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0中考语文指导: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_温暖_新浪博客

一、文体限定

1.记叙文——包括写实记叙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等以叙述为主,并辅以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品,以及有较强抒情意味并有一定形象性的作品。

2.议论文——包括典范的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

二、xx采点

(一)记叙类

1.六要素与中心                  2.内容概括与思路把握/线索结构、思路方法/构思

3.文章的社会意义与影响/寓意挖掘/主题理解、人物事件意义探究         

4.重点词句的理解分析点评鉴赏/语言品味/形象、语言、技巧的鉴赏

5.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衬托修辞等方法与作用/意境把握                6.异同点比较

(二)议论类

1.论点、论据、论证的概括分析         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3.关键词与中心句的深层义、比喻义     4.语言的准确严谨

三、常规命题要求与布局

1.重视知识能力与精神素养的结合   

2.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

考查整体把握可从内容、主旨、结构等角度直接设问,也可从标题、关键语句等角度间接考查。

3.通过一定量的开放性xx考察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积累——创新)

开放性xx的基本形式有:联系实际举例;情景假设;启发感悟;措施方法;看法观点(如:比较、归纳不同材料的共同观点);链接比较(如:选择理由对一定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表述);任选角度阐述鉴赏

4.xx布局的一般要求

整体设置要有点有面,难易结合,既要把握文本,又要超越文本,但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和语文学科;各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考点重复和互相提示答案;同一道题中的几个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胡乱拼凑。

抒情散文比较强调对诗化语言的品味;近年的阅读作品主题导向比较侧重道法自然的理念和亲情、友情的表达。

审美把握的一般规律:情景描述—人物性格—主题揭示

人物—描写—心理—性格

四、题组设置的可能模式

1.按照阅读理解的规律设题: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想像发挥

如:内容概括——词句理解——人物描写与性格刻画——想像(开放)

这类设题的作答一般从筛选、概括开始,进而结合语境理解词句,{zh1}通过品读揭示主题。

2.按照文本的表达顺序设题,各题指向的段落按顺序出现,如果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则目标很明确,但考点梯度设置无规律,主旨揭示、开放性表达等题目可能出现在前面。

 

课外现代文阅读命题举例(30分):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xx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连续不断……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别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1.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2.母亲“很会换位思考”,她“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下文哪句话能与之相照应?(6分)

3.母亲“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在“缝合”?(7分)

4.仿写句子。(5分)

例句: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5.从这篇文章写到母亲穿针引线给儿子钉纽扣的情节,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两个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通之处,请你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8分)

参考答案: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概括: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无法把线穿进针孔,儿子省悟,帮母亲穿针引线。(4分)

2.[文章结构·照应]母亲“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我在工作,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所以现在儿子在工作我不能打扰他。(3分)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感情。(1分)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2分)

3.[重点词句理解]这个梦是:父母爱子,也获得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关心。(3分)因为这种互相关爱需要双方的付出,如果只有父母爱子,孩子不懂回报,这种感情就会受损。先前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穿不进针线,此时的爱是单向的;只有当儿子省悟过来,帮母亲穿针,才表明他没有忘记母亲对他的爱,并且知道回报,所以说是“缝合”。(4分)

4.[语言运用·仿写]仿写示例:有时,生活个顽劣的孩子,使它刁钻难堪的,常常是我们对物质追求的盲目无知。(5分,句式3分,内容2分。)

5.[积累、拓展,深入理解主题]唐诗:孟郊《游子吟》(2分)两个作品表达的相同情感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2分)围绕父母爱子女、子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展开陈述,{zh0}能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4分)

 

附:小阅读信息考查题的作答注意点

(一)主要考点:

一、概念(说明对象)的理解    二、文章内容的理解(主概念以外的其他词句)

(二)信息干扰:

一、选择支的干扰

1.主次不分  2.偷换概念  3.答非所问  4.无中生有  5.遗漏散失  6.把未然说成已然  7.把偶然说成必然        8.把个别说成普遍        9.以偏概全

二、题干的干扰

1.说法(不)正确;与文义(不)相符 

2.选项的提法全部属于文章的内容,而且正确,但题干给出限制,要求指出“(不)属于文章某一项特定内容”的选项。

 

做题的规律

做题时需要先弄懂这属于什么类型,接着进行做题,共有三大步骤:1.审题——要求,范围,附加条件;2.想题——根据上下文;3.答题——能摘抄的从原文摘抄,需概括时语言要简洁、完整,多角度。

做完题要对答案,对答案有三大步骤:1.划重点——不会的,与文章中心有关的,用不同的符号注记;2.背答案——答案比较好,语言比较好的背下来,收为己用;3.找规律——答案时时有很多是相似的,只要找出其规律,以后就容易了。

