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上的最{zy1}的组织成长模式- 自动化赚钱组织设计专家-助你赢 ...
中华历史上的最{zy1}的组织成长模式 [转贴 2010-06-04 15:46:45]   

    如何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在进步,在发展,在上升?就是看该组织是不是在由“术”向“法”向“道”的总路径中螺旋式上升。

      术:谋略、权术

    在蝴蝶模型中,“术”指的是短期的,往往又是不公开的组织行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把“术”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基本上没有竞争导向,一类则充满了竞争导向。前者往往是一个组织寻找成长动力的方法和策略,后者则更多“诡道”气质。“术”是一种草根智慧,但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能够使人产生智力上的愉悦,这也是《三国演义》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诡道”和“术”有xx的血亲关系,密不可分。诸葛亮空城计(示强)、孙膑减灶计(示弱),均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借以欺骗对方。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尤其在于“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在中国历史上被大量运用,如陈平施反间搞走了项羽身边的范增,田单施反间搞掉了燕将乐毅,秦赵长平之战范睢施反间搞走了廉颇。反间计一般都很好使,映证出人与人不能相互信任的普遍性,尤其是在非常的竞争态势中。当然,“诡道”气质的“术”有时指向最黑暗的深处,比如秦二世的时候,赵高如何搞掉丞相李斯,更是集中国黑暗之术之大成,赵高也因此成为秦王朝二世而亡的“癌细胞”。

    论及商业领域,目前所谓的广告策划、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等,基本都是在术的层次上展开的。“术”用的好会非常有效率。一个组织如果不能很好地用术,或许它根本就没有成长的机会。当然,术是否符合道德,也构成了一个组织的“原罪”。

法:组织管理与变革的制度设计

    所谓“法”,指的是制度层面的一种设计。“法”是公开的,而且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在蝴蝶模型中,“法”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组织管理以及组织变革。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人事比较变动,制度由人创立亦由人改订,亦属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人事,限制人事。”把“法”与“人”紧密相连,是中国政治思维的特色。一个梦想长期发展的组织总想找到一些“稳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之一就是“法”,“法(制度)”至少比“人(人事)”要稳定得多。钱穆接下去提出一种批评,他说东汉开头的三个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好皇帝,“然而只是人事好,没有立下好制度。”一个组织能不能立下好的制度,一个领导人除了自身是个“好人”以外,能不能为组织的长远发展立下好的制度,恰恰是区分一个组织“优秀”还是“{zy1}”的分界线。

    从“术”到“法”是组织的一种根本性进步。一个组织不可能永远靠短期的、不公开的“术”来生存和发展,一个组织或许在某个时段能够有“罕见的好运气”,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光靠“术”,一定难以为继;而“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总结了以往成功的规律,廓清了一个组织能够进步的种种动力,对可能毒害组织肌体的种种因素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对组织的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制度既要配合人事,也要配合外部环境的变迁,因此任何一项制度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坏,所以需要组织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法家人物在组织变革中一直处于担当大任的主体地位。观察当前众多企业的变革,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改革案例(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任何大规模的公司变革就会显得准备不足。

    三、道:“目标+理念(价值观)+方法+途径”的一个综合体

    所谓“道”,《孙子兵法》的解释非常简单:“令民与上同意”,从而造成“上下同欲”的理想状况,按现在的说法,有一个对“内部顾客”营销传播的问题在里面。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道很容易让人直接理解为“价值观”,但蝴蝶模型中的“道”要宽广的多。在蝴蝶模型中,“道”是指“目标+理念(价值观)+方法+途径”的一个综合体,既有明确的目标和理念(价值观)的指引,又有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路径。

    道的“排他性”与杰克·韦尔奇的实践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由此可见道具有“排他性”。道的“排他性”在杰克·韦尔奇的理念中非常清晰:“杰克·韦尔奇把职业经理人分为四种:{dy}种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领导他们的部门实现盈利目标。这些人会得到提拔。第二种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就会被开除。第三种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没能达到报表上的数字——‘你要再给他们一个机会。’第四种人能够完成指标,但是和公司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比如说,也许这个人喜欢高谈阔论而企业却有着鼓励团结写作的文化。‘这种人会给公司带来致命的灾难。’虽然这很困难,但是老板需要让这些人离开,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整个公司的文化就会受到侵蚀。从长远来看,这比某个部门的利益下滑更加糟糕。”(参沃顿知识在线:《要想赢?听听杰克·韦尔奇的实用建议吧!》)

