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行情会再现吗? - 图锐的盘股开天- 图锐- 和讯博客
“温水煮青蛙”行情会再现吗? [原创 2010-06-05 07:41:55]   

    相信在股市浸淫打拼多年的老股民,一定对“温水煮青蛙”这五个字不陌生。据说,此词是来自美国xx高等学府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按照一般的说法,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zh0}体现(跟稻草压死骆驼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已经有多个真正的试验表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一个故事,更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弥天大谎——因为实际上,你把青蛙丢到冷水中加热,稍微感觉到温度的升高(两栖动物皮肤非常敏感)它们就会又蹦又跳试图跳出,而如果你把青蛙丢到沸水里,除非是具有超能力,否则青蛙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烫死。看起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虚假的,但它却给了我们两个新的启示:{dy},沸水下饶是腿力惊人的青蛙也无法幸免于难,表明在一个即定的事实面前无论你能力有多么强,也无法去改变,正如4月19日的房地产新政一样,无论之前市场有多么的“霸王魂”,在化学反应的影响下都只得产生剧烈调整,彼时我们即使对未来还有乐观憧憬,也应该在操作上不应存在任何幻想。毕竟散户不是青蛙,它们没有因为暴跌失去“行动能力”。第二,水温加热会促使青蛙跳出,说明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环境下,只要不是太猛烈,那么处在其中的个体都会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譬如在单边下调的时候也许我们暂时被行情的特点所打懵,无法做出正确的认识,一旦行情暂时企稳,那么想要借助反弹高抛降低成本的人就开始增多了。

    再换个角度想,大部分证伪康奈尔“温水煮青蛙”实验的都是民间人士,加热水的方法基本都是明火,水温的上升速度是否还是过于快了一些?假设水温真的是以超平滑超细微的速度“缓慢爬升”,给青蛙留下一个舒适的念想,它们真的能够想到逃离这个其实即将变成地狱的环境么?也许青蛙在沸水里能够跳出的确是xx为假,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正确性,恐怕还是不需要怀疑,日常生活中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下产生松懈,进而出现不好的结果的实例也是比比皆是。钝刀子割肉的感觉,显然要比快刀斩乱麻来的更加温柔,也实质上更加残酷。当然,要把这个比喻义套用在股市里,应该要调换一下方向——是冷水冻青蛙,因为熊市往往人气遇冷,交投清淡往往产生连绵的亏损,这是散户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最怕的还不是市场一下子由热闹变成肃杀(就如同4月19日到5月18日的阶梯法则{dy}阶段一样,我们不应该存在任何幻想,但我们却能够在操作上进行减仓等的防御措施),而是市场的气氛将暖不暖,就如同5月18日后的横盘整理,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缩量跌不下去了,给人以一个即将要继续上涨的念想。但如果就这样震荡横盘直至酝酿新的下跌呢?温水能够煮死青蛙,凉水变冷水自然也能够麻痹散户们。

