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 雁翎老师为我们撰写的文章 宣纸上的记忆_老王_新浪博客

宣纸上的记忆

——陇上书坛双姝燕子娟子作品阐释

□逯向军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流派纷呈。在千年的传承中,其孕育的艺术魅力侵染了无数的追随者,也在不同的历史页面上诞生出了令人膜拜的大家。可以说,书法抽象的线条美学xx摆脱了汉字基本的记事功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已抵达到了人的情感世界。书法是创作者抒情达意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宝藏。

    甘肃是中国浩瀚书法史永远也漏不掉的一页,这是一页浓缩了黄河文化的瑰丽彩章,孕育了深孚众望的法帖和博大精深的摩崖石刻。我国最早的今草大师东汉张芝、以“银钩虿尾”自喻的章草大家西晋索靖、将禅宗玄妙心境渗透到行草之中的书家明末清初王了望、用出神入化的隶书勾勒自己胸襟的一介布衣书生清朝朱克敏等都是甘肃故土上的杰出人物。如同闪烁的晨星,在时间的更迭中,他们的名字擦亮了艺术的天空,其力透纸背的作品无疑成为了后来者揣摩不息的精神火种。今天,盛世之下的甘肃书坛虽无故人的大气景象,但昔日辉照的光泽依旧使这方热土散发出了浓郁的翰墨清香。秉承先辈的文化诱因,一代代背负寸管的陇原赤子在激情的宣纸上挥写着往事的云烟,别开生面地抒发着墨客的凌云壮志。在这样的氛围里,陇上书坛双姝燕子娟子脱颖而出。这是女性书法家入主甘肃书坛的时代。赏析燕子娟子的作品,恰恰能让人目睹中国书法史上最为清晰和经典的某些流派递进的分野。也就是说,xx燕子娟子的书法,能窥斑见豹地寻觅到中华书法史演变的伟大特征。

    不错,燕子娟子浑然天成地以女性婉约与细腻的笔法推开了甘肃书坛男性拥堵的紧涩大门,其作品柔中带刚,洋溢着妙趣的金石味。追本溯源,燕子娟子的书法无疑是师古的{zj0}个案。这是宣纸上的记忆,洇出的墨迹足以让人对逝去的大家心怀虔诚。

燕子:帖学的追慕者

    燕子的书法直入帖学。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烈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是美学家宗白华的见解,很精辟地透析了书法艺术诞生的人文环境。艺术虽属意识形态,但其拔节生长的规律如同草木,需要足够的外在和内在的营养。在物质与精神处于两极的巨大空间里,书法的纵横便有了飞扬的天地。加之纸发明于东汉而普遍应用于两晋,因此,书法的载体自晋以来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也奠定了书法线条的流畅。

生逢其时,王羲之就这样近水楼台地登上了中国书圣的宝座。

    打开中国书法史浩繁的卷帙,触摸着灵动的纸,就能触摸到王羲之的心跳。这是在经典法帖里回避不了的一个性情中人,仕途一坎坷,便向往自然,在山水之间过着放浪形骸的逸民生活。因此,他的书法奔放练达,飘逸中有法则,驰骋中有庄严,首开了书法史上人格魅力与书写技巧融为一体的先河。

   “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这是一生都膜拜王羲之的元代书法家赵孟蠲娑酝跆宸⒊龅姆胃刑尽>褪钦庋桓雒挥邢院杖ㄊ频耐豸酥谷挥檬榉ㄕ鞣了市侩充斥的人心。无法统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在王羲之的作品里得到了福泽,有多少人以王体饱蘸情感的巨笔支撑了自己的笔墨生涯?一代大家,万世敬仰,这就是王羲之的造化。

    聪颖的燕子有着过人的书法天赋。艺术的细胞与天分有关。这不是唯心论。当然,后天的勤奋起主导作用。但一分先天的才气足以弥补后天三分的努力。在同一起跑线上,苦练增加的是速度,而天赋增加的是加速度。从小,燕子就浸淫在书法的世界里,耳濡目染着艺术的熏陶。这种童子功的培养过早的练就她审视艺术之美的眼光,也锤炼了她运笔的腕力。书法是集多种运动为一体的艺术,有声乐的气起丹田,有太极拳的以意xx,这种规范的顿挫之势非一日练就,它需要时间和精力。艺术之苦,就在于时刻要耐得住寂寞;艺术之甘,就是在枯燥中悟出了自己的长进。甘苦相伴,艺术之花才结果实。燕子生来恬静,女性的特质使她的微笑也弱不禁风,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在书法之道上却步入了王羲之趟开的征程,一路走来,几度春秋不言弃,竟然未被沿途的风尘淹没踪影,反而靓丽走出,这也是燕子执着的能耐。

