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旗袍文化_云卷云舒_新浪博客
穿旗袍的女子真美!

  [转载]旗袍文化



今天在衣柜中无意间翻出一件去年买的白色碎花旗袍来,禳着黑边,高贵而典雅。我对衣服情有独钟的就是旗袍了。说起旗袍,总觉得只有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在一个古老的雨巷中,一个女子,手撑一把纸雨伞,一袭亦浓亦淡的旗袍随风舒卷,翩翩走来,那盈盈的秋波,回眸一笑,这该是一幅多么美丽、雅致又浪漫的画面!

    旗袍在中国的文化里历史悠久,时代风尚、女子思想的点滴进步,都在旗袍的每一处细小变化中露出端倪。喜欢上旗袍,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看那些旧中国旧上海的影视,里面或多或少都有着旗袍女子,袅袅婷婷的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发髻斜坠,眉纤入鬓,一种怀旧的情愫总会随着她们优美的身姿,慢移的脚步升腾。

   说到旗袍,又不禁想到了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把一个旧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旗袍女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张曼玉的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一种心境,立领的,大花的,修身的,散袖的,如行云流水般恰到好处地贴在主人的身上。无不显示出女人的妩媚。每读张爱玲笔下穿旗袍的女子,看着她那穿着旗袍的照片,流年中的xx带着尘埃落定的暗香和生动的苦涩,旧上海的热闹与寂寞,浮华与苍凉舒缓有致地铺展开来。看着这些旗袍女人,总会想,到底是旗袍让女人变的韵味十足了?还是女人使旗袍有了灵魂?

    但凡爱文学或带着古典情结的女子,或多或少都会喜欢旗袍。即便不拥有,也懂得欣赏,喜欢看那些着旗袍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出的风情,一颦一笑间的妩媚,也许从小生长在江南的缘故,看惯了打着一把油纸伞,伫立在枫桥旁,任梨花洒落一地,轻移莲步,听不够的吴侬软语,品不尽的苏州评弹。抑或在月光下身影袅娜,花团锦簇,龙飞风舞,呼之欲出,流光溢彩。
修身,窄肩,高领,长长的下摆,勾勒出极至阴柔的曲线,凸凸凹凹中,传递着一份羞怯与内敛。不张扬,不暴露,但是却隐约传递出一份性感和淡淡的诱惑。

    旗袍的高贵中透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冷艳。小轩窗,正梳妆。蛾鬓淡扫,旗袍裹身,眉宇间徒然写满细碎的忧怨。低眉浅唱,一句句宋词迷离地跌落进相思的眼眸,前尘旧事,一件件涌上心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穿旗袍的女人是多情的,也是多愁的。伫立时光的水湄凝眸一望便是千年,思恋如水一寸寸风化成风中的誓言。她们在寂寞的华年里,固守着自己的爱恋,微含首,心思量,情已满心房。

  我买旗袍但极少穿,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忙碌的生活中,少有人穿旗袍了,但仍是很多女子的衷爱。穿旗袍要适合的场合,如果在纷乱的红尘间,在噪杂的人群里,试想,穿一件旗袍,会是怎样的情景。只会乱了心绪,低了旗袍的气质与内含。
  人们都说旗袍更显女人的风韵,更显女人的成熟。少女不适合穿,旗袍特有的成熟感会使少女的天真烂漫荡然无存,老人不适合穿,她的苍老、松弛、蹒跚、迟缓等,已经不能让旗袍荡漾出女性的魅力了。旗袍娇宠着三十岁以后的女人,长长短短的故事,深深浅浅的秘密,零零星星的心绪。这时候的女人,如花般缤纷着人世繁华落尽的苍凉与凄美,又将岁月的苍桑转身蜕变成经典与美丽。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旗袍文化_云卷云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