    所以本周周评的问题就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行情(即看起来跌不下去,但又涨不上去,市场就在这种拉锯纠结之中重心缓缓下移,时间一长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会不会再现?首先我们要分析,目前多空双方的心态是如何的。其实在周五的两篇收评中笔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多方是“没办法”,而空方是“不愿意”。所以多方能够在空方喘息的时节中找到一些反击的机会,但是一旦要把主动权交给多方,它们就暂时没辙了——只有先跌下来才能找到上涨空间,这就是典型的弱势特征。也就意味着,仍然有一些青蛙(即资金)注意到了目前水温的变化是“有问题”的,因此在反弹的过程中它们会想到要改变自己,选择止盈或者止损卖出,而这种气氛又加剧了行情的弱化程度。因此从大方向说,多方从4月19日以后就没有能够蓄积能量到真正令人满意的程度,即使是5月21日和5月24日的两根大阳,也是拜“低开所赐”,强度上和1664点处与2639点处的两次跳空阳线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有人会问了,你不是一直看多市场,认为A股有光明的前途么?怎么突然变成死空头了?这就涉及到“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了。笔者既不是死多头(当然,长线上可以说是),也不是死空头,而是事实头,客观头。理想上,笔者期望A股走出长牛市,目前的调整仅仅是长期蓬勃发展中的小插曲而已,但现实却是,A股正处于难以扭转的调整状态中,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理想上,笔者期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能够使A股的估值趋于稳定,不再大起大落,但现实却是,A股的情绪化仍然在所难免,并且期指短期内“念歪了经”,成了助涨助跌的利器。这就牵扯到散户来到这个市场的目的了,你是为了构造自己的“蓝图”,跟市场先生作对的,还是依顺市场先生,在高抛低吸中实现账户稳定增值,进而让生活更美好的?恐怕99%的人会选择后者,那么目前也就很简单了:战略上笔者依然认为目前的下跌极其有不合理的地方,并且继续向下跌只会让A股的估值xxx,空头在将来也会付出惨烈的代价,但战术上呢?还是顺势而为承认弱势比较好。

    正如2008年9月,笔者曾经预期指数会跌到1800点左右,并且说明“如果笔者的预期真的准确了,那将是笔者的耻辱”,可随后呢,股指正是跌到了1664点才止跌,现在这耻辱说出去也没有人会重视了。虽然2300点附近(笔者预测时)其实就是低点了,否则股指不会跌到1664点又涨回3478点,但是情绪化的市场难保不出现大幅波动,你能因为“估值很低”了就一根筋的说“后面不会下跌”了么?显然是不能的。再假设一下,如果市场从4335点起(5.30调控时)是以缓慢下跌的形式来到今天的2553(2007年的企业盈利能力要比现在好,这从钢铁,航运,化工等行业就可以看出,所以这么跌也是情理之中的),还会有人认为市场太难以参与么?可实际上,这样的“温水煮青蛙”只会更残酷,因为三年也跌去了40%。

    那么上面的假设也就给了判断接下来的行情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那就是接下来A股企业的盈利增长还会那么强劲吗?如果预期很好,股指就有在2500点一带组织反弹的理由,反过来,多方的一切努力也仅仅是因为跌不动而已,缓跌趋势仍有可能继续。笔者的判断是,目前的预期情况并不乐观。道理也很简单,刹车器依旧没有看到明显的“刹车”表现。在上几周的周评中笔者就说,之所以目前的下跌那么严重,是因为主流资金已经不单单担心调结构会导致房地产一整个食物链会受到影响,而是担心CPI无法走低,输入性通缩又逐渐严重,地产再一调整,中国经济将失去“源驱动力”,进而出现全体增长放缓。有人说从3100到2500点的调整是回归基本面,这个说法xx是无稽之谈,难道2500点就是“基本面”,此处的担忧就有所减少了?难道莱茵生物11个交易日上涨20元夜是在“回归基本面”?如果不解决市场的核心担忧,那么寻底之后还会寻底,基本面之后还有基本面,指数就在看似有希望,实则更揪心的情况下继续“缓慢滑落”,实现“温水煮青蛙”的下跌行情。

    这不,xx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一系列不好的消息袭来:昨天,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对商业性个人住房xx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通知明确,对于二套房的认定不仅要以家庭为单位,同时执行认房又认贷的严厉政策。这是地产调控落到实质的严厉体现,打击投机资金炒房的决心已经相当明确。此外,美股在就业数据极其令人失望,以及匈牙利又爆发危机预期的双重利空打击下,周五再度暴挫3%以上,笔者说过,美股本身的下跌倒不是非常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持续下跌带来的“输入性通缩”,整个大资源板块疲软了,股指能够走好么?尽管有发改委的“负责人”(具体是谁?不知道,总之是有关部门人士就够了)澄清了“下半年通胀压力巨大,预计CPI涨幅在7%左右”的说法,表示只要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各项政策,不断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今年中国将呈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温和上升的格局,不会出现所谓的“滞胀”。这也正是笔者想要的,即“明确未来增长预期”,给调控主题环境下的主流资金吃一颗真正的定心丸。但相比起来,这刹车力度比起双利空显然还是不够的,股指也许会因为“阶梯法则”仍然有效而不会出现再度大跌(因为量度跌幅已经很大了),但恐慌企稳没有xx的话,温水煮青蛙行情的概率又加大了。

