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04 19:46:41
编者按:
“豆你玩”、“蒜你狠”让大蒜、绿豆、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因短期内价格涨幅过高备受关注,其实不止这些农产品,近期也有不少日用消费品,包括用纸、、棉布、茶叶等都出现程度不一的涨幅,并对相关产业和公司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与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涨价闹得沸沸扬扬不同,近期生活用品的涨价则显得有些“悄无声息”,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本报记者特别选择几个产业进行了深入采访。
棉价疯狂 服装出口企业承压
李溯婉
棉价连连走高,受冲击{zd0}的不是棉纺厂,反而是下游的服装企业,因海外采购商不能接受涨价,目前的成本压力均由国内服装企业承担。
“棉价疯掉了。”镇江维科棉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艳军昨日告诉《{dy}财经日报》,目前部分棉花价格已逼近1.8万元/吨,比起年初时涨了将近20%。
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到1.5万元/吨上涨至5月的17289元/吨,而去年年初标准棉的价格仅为10966元/吨,从去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经逼近60%。
当棉价涨到每吨1.4万多元时,已有不少棉纺企业声称难撑下去。“不过,情况没预期那么糟糕,这几个月来,我们根据棉花上涨的幅度不断提高棉纱的报价,今年来也上涨了将近20%。国内外的客户也基本能接受,加上我们有部分棉花是去年采购贮备的,目前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许艳军说。
今年来,纱线、面料等都跟着棉花的价格一路上涨。华美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谈到,不仅是棉花价格往上涨,涤纶化纤等原材料的价格今年来也大约上涨了10%,该企业的纱线目前已按原材料上升幅度来涨价,除了对欧洲出口难以外,对其他市场情况基本还可以。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杉杉”)总裁助理朱素君昨日向记者表示,现阶段正进入生产高峰期,一些面料商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并非出口市场强势反弹,而是内外销服装现都进入秋冬季订单生产的高峰期,不少国内服装品牌都在与外销订单争夺原材料渠道以及生产线等。
“相对而言,目前内销比出口更乐观,不少国内品牌服装今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而外销订单涨价则较难,目前服装出口企业在成本上压力很大,基本上是一个月与客户洽谈一次价格,很难一下提价到位。”朱素君说。
4月份,国内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14.6%。据本报了解,目前国内商场里的服装品牌今年价格普遍上涨10%~15%,而不少出口服装企业只是将订单价格微调3%~5%,远远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幅度。
虽然国内外纺织服装市场都在复苏中,但与内销市场的平稳增长相比,出口市场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据统计局5月公布的零售数据,今年4月美国服装零售业较3月略有下降。4月,美国服装服饰专卖店销售额为182.6亿美元,环比下降1%,同比增长5.7%。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德国5月份商业景气指数也从上月的101.6点小幅降至101.5点。
在欧美等消费市场还没有xx恢复的情况下提价,海外客户很可能将订单往其他或地区转移。多家牛仔裤厂商向本报记者反映,原棉是生产牛仔布的主要原料,近几个月来牛仔面料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10%,因面料涨价,平均下来一条牛仔裤的成本增加了几元,而上涨的成本主要还是靠自身消化,采购商是不会轻易接受涨价的。
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钟浩森解释个中原因,国外许多中低品牌常年来有部分款式服装的终端零售价是固定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甚至还打折促销,在目前欧美终端消费市场还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采购商肯定还会紧紧控制订单成本,除非有一些新款的设计或面料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今年1~4月,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增幅远高于服装的出口增幅,一些企业反映,这与周边国家服装订单增多对中国原材料需求也有一定关系。
{dy}纺织网总裁、纺织业资深分析师汪前进分析,因国内上年度棉花减产、棉花需求加大以及印度限制棉花出口等多重原因,预计下半年棉花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原材料上涨施压 中药企业呼吁“价格联动”
王蔚佳
实现石油产业那样的价格联动一直都是中药生产企业的梦想。
“我们正在想办法向上反映价格上涨情况,希望定价部门的管制能够有所松动。”昨日,广药集团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告诉《{dy}财经日报》。
由于主要原材料三七、板蓝根等价格飙升,方广宏坦言,白云山现在已经逼近了“死扛”边缘。而传言已久的发改委价格联动政策,仍未有任何明朗化迹象。
从去年开始,西南地区持续的干旱对三七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3月,曾经每公斤不足百元的三七开始迅速攀升至单价500元,随后,部分地区出现的囤积居奇甚至让这一数字冲至每公斤700元。
尽管随后国家发改委曾专门派调查组至广东、云南等主产地调查,但从市场来看,三七价格目前仍整体维持在500元上下。这就意味着,相较去年初的批发价格,三七的价格已经涨了10倍。
不止如此,在这轮以三七为代表的中药材涨价中,市场使用度高的金银花、板蓝根、桑葚,甚至xx渠道的冬虫夏草等30余种中药材,也都由于天气、调控或游资助推等原因,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价格飙升。
以白云山和黄的两大主打产品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颗粒为例计算,两个品种年销售都在5亿元以上,其中,涨价后,复方丹参片中仅三七一项,成本增加约1亿元;而板蓝根颗粒中,除去主要原材料板蓝根上涨,增加口服舒适度的白糖也涨幅明显,每吨单价甚至已经从原有的3000元升至6000元上下。
也因此,对中药材高度依赖的中药生产企业一致希望,曾经几度提及的中药材价格联动能因此成行。
“前段时间,企业集中反映过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问题,”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谈道,很多中药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大企业的压力尤其大。”
她告诉记者,去年在部分中药材开始波动前,就有企业联名提出希望借鉴石油、民航等行业的价格管理思路,参考采取“价格联动”的建议,但相关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回馈。
采访中有企业表示:“发改委的{zg}零售限价是条高压线,擅自提价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就只有死扛,如果长时间没有政策上的改变,企业承受不住成本压力,可能就只有减产或者暂时不生产了。”
“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之下,基本xx招标可以说雪上加霜。”采访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该负责人更担心的是,原本对于中药注射剂就存在“争议”的品种,经过前两年连续的药害事件,行业已经受到了很大打击,如果成本持续上升,而企业在定价上不能获得相应的调整,恐怕有些企业就要铤而走险,到那时,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
国内某xx中药企业的市场负责人也向记者谈到,一直以来,中药的疗效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原材料质量的,的贝母、云南的三七、杭州的白菊等,都是强调了“道地药材”的品质{zj0}概念。
他同样忧虑的是,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有些企业恐怕难免会有投料不足,或者更危险的现象发生,这对行业和群众的用药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此前,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天气等因素影响逐渐加大,他们也正在考虑对中药材实行浮动价格政策,但如何在定价比例中划定这一比重,仍需要慎重考虑。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