满是金黄的秋叶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了。去剑桥的那个月,还是天气较为暖和的时候,一转眼,居然马上又可以回家了。 从leicester去剑桥,火车两个小时,价格倒是不贵,来回10磅。在只有xx能够出行的日子,选了某个秋意浓浓的周六早晨,出发去剑桥。本来是想一个人前往的,结果心血来潮,找了个同伴。事实证明在细致的旅行这回事上,如果不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旅伴,不如独自前往,因为身旁人的言行,总是会极大得影响你旅行的心情和收获的。 所以,那日剑桥的天空灰霾,冷风刺骨,还有耳旁不断对它冷嘲热讽的话语,让我对这个举世闻名的城市,感觉一般。但事实上,过了近一月,重新开始细细整理相机中的图片,发现这个地方,还是美的让我不忍去描述心中当时的失落感。那些古老的建筑,宁静的后院,精美的文字,无不篆刻着这座城市以及为这座城市敲上荣誉的这所大学的辉煌。正好,近期的一本三联专题就是剑桥,可见,我走过的地方,正是苗炜在一个月前也踏足的地方。并且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草坪青砖,这所大学的桌椅壁墙,从曾经到现在,有过不计其数在人类历史丰碑上被记载的人。即便在xx的街道上,游人遍地,当你转身进入某一个静谧的草坪校园时,剑桥的气息就一下子涌了上来,瞬间,几片砖瓦,就将学校和吵闹的俗世隔离在外。 这是一所最适合学习的学校。 至少在细致地了解它盛名背后的一些故事后,我很肯定,这就是我理想中的xx读书圣地。 虽然没有机会能成为它的一分子,但是,如今我就踩在这片土地上,呼吸着和那些人一样的空气,抚摸着那同样古老的砖墙。至少一瞬间,在自己的心灵里,我们还是有过交集的。 虽然从火车站走向市区的路途上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剑桥仍是一座逾千年的古老城市,它的那些古老痕迹都保存良好,几步就能看到一座中世纪时留下的哥特教堂。这也是我最羡艳不已的,我喜欢有这些古老建筑的城市,很可惜,leicester里非常有限。 第二座教堂的外壁,是用各种碎石砌起来的。远远看好像马赛克墙面。1689年,原来彼时除了清一色宏伟的罗马和哥特教堂,还会有那么特立独行的风格建筑存在。 我喜欢国外的旅游城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它总是会汇集很多风格独特的小店。虽然价格也免不了杀杀游客的猪,但是总是能让你找到眼睛一亮的东西。离市中心还有点路,道路两旁就已经有不少精美的小店了。这家巧克力店里的糖果包装比巧克力更诱人。隔壁还有一家墙上开满蝴蝶的香水店。 “这座城市里的石头、彩色玻璃、溪流、草地、树木和花朵被安排得如此错落有致,以便于更好的学习。面对这么一座城市,你怎么能无动于衷?” 在我们还没有正式走进大学的某个学院时,在寻找tourist information centre的途中钻进了一个不用收费的教会学院的小门。虽然这里不属于Cambridge University,但那个简单的后花园还是让人惊了小小一艳。随便走进一个无名小地都况且如此,那这个大学,该会有多么美丽。 可能国内很多人并不清楚,剑桥其实不只是“一所”大学,它是由数个不同学院组成的,最古老的学院在1300s成立,新晋的很多学院也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分散在郊区。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制度和教学方式。在市区最热闹,人头攒动的地方,最显眼的就是King's College了,但是你拐个弯,在那条看起来最漂亮的步行街上,最富有盛名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正低调得隐在那里。说它低调,是因为它不像King's,临着最繁华的街道,把它那美丽的哥特建筑齐齐露在外面供人瞻仰。三一的大门很高,两旁是高高的树木,遮住了里面的建筑。但是门口不停按着闪光的游客正提醒着这里其实大有来头。这是剑桥最有钱的学院,出了31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剑桥所有学院里最多的。牛顿被砸到苹果的那棵苹果树就被移植到了这里。此外,还有这些让这所学院闪闪发光的名字:培根、拜伦、罗素、怀特海、维特根斯坦。。。。 