    以上是从基本面角度分析了缓跌的可能性,接下来再来看看技术面。缩量不跌,是目前持多方看法的股评人士手握的“杀手锏”,但我们仔细看看,缩量不跌真的就是成底的{jd1}充分条件吗?所谓缩量,是相对于放量而言的,也就是说如果前面有量,后面也有量,那么中间就成了缩量,譬如今年2月9日的“年前清淡周”出现了缩量上涨的走势,而年后更是放量连阳上冲,那么这里的缩量不跌就能成为底部。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缩量不跌”是要靠后面的放量上涨来验证的,出现了放量上涨,那么就确认了前面的缩量是成底标志,也就可以开始放心的看多。现在连后面的验证都没有,反过来要“缩量下跌”来验证成底,这不是本末倒置么?你如何能够保证缩量后没有“再缩量”?

    其实地量后继续地量,然后市场呈现该跌不跌,该涨又涨不动的态势是xx可以找到历史根据的,譬如2004年7月20日开始的小熊浪,每天的跌幅都不大,而且量能萎缩到极低时仅仅30多亿(沪市),可到了9月13日还是跌去了两百点。接下来产生了一波压抑已久的放量反弹,可这波反弹来的快,去的也快,在年线处非常“准确”地受阻回落,接下来到了11月22日反抽半年线未果,又开始了“温水煮青蛙”,至2005年2月1日,又跌去两百点,市场交投别提有多清淡了,“雇佣两个操盘手对倒,一个操盘手感冒没有来此股就没有成交”的故事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可市场见底了吗?没有。2008年4月24日降税之后,市场在60日均线处“顺利遇阻”产生调整,可随后的调整其实力度很小,即使是汶川大地震也没有让恐慌蔓延,至6月初更是量能萎缩到{jz},可缩量不跌就“见底了吗”?没有。2008年6月10日,在双重利空的打压下,股指放量跳空下跌,恐慌盘终于出现,这个例子在上周就已经举过了,再说一次也只是想说明,目前的行情就越来越像是“那个形态”了,只是没有政策利好出现而已。

    不管是政策利好,宏观利空还是政策利空,暖风频吹(实际上2008年的4-6月虽然有降税利好出现,但货币紧缩政策已经让企业吃不消了,说白了还是政策打压),其总体悲观担忧特性是不会变的。目前的缩量不仅不会由此刺激多方进场,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多方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冲关需要权重股的帮助,可如此缩量,对于大盘股越来越多的沪市来说,权重股还如何能够发的上力?二股动不得,就只有动八股,尤其是中小盘股了,可这跟所谓的回归基本面xx是背道而驰的——涨的快的还是老庄股,游资股。在中小板指数再度走强之时,我们看到399101离重大阻力半年线又不远了,这次能轻松越过么?笔者看还是相当难的。所以你要问笔者,温水煮青蛙行情有没有?笔者的回答是,不敢保证肯定有,但这个可以有,并且重现之前的缓跌概率是极大的(等于证券市场又回归了6年前的状态,实是让人无语)。在没有看到放量上涨“确立”缩量为地量的时候,我们不言中线看多,在政策没有给出确定性增长的预期之前(调结构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想平衡房客和股民的怨言,已经基本没可能了),我们不言中线看多,至于长线看多,因为笔者对中国崛起的信心,所以当然也不会改变。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温水煮青蛙”行情会再现吗? - 图锐的盘股开天- 图锐-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