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科教园区规划建设解读_老三界小学_百度空间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院长 副教授   注册规划师   徐逸伦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浩   天

   
     一、规划建设的意义
     滁州科教园区的建设意义是以教育产业化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滁州优良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滁州与南京的同城化程度,吸引南京溢出的人才资源,优化和提高滁州的产业结构,完善滁州市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形象,为“大滁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1990年我国高考改革和扩招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大学城、科教园区等带有强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空间构成要素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内聚集并迅速发展。根据国外科教园区发展的经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会在某些地域内自然的或者是政策导向的高等院校在空间上集聚,产生科教园区,最终会演化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综合社区。
     我国的大中城市目前正处在城市转型期,城市发展转型相应地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滁州市而言,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范围内的重要城市,拥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既是受到南京市带动力作用下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节点,也是安徽省在城市转型期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安徽建设职教大省这个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节点。因此,科教园区的建设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规模培养问题,构筑人才高地;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教育产业的发展,科教园区也可以成为新兴、新型产业成长孕育的空间载体,同时还可促进城市产业的xx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滁州科教园区位于滁州市西南角,拥有很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与新规划的城南新区毗邻,属于主城板块。从发展经验看,有一些城市的科教园区距离主城较远,交通联系不畅,导致园区发展缓慢,而滁州科教园区避免了这个问题。在{zx1}编制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科教园区的规划建设将与滁州总规中规划的城南新区(组团)和高铁站前区(组团)构成“三区”联动的“金三角”发展体系。预计2010年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将在滁州设置一个站点,滁州将会受惠于京沪之间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运送与传输,同时,滁州到南京的时间压缩至10分钟左右,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滁州与南京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距离高铁站点仅仅三公里的科教园区也将成为滁州与南京同城化的推动者与受益者。将科教园打造成安徽省{yl}、长三角知名的教育园区,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的内涵和分量,最终还会反作用于南京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合理分工提供人才资源,推动区域发展。
     再看滁州市内部,滁州现已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主要聚集地之一,并正逐渐演变成长三角地区的家电集群,家电、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生产线人才提出较大需求,但是现在高级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仍相对缺乏。同时南京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是南京的用地空间相对局促,阻碍了南京人才资源培养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各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溢出,滁州科教园区正好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提供了空间。
    二、规划建设的目标
     滁州科教园建设目标为:盘活中心城区待开发地区土地资源,带动周边地区土地升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成为滁州市发展的新增长极,“大滁城”的文化教育中心,整合南京都市圈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
     科教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光有师生、建筑、基础设施,而没有产业的园区是没有经济活力与发展前景的园区。园区需要有属于自身特点的产业的注入,因此,滁州科教园区将会以教育产业为突破口,逐渐发展旅游业、餐饮业、培训业、会展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关联产业,实现业态完善、业种丰富,具有自我生态平衡和更新机制的教育产业集群。
     在园区空间及产业都得到发展以后,我们应进一步提升园区定位,因此对园区建设按阶段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的实现建设目标,最终能够为“大滁城”目标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近期规划从2009年至2011年,建设科教园为滁州市中心城区西南魅力窗口,“大滁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中期规划从2012年至2015年,建设为全省景观最美、生态{zy}、区位{zj0}的{yl}科教园区,xx安徽省的教育产业示范区;远期至2020年,建设目标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教育产业发达区,接轨长三角经济圈的教育集聚区,争创国家职教改革发展的试验区。远期建设目标的时间与滁州市总体规划的时间点相同,接下来科教园的进一步建设还可以与滁州市的规划建设同步推进,以期达到推动“大滁城”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教育园区的定位
     滁州教育园区的定位是:一个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一个实行开放式办学、资源共享的教育实验区;一个融现代教育与山水人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一个发展新兴产业,宜学、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城市新片区。因此,滁州教育园区的建设项目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居住、商业、科研产业园等配套片区,一些共享型的教育资源实验区以及植物园和中央公园共同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
     四、当前可建设的项目
     当前可建设的学校项目有:滁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技术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农机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是对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以优化专业为主线进行统一归并整合而来,整合建设的原则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同步规划,整体设计,相对独立,资源共享,实施大规模、高规格、高起点建设。
     滁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六所院校合并组成的,市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包括: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等。学校规划建设南北两区共计约1000亩,可容纳学生人数1.2万人,教职工460人,现已在建设中。
     滁州市汽车工业学校是由滁州市交通技工学校和滁州市汽车运输职业学校整合而来,特色专业包括汽车驾驶与维修和机电一体化,学校先期按照普通中专学校组建,将来由市政府审批,然后筹建滁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学校现状老校区20亩,规划全部迁入科教园区,面积约500亩,可容纳在校人数8000人,教职工200人。
     滁州卫生学校前身是淮南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现整体搬迁到教育园区重新建设,扩大规模,按照专科层次办学的硬件条件建设,为升格为滁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打好基础。学校规划建设约750亩,容纳在校学生7600人,教职工200人。
     农机技工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培养高素质、多技能人才的全日制公办技工学校,特色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现有老校区占地23亩,规划迁入科教园区扩建用地400亩,容纳在校学生3800人,教职工约100人。
       滁州科教园在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基础上,下一步还将发挥园区资源环境、交通区位优势,吸引长三角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在科教园内设立分校或独立院校,现在就有南京、上海等地的多个院校项目正在准备建设或者洽谈中,如上海交大科研院等。



郑重声明:资讯 【滁州科教园区规划建设解读_老三界小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