花了2磅入门参观,结果那天很多地方不开放,只去了学院的xx堂,那个xx的亨利八世和椅子腿的雕像也没能看到。 三一学院xx堂。一进门就看到牛顿的白玉雕像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两旁是数十个学院杰出的人物,很多我不认识= =(我是文科生但是对理工科学家不熟)牛顿雕像的背后写着长长的名单,大理石地板上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和名言。径直入庭,一架巨大的管风琴把雕像陈列室和祷告室划分开来,噢,那美丽的天花板啊。还有,某个雕像后面,发现了一大箱空空的啤酒瓶,难道是他们偶尔还要在这里喝酒开会么? 从大门进入时是一大片空旷的草地,被古老的学院大楼包围起来,属于哥特风格的庭院。只是很不巧那个美丽的喷泉后面正被包着维修,图书馆这些以往都是开放的地方此次也不让进。 午餐,在Trinity Street上的一家餐厅(我又不记得名字了),意大利菜,装修风格和Zizzi有点像。虽然点菜又是很艰巨的一个任务,但是明显意大利菜的味道比较符合我们的胃口,侍者推荐的几道味道都很不错。烟熏三文鱼配豆角和一些蔬菜,上面铺着薄薄的火腿,就是我在HK吃过的那个味道,超赞!Pasta味道也很不错,有点辣,熏肉+西兰花,在嘴巴淡出鸟的国外,还是很符合我们的乡巴佬胃口的。 饭后甜点自然少不了,来意大利餐厅点提拉米苏总不会错。除了没有手指饼,真是xx啊,价格也很赞~要知道在上海,新天地这样一家店的提拉米苏价格可是英国的两倍!我们在某些方面其实早就赶英超美了。看看人家的恩格尔系数啊···· 在King's College前面是繁华的商店,不过有一排长长的书店,里面所有的书都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进去晃悠了一圈,发现卖的全部是人文科学社科类书籍,看起来更像是reading list上要求的那种。很传统很文雅。架子上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学科的书籍,扫了一眼history的,光是中国历史就有一大排。与其说是书店,感觉更像图书馆。 下图是学院门口的草坪上,一个大铁笼里关着几个脸上涂得花花的学生,黑底的牌子上用醒目的荧光绿写着"PROTECT THE HUMAN"。身后的King's college有一部分外墙正被包起来维修,于是这项行为艺术,在那个被铁架子绿皮子包起来的大墙前,显得冲击感没那么强了。 虽然游客遍地,估计也没多少剑桥的学生。不过细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有趣的细节。 King's College的大楼,很不巧因为那天贪图去剑河游船,错过了开放的时间。下次再补吧~ King's College对面聚集了不少“旅游用品”商店。当然也不乏一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这家艺术家居小店,地下居然有一个考古陈列室,放着一大堆挖出来的首饰器皿。 终于可以在间歇中小小休息一下了,接下去一个月仍然任务艰巨,在这里,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相当重要。 Leicester的天也转凉了,曾经满是金黄的秋叶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了。去剑桥的那个月,还是天气较为暖和的时候,一转眼,居然马上又可以回家了。 从leicester去剑桥,火车两个小时,价格倒是不贵,来回10磅。在只有xx能够出行的日子,选了某个秋意浓浓的周六早晨,出发去剑桥。本来是想一个人前往的,结果心血来潮,找了个同伴。事实证明在细致的旅行这回事上,如果不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旅伴,不如独自前往,因为身旁人的言行,总是会极大得影响你旅行的心情和收获的。 所以,那日剑桥的天空灰霾,冷风刺骨,还有耳旁不断对它冷嘲热讽的话语,让我对这个举世闻名的城市,感觉一般。但事实上,过了近一月,重新开始细细整理相机中的图片,发现这个地方,还是美的让我不忍去描述心中当时的失落感。那些古老的建筑,宁静的后院,精美的文字,无不篆刻着这座城市以及为这座城市敲上荣誉的这所大学的辉煌。正好,近期的一本三联专题就是剑桥,可见,我走过的地方,正是苗炜在一个月前也踏足的地方。