    中国人最讲“道理”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道与理”是紧密相连的。钱穆先生分析了“道的世界”和“理的世界”:“道的宇宙,是在创造过程中,有多种可能的变动,而且有些处尽可由人来作主;理的宇宙,则先已规定了,在此规定中,无法有变动,谁也不能另有主张,另有活动之余地。再换言之,此一宇宙,有些是可知的,而有些则{zj2}不可知。此宇宙决不是全不可知,但也决不是全可知。此宇宙决不是全不可改造,但也决不是全可改造的。此宇宙是被限定的,而在其被限定之内,却有无限的可能。宇宙如此,人生亦如此。这一个世界,照中国人的看法,究竟是道的世界呢?抑还是理的世界?则不如说这一世界乃是道理合一相成的世界。”

    钱穆的分析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道”必要靠行动、当然是百折不回的行动才能完成,“道由人兴,亦由人行”;二是“道”有“理”的部分规定性,也就是道必须反映、遵循某些客观规律,因此也可以说“道”在某种意义上是透明的。比如儒家的道就是透明的,概言之,即是“仁”,具体来讲,就是“安民”与“养民”,所以即使在战争年代,朱元璋也以“少xx”为上。比照现代商业竞争,世界500强排名{dy}的沃尔玛,其道也是透明的,而且非常简单,就是“让每一个顾客满意”,也是“安民”与“养民”的意思,也是“理”的规定性。

    道的{zg}原则是“用阴用阳”

    只有组织的{zg}领导人才能真正感知并进而把握该组织的“道”。《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因此“道”的{zg}原则就是“用阴用阳”。组织{zg}领导人的任务就是调理该组织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种种阴阳。蝴蝶模型具体分析了组织“用阴用阳”的22种形态,

包括一般观念领域的“方/圆、动/静、巧/拙、智/愚”等,

组织治理领域的“用文用武、用恩用威、用儒用法、集权/分权、人事/制度、无为/有为”等,组织竞争领域的“用攻用守、用正用奇、用虚用实、用刚用柔、硬实力/软实力”等。

不论在组织治理领域,还是在竞争领域,还是在个人的人生领域,所有的决策,或者行动的事实依据,都逃不脱上述种种阴阳的纠缠。

    蝴蝶模型“组织成长模式”最终结论:

    任何不能做到“道—法—术”一以贯之的组织都是不安全的

    多用“术”的组织处在一种“策划性运作状态”,这不应该是组织运作的常态。多用“法”的组织处在日常运作状态,由“术”向“法”的跃迁表示组织稳定性加强,竞争力增加。

    一个组织能在“法”的层次展开其画卷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从“术”向“法”的“惊险一跃”只有极少数组织能够达到,而且即使达到,能不能稳定地展开,能不能在人事递代之际找到一种既稳定,又有创新的传承,都非常难以预料。

现在,假如一个组织在历史的曲折航道里居然淌过了种种急流、险滩,找到了既宽阔、又平坦的河床,它在“法”层面的种种尝试和努力让它在一次又一次的“纠错”中找到自身所以成功的理念(价值观)、方法和途径,那么这个组织就得了“道”。从此,这个组织才配得上一个尊贵的称呼:“行道者”。

    行道者拥有一种复合结构,“法”和“术”内生其中,一以贯之:“道”具有{zg}的稳定性,“法”具有一种与环境自适应的机能,而“术”应变无穷,生生不息。

 2008/3/31/07:24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 alt=蝴蝶模型 src="http://img.hc360.com/ceo/info/images/200803/35921-2.gif" border=0>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中华历史上的最{zy1}的组织成长模式- 自动化赚钱组织设计专家-助你赢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