常见题型

(一)赏析题:1表达效果;2词句的作用;3说明方法;

(二)是非题:4是否删去;5可否删去;6是否颠倒;

(三)修改题:7病句 

初中语文答题规律

一、开头的作用

1.交代事情的起因、地点、时间,引出下文;  2.设置悬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3.统领全文,点明中心;                    4.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二、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揭示事件意义,点明中心;   2.照应开头;     3.抒发感情;

4.首尾个别语句重复,起强调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三、景物描写

1.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   2.反衬事物的某种特点;衬托心情,反衬中心,反衬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某种事物周边的事物进行描写,深化和拓展文章的中心

四、人物描写的作用:1.衬托人物的心情及品质;2.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化

五、埋下伏笔的作用

1.说明原因,使文章更加清晰;     2.推动情节的发展;

3.与下文相呼应;                  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人称转换的作用

  从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更加亲切,进一步拉近与某人、某事或某物的距离,使自己对他们的珍惜、敬佩、思念、崇敬等之情更加深挚和真切。

七、语序、记叙事例顺序的互换

1.是否存在上下文呼应关系;                     2.是否符合客观的规律;

3.是否层层递进或拓展,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      4.是否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例:

八、写作顺序

1.顺叙: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

2.倒叙:开头先“文”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无尽遐思;

3.插叙:使情节紧凑;使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料互插叙式:更好地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特征,使他的特点被读者给予肯定,更具有说服力。

九、插说:1.拉近距离,让人倍感亲切;2.引导人们,引入特定情境。

十、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引起下文;    3.承上启下;      4.前后照应;

5.推动情节发展或作铺垫;            6.埋下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十一、开头结尾是否重复

  规律:这类问题,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主要求是原因。原因就是这两句话(开头与结尾)这样写的特点,通常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等;再写上作者写的用意。可以这样回答:开头结尾不重复,因为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强调了什么事物的什么品质或作用等。

十二、一个词或一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1.贯穿全文,强调……2.加强语气表现作者感情

十三、夸张的作用:1.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感情;2.突出事物的特点

十四、对比的作用:1.反衬事物特点;2.突出中心

十五、贬词褒用:1.形象写出事物的特点;2.使文章富有情趣

 

李博士多年来专注中考,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人才,汇集名师所创立的精品辅导班是成功的保障!考取重点高中的保证!!

Students

"本班仅献给准备2010年考取重点中学的学生",李博士科学时间管理和{zy1}培养体系是完成超越的保证。

我们的提高班具有以下标准:

 

  5月6日开始报名

学习内容:巩固提高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注意方法研究,个性指导,提供针对性方案!

 

 师资:名校名师。

 电话号码:13426319538     报名开始,5月16日截止.历年成绩:培养出多名状元,众多名校前几名学生。中考成绩历年云集540分以上。数学满分二十几人

Philosophy Faculty Library

 

 

2,李博士一对一辅导:

李博士是国内数学教育的xx,十六年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很多学生都以中等生水平甚至差等生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

 

李博士{dy}次开设一对一辅导,李博士亲自上课。课时价:五一前600元/时,五一后800元/时。辅导一对一还有2个机会!!想让孩子迅速提高,不可错失良机!

 3,2010中考全日制冲刺班:

 

 2010年5月中旬开学,30天让中等偏上生实现市重点高中梦想!!适合中等偏上或较优秀。要求成绩为395——455分左右(不含体育)

 

报名开始,每班仅6-12人。

提高成绩幅度: 60-110分左右。希望考取重点,马上联系!

(以往成绩令人信服,改变从此发生.选择新坐标,没有什么不可能.)
报名热线: 13426319538.

2010年5月8日全面开始报名!(还有2个座位)
注意:针对回京参加中考的考生开设了2010中考全日制托管班,针对差异和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让成绩与能力更胜一筹!!(历年学生全部进入重点)报名:5月返京班2010年5月8日全面开始报名!机会难得。

《2010北京中考数学120分》仅剩2本

想考重点高中,就要高分,数学更要高分!!

本书是李博士16年中考成功经验的诠释,结合众多名师之长,十余县区教研员和海淀、西城、东城等一线特高级教师合力打造!!

本书共18节,全面指导,全面系统分析,将中考的重点、难点、考点一网打尽,直指120分!

本书多年来取得了{zy1}成功,经过十多年的修改整理和安排,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本书原为新坐标教育内部用书,为了实现更多学生中考数学取得高分愿望,特将本书奉献,请勿广泛传播!

本书定价800元,仅发行600份,想让孩子中考数学优异,请速预订!(本书适合数学成绩中等或偏上同学)

预定热线电话:13426319538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2010中考语文指导: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_温暖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