并且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草坪青砖,这所大学的桌椅壁墙,从曾经到现在,有过不计其数在人类历史丰碑上被记载的人。即便在xx的街道上,游人遍地,当你转身进入某一个静谧的草坪校园时,剑桥的气息就一下子涌了上来,瞬间,几片砖瓦,就将学校和吵闹的俗世隔离在外。 这是一所最适合学习的学校。 至少在细致地了解它盛名背后的一些故事后,我很肯定,这就是我理想中的xx读书圣地。 虽然没有机会能成为它的一分子,但是,如今我就踩在这片土地上,呼吸着和那些人一样的空气,抚摸着那同样古老的砖墙。至少一瞬间,在自己的心灵里,我们还是有过交集的。 虽然从火车站走向市区的路途上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剑桥仍是一座逾千年的古老城市,它的那些古老痕迹都保存良好,几步就能看到一座中世纪时留下的哥特教堂。这也是我最羡艳不已的,我喜欢有这些古老建筑的城市,很可惜,leicester里非常有限。 第二座教堂的外壁,是用各种碎石砌起来的。远远看好像马赛克墙面。1689年,原来彼时除了清一色宏伟的罗马和哥特教堂,还会有那么特立独行的风格建筑存在。 我喜欢国外的旅游城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它总是会汇集很多风格独特的小店。虽然价格也免不了杀杀游客的猪,但是总是能让你找到眼睛一亮的东西。离市中心还有点路,道路两旁就已经有不少精美的小店了。这家巧克力店里的糖果包装比巧克力更诱人。隔壁还有一家墙上开满蝴蝶的香水店。 “这座城市里的石头、彩色玻璃、溪流、草地、树木和花朵被安排得如此错落有致,以便于更好的学习。面对这么一座城市,你怎么能无动于衷?” 在我们还没有正式走进大学的某个学院时,在寻找tourist information centre的途中钻进了一个不用收费的教会学院的小门。虽然这里不属于Cambridge University,但那个简单的后花园还是让人惊了小小一艳。随便走进一个无名小地都况且如此,那这个大学,该会有多么美丽。 可能国内很多人并不清楚,剑桥其实不只是“一所”大学,它是由数个不同学院组成的,最古老的学院在1300s成立,新晋的很多学院也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分散在郊区。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制度和教学方式。在市区最热闹,人头攒动的地方,最显眼的就是King's College了,但是你拐个弯,在那条看起来最漂亮的步行街上,最富有盛名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正低调得隐在那里。说它低调,是因为它不像King's,临着最繁华的街道,把它那美丽的哥特建筑齐齐露在外面供人瞻仰。三一的大门很高,两旁是高高的树木,遮住了里面的建筑。但是门口不停按着闪光的游客正提醒着这里其实大有来头。这是剑桥最有钱的学院,出了31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剑桥所有学院里最多的。牛顿被砸到苹果的那棵苹果树就被移植到了这里。此外,还有这些让这所学院闪闪发光的名字:培根、拜伦、罗素、怀特海、维特根斯坦。。。。 花了2磅入门参观,结果那天很多地方不开放,只去了学院的xx堂,那个xx的亨利八世和椅子腿的雕像也没能看到。 三一学院xx堂。一进门就看到牛顿的白玉雕像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两旁是数十个学院杰出的人物,很多我不认识= =(我是文科生但是对理工科学家不熟)牛顿雕像的背后写着长长的名单,大理石地板上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和名言。径直入庭,一架巨大的管风琴把雕像陈列室和祷告室划分开来,噢,那美丽的天花板啊。还有,某个雕像后面,发现了一大箱空空的啤酒瓶,难道是他们偶尔还要在这里喝酒开会么? 从大门进入时是一大片空旷的草地,被古老的学院大楼包围起来,属于哥特风格的庭院。只是很不巧那个美丽的喷泉后面正被包着维修,图书馆这些以往都是开放的地方此次也不让进。 午餐,在Trinity Street上的一家餐厅(我又不记得名字了),意大利菜,装修风格和Zizzi有点像。虽然点菜又是很艰巨的一个任务,但是明显意大利菜的味道比较符合我们的胃口,侍者推荐的几道味道都很不错。