   燕子是帖学的追慕者,是心仪王羲之的忠实弟子。她的临摹法帖中,

几乎都注入着王体的血脉。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十七帖》,王羲之书法集字《圣教序》是燕子苦临的范本。燕子临唐人怀素的《圣母帖》,怀素的书法线条遒劲圆转,温润古健,其内在的功力也是与王体有着不解的传承渊源,至于燕子临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体势虽展拓,笔致浑厚爽劲,但仍难脱去王体的思想衣钵。因此,燕子的书法从根子上就扎在了深厚的帖学土壤中,饱吸了正统帖学的精华,从而使得她的书法出手就有大家的风味,血骨洞达,气象浑穆,草书体势波澜壮阔,静虚柔美。这也是燕子书法的一大亮色。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燕子在临《淳化阁帖》时,凭深厚的王体功力,再次为自己的书法增添了线条的苍劲和结体的灵动,力追真率,无丝毫做作之气。这是燕子在书法世界里的一次朝前跨越和向上攀升。

临帖能出帖,燕子终于在书法的天地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也引起了国内大家的广泛xx。

娟子:碑学的朝圣者

    娟子的书法取法碑学。

    真书不师篆古,行书不师章分,如人食粟衣丝,而不知蚕茧禾苗所出也。这是晚明xx文学家赵宦光的弘论。不错,回归原典是一切主流学术活动的基本认知模式。书法作为心灵的舞蹈,是文化精英们修身养性的精神典藏。书法之味,好似陈酿之酒,千年的窖池方能历练出xx的杜康。因此,追寻书法的墨池,一直是法家探究书法艺术嬗变的途径。

    在这样一个求变的历史拐点上,书体之变也就成为了艺术终将纷呈的必然。

    变是时代的果实,艺术的花向来汲取的是根的营养。中国的文字之根已经纵深到了坚硬的骨骼和锈迹斑斑的铜器上。顺着凌乱的根须,智慧的一代后人把颤抖的双手摁到了冰凉的文字之碑上。

    碑学的xx者是阮元,清代一个活了八十五岁的老头子,一个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的好官,一个在艺术上孤独了半生的先觉者。在他之前,北魏的书法颇受世人鄙视。他站了出来复古,以学碑振拔流俗,倡风气之先,并大智大勇著书,对南帖北碑进行了艺术上的定论。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首次理论先于实践的一次科学尝试。可惜,曲高和寡,知音寥寥,但却促使了清代另一学者包世臣继续为碑学呐喊,加之包氏弟子的响应,才使碑学大播,蔚然成风。可以说,碑学的渗透,使得千年桎梏的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拙气和老气,也深深地影响了今天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发展的繁荣和走向。

    在古老的中国艺术大地上标新立异,伐木开道者向来是落寂的,这是历史发出的凌厉回音。

    娟子的书法艺术得益于魏碑的滋润,这是无言的启迪。娟子和燕子从小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同胞的基因并未糅合两人的性格。娟子奔放,外向的天性让她的眼光更多的趋向于苍古和朴拙,这样的情趣更令她在字迹有点泐灭的碑上找到了艺术的灵感,在漫漶的碑文中,娟子女性的柔和得以全面的延伸,从而为自己拉出了一条远离轻滑和妩媚的书风之路。

    娟子崇尚赵之谦,这位开清末写意花卉之山的一代大师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碑学成就了赵之谦,这是后人对他的盖棺论定。赵之谦写的北碑,一扫凝重和雄强的效果,反以轻灵和秀美面世。或许,正是这种碑中之柔的艺术手法唤起了女性书家娟子的兴趣,令她心思神往,苦临不辍。

