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章第四节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dy}章第四节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第四节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

A.考试内容

 

 

B.答案提要

一、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因素业危害

职业危害主要可以分为4化学、物理、生物、生理与心理。常见的危害有粉尘、生产性毒物、噪声、震动、辐射、高低温等。

二、机械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采取的安全防护技术

粉尘危害:损害呼吸系统,导致尘肺或矽肺病;安全防护措施有湿式作业、采用密闭或通风除尘系统等;

生产性毒物:可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可导致人员中毒。安全防护措施有:

1.密闭、通风xx系统:有密闭罩开口罩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伞形罩

通风橱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5)洗涤法(如烟气脱硫净化等)除毒、袋滤法除毒、燃烧法除毒(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等。

2.个体防护等措施:如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

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工程控制: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

(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

(3)封闭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

    (4)使用消声器。

    (5)外包消声材料:如用在运送蒸气及高温液体的外面

(6)减振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

(7)屏蔽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

(8)吸声处理从声学上进行设计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

(9)隔离作业人员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

(10)个体防护提供耳塞或者耳罩。

振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控制措施

(1)从工艺和技术上xx或减少振动源如用油压机或水压机代替气()以电焊代替接等。

(2)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

(3)基础隔振是将振动设备的基础与基础支撑之间用减振材料(橡胶、软木、泡沫乳胶、矿渣相等)、减振器(金属弹簧、橡胶减振器和减振垫等)隔振减少振源的振动输出在振源设备周围地层中设置隔振沟、板桩墙等隔振层切断振波向外传播的途径。

(4)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危害程度。

辐射以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和吸收活动称为辐射电离辐射有αβγ辐射及X光射线非电离辐射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微波、激光

电离辐射的控制xx暴露对辐射源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遵循以下的基本控制策略

    (1)确认必要性。

    (2)必须获得有关设备辐射特性的安全信息。

    (3)要有书面的风险评价并指明控制的措施。

(4)所有的辐射源均要得到确认并且进行标识。

(5)要提供并穿戴保护用具。

(6)要定期评审安全措施。

(7)所提供的安全装置要适当符合规范对其要定期保养及检查。

(8)要设置辐射防护的咨询人员其特定的责任是对使用、预防、控制及暴露等问题进行监视及咨询

    (9)应急计划中要包括辐射危险的内容同时要有在其他紧急状态出现、对现有辐射防护的控制造成威胁时的处理方案。

    (10)对于放射物质的销售、使用、储存、运输和报废要有书面的许可认证。

    (11)对暴露于辐射下的工人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高温、低温

1.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各类隔热屏蔽装置)

    (2)通过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3)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供应清凉饮料。

2.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

(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或减少作业的时间

(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

三、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对工作场所的设备布局、物料堆放、输送通道、采光、操作空间等安全技术要求。(详见教材P69P71

 

郑重声明:资讯 【{dy}章第四节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