烟熏三文鱼配豆角和一些蔬菜,上面铺着薄薄的火腿,就是我在HK吃过的那个味道,超赞!Pasta味道也很不错,有点辣,熏肉+西兰花,在嘴巴淡出鸟的国外,还是很符合我们的乡巴佬胃口的。 饭后甜点自然少不了,来意大利餐厅点提拉米苏总不会错。除了没有手指饼,真是xx啊,价格也很赞~要知道在上海,新天地这样一家店的提拉米苏价格可是英国的两倍!我们在某些方面其实早就赶英超美了。看看人家的恩格尔系数啊···· 在King's College前面是繁华的商店,不过有一排长长的书店,里面所有的书都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进去晃悠了一圈,发现卖的全部是人文科学社科类书籍,看起来更像是reading list上要求的那种。很传统很文雅。架子上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学科的书籍,扫了一眼history的,光是中国历史就有一大排。与其说是书店,感觉更像图书馆。 下图是学院门口的草坪上,一个大铁笼里关着几个脸上涂得花花的学生,黑底的牌子上用醒目的荧光绿写着"PROTECT THE HUMAN"。身后的King's college有一部分外墙正被包起来维修,于是这项行为艺术,在那个被铁架子绿皮子包起来的大墙前,显得冲击感没那么强了。 虽然游客遍地,估计也没多少剑桥的学生。不过细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有趣的细节。 King's College的大楼,很不巧因为那天贪图去剑河游船,错过了开放的时间。下次再补吧~ King's College对面聚集了不少“旅游用品”商店。当然也不乏一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这家艺术家居小店,地下居然有一个考古陈列室,放着一大堆挖出来的首饰器皿。 来之前听说剑桥的传统划船项目,总是剑桥的学生假期勤工俭学做的Part-time.现在再想想,能进剑桥的人家底怎么可能不殷实?用得着去划船勤工俭学?所以啦,这些在街上到处招揽游客,包括在船上划船的船夫,会是剑桥学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也是,人家每天忙着读书辩论,哪有空去背那些旅游知识一遍遍讲给你听? 那个面色苍白的男生把我们以及其他6、7个乘客带入Milton Street,找了个小角落登上那个木头小船,开始剑河之旅。 首先,请你简单想一想,剑桥为啥在中国这么有名? 其次,我要提醒一下,这条River Cam可以叫做剑河,也可以叫做康河。 再次,请你回顾一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当小河里传来的阵阵臭味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徐志摩先生当年要在这里“挥一挥衣袖”了, 一直我都没概念英国到底小在哪里了,看了这儿的River,终于明白。名声大如剑河,宽不过杭州的护城河。而一路在火车上看到无数风景秀丽的树林中央,总是会有一条“小溪”缓缓流过~ 河虽然窄,风景还是很优美的。如果天气不要那么冷就更好了。这张就是最经典的照片啦,小船缓缓划过King's College的后庭。其实那天天空阴霾的很,为了不给客官留下太糟糕的印象,还是修了修光。 船划出码头就不那么臭了,再怎么说也是风景名胜嘛。途中有好多野鸭呱呱向我们游来,估计被喂习惯了。船夫技术不行,动不动就和别的船撞上。两旁的建筑都古老优美,我依稀听懂几句讲解,似乎这些临河建筑有不少是剑桥的学生宿舍。在这里读本科真的是非常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听,我住过莫里森以前住的宿舍楼噢! St' Johns的红色爬山虎非常非常美丽,没能进去看真是可惜。建国坐船坐得很享受。仔细看,很多建筑上都标着年份,1624,真是古老得一塌糊涂。北师大的人该暗自庆幸了,这里的学生可是住近500年的“危楼”噢,你们的100年不到宿舍有啥好抱怨的。 剑桥剑桥,当然少不了桥了。这是最出名之一的数学桥,据说牛顿当时造它是没有用一颗钉子,后来有个学生不服气,把它拆了,结果装不回去,只好再钉上钉子。全是木头做的,我喜欢它的结构。 叹息桥,和xxx的叹息桥没啥关系。只是这里是剑桥学生通往考场的{wy}路径,剑桥考试天下闻名的难过,学生每每经过此桥,就忍不住低头叹气。幽默的剑桥学生于是给它起名叹息桥。有点像南方的廊桥。 就像每个旅游城市一样,xx的剑桥总是装满了游客,所以很多人{dy}次到这里也不免失望。