    娟子是碑学的朝圣者。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娟子案头常临的碑是《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都是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以碑养气,碑的沉涩使得娟子的行笔刚柔相济,生动飘逸,在不拘中求风骨,在内敛中致高雅。特别受魏碑中锋与侧锋兼用的笔法影响,娟子的书法线条在变化多端中不逾矩,在随心所欲中彰显了书法传情达意的艺术魅力。这是娟子书风日臻成熟的最为显著的标志。

    娟子的心目中还一直垂青王铎的书法。撩开道德的面纱,仅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王铎,他亦不失大家风范。在王铎的作品中,涨墨制造出的残破外观增强了视觉的效果,融入了篆刻艺术的味道,这是王铎最难得的创新。明末清初恰是碑学的发轫期,不但许多存世的隶书汉碑可供椎拓,尚有新的不断重现天日。《曹全碑》在万历年间出土后,王铎心领神会,对其下过苦功。王铎的隶书结体优雅,笔划之神韵就取法此碑。由此可以看出,娟子瞭望书法的艺术视角始终就没有脱离碑学的范畴。或许,正是专一沉浸在碑学领域,娟子的书法才得以纯正的发芽和结果。

    师古不泥古,娟子凭扎实的功底毫无争议地步入了中国书坛,成为了潜力无限的后起之秀。

结语:心灵的守望者

    作为陇上书坛的佼佼者,燕子娟子还很年轻,在沧海一粟的艺术天地,她俩的书法之路刚刚拓开,还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来加宽和巩固,这是两人共同的年龄优势。正是这种可塑性,反而增添了两人书法艺术的分量。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这种提纲挈领式的分法只是为了便于研究两人书法走向而划定的。物理学在分析力学时惯用隔离法。书法评论贵在看书家的艺术主枝,对其侧枝若未形成气候时可以忽略。其实,任何艺术体系都有错综的交叉。因此,这篇评论采用了抽丝的办法,取燕子的帖学之经和娟子的碑学之纬,来编织中国书法千年不朽的大网,也烘托出了甘肃书坛今日发展的轮廓。碑帖本来就是耸峙在中国书法经典体系中的两大高峰,无人能左右。因此,顺着这张大网,就能触及到一代代大师和逸名高手丰富的墨迹和隽永的刻痕。诸多杰作是时间留给世人的富矿。

    沉浸在这张饱满而富有张力的大网上,蓦然发觉,墨海汪洋,任何一个书家都是匆匆的过客,惟有宣纸上绽放的艺术奇葩,留住了遨游者探索的英明,这便是宣纸上的记忆。

不错,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是时空和黑白交响的乐章。这是花开的声音,这也是心动的旋律。其实,任何一幅悬挂的字都是艺术家风干了的情感,是物化的精神蝉蜕。墨里融心血,字中透真情。一页宣纸就是扁舟,载着书家游离物欲之外。寒来暑往,苦乐惟有俯首者自知。

守望心灵,这是一切艺术不尽的归宿。

    以苦乐为圆心,以书法为半径画一个历史的圈,帖碑之学就是一个同心圆。

    二十一世纪的燕子娟子能推开历史的闸门,以书法的名义神遇诸多远去的大师,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更值得可喜的是,两人在自身苦练书法的基础上,还能办班弘扬书法大业,把不息的火炬传承下去,这是至上的功德。在此,愿陇上双姝燕子娟子在今后的书法里程中互取精华,走出更加宽阔书艺之路来。

期待比守望更迫切!(注:文中图片均为燕子娟子作品

 

    逯向军:xx作家。笔名雁翎, 燕子娟子老乡。1967年11月17日生于甘肃会宁。著有长篇小说《护垫》、《爱也无妨》,长篇报告文学《时间的重量》,主编出版长篇励志读本《百姓英雄》,已在《飞天》、《芒种》、《山花》、《海燕》、《延河》、《当代》、《中国作家》等纯文学杂志发表过50多篇中短篇小说。2003年6月创办“雁翎工作室”,采写了王石、潘石屹、任正非、陈启建、韩庆、岳建武等大量有阅读价值的新闻人物。2006年参与策划了甘肃省{dy}档纪实性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直面》。2008年创作的纪实文学《太平中国》系列在《兰州晨报》连载。反应农村题材的45万字长篇小说《山村梦》已脱稿。甘肃经济日报社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西部房产》杂志主笔。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雁翎的博客: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转载 雁翎老师为我们撰写的文章 宣纸上的记忆_老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