但其实真正的剑桥学生生活一定不一样。很多学院是不对外开放的,一些对外开放的学院,某些地方也不对游客开放。看到那些临河草坪上的椅子,可以想象,在某个非xx的午后,也许会有某个捧着书本的剑桥学子,静静地坐在这里读书,不必接受船上游人的注目礼。 从其中一个学院穿出,看得到河岸的一大片绿色草坪,有点像小小的植物花圃,不过好像不对外开放。再往前走就是一片小树林,穿出后,就在市区的另一头了。 虽然没能进到King's College,在外面看看也不错。还有比肩而立的Queen's College。 剑桥充满了迷人的街道,和去过的很多欧洲旅游城市一样。有漂亮的店牌和诱人的落地玻璃陈列。不过可惜,相比海德堡这些城市,这里被现代化商业侵蚀得比较严重。到处可见M记,Starbucks,还有成片的漂亮衣服店。 The Round Church,英国仅存的四座中世纪Round Church之一。也许是少了传统教堂那高高在上的尖顶,看起来很亲切很可爱。这居然也是哥特式啊··· 剑桥的一些花花,为啥我在Leicester都没看到过。唉Leicester这个破城啊····· 当读完这期关于剑桥的三联,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我再次深深感动了。有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真是很可笑。这所学校的历史,比你十个以上的爷爷还要长。当剑桥开始教书育人的时候,有些地方的文明还没开化呢。如今,在实用主义至上的这个世界,这所古老的大学,仍然坚持着它某些传统的东西,培养一批又一批世界的精英。 “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公民,培养社会的{ldz},在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创造文化财富,提升人们的精神。为了这些目的,你不仅需要科学和技术,也需要人文和艺术,因为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长期的价值。” 这正是我梦寐以求能够在大学学到的东西。记得我不止一次地跟老爸说,在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我能想的,我要想的,我必须想的,除了为了找工作以外的上学意义,就是能够在大学里学到最初步“成人”的知识。而我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汇集了各种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能够讨论、交流、增长知识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预备培训所。当时苦苦纠结所学的专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很悲哀地发现,在中国大学,几乎所有热门的专业都是一些职业训练专业。而那些古老迷人的专业,文学、历史、哲学,寥寥无几。即便有,也缺乏优秀的师资,变得死板而枯燥。而在英国,历史学是极其热门的专业。剑桥的历史上,最初设立的专业是神学、哲学和数学。后来慢慢扩展。剑桥的教授李维斯说:“精神成人远比专业成材更重要”,就如剑桥的英语学院,除了学习文学经典以外,还必须学习外语、比较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科。我为何如此想念高中,就是因为在机械化的高考训练下,文科班的高中时光,还是有很多机会,在那个阶段很大程度接受新的知识,哪怕只是死板的运用到答题上,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包含着政治、历史、经济、哲学、社会的知识,都让学习的每{yt}都受益匪浅。而到了大学,不得不面对限定死的专业,在专业学习上苦苦挣扎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去了解更广泛知识的机会。 所以,何须认为要成为作家就必须学习文学?何须认为要成为银行家就必须学习Banking and finance? 在剑桥,得到的教育观念是更多地培养思考方法和精神生活习惯,而不是实际技能培训。 八百年,它用这条理念,来证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