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将用上“石头纸” 防水耐撕可降解_樱慈_新浪博客

        石头也能做成纸?今年的全国“两会”将使用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环保用纸——石头纸。这种新型纸张采用地壳内含量最丰富的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造,具有防水、耐撕、可降解等特点,并且在生产环节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预计今年3月份投入北京市场。

  前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和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透露: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些文件袋、便笺等将采用以“石头纸”为原材料的产品。据介绍,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以及20%以下的其他辅料和助剂,采用高分子加工工艺生产加工而成。由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种石头纸,突破了沿用2000多年以木浆、草浆为原料的造纸技术,如果达到年产540万吨的计划,每年可节约864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减少砍伐1016平方公里的森林,同时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76万吨,节约标准煤146.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

  记者在展示现场看到,这种石头纸比一般纸张更厚,更有韧性,不易撕破,而且防水防油,可以用来做垃圾袋、购物袋、桌布、笔记本、新闻纸、特殊用纸等。(党晓晖郭建鹏) (来源:北京晚报)

自:

去冬今春我国西南5省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不断加剧,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而今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又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严重影响春播春管。气候变化使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未来的气候变化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对农业生产影响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主持人: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是当前西南5省罕见旱灾的“罪魁祸首”。气候变化究竟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农业生产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是否需要调整?针对这些的问题,我们请来长期从事此方面研究的林而达研究员和梅旭荣研究员为读者解析答疑。

林而达:在人类面临的由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很大程度上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zd0}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许多事实表明,中国因为国土大、生态类型多,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验表明,{zd1}温度升高1℃,水稻的单产要下降10%;中国华北的试验也表明:在夜间冠层增温2.5℃,,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26.6%。所以说气候变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对过去3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西北、西南等地,都是升温的年份粮食产量下降。东北虽然不是这样,但是,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春旱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在2030年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40%左右。总的来看,在未来30~50年,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3个突出问题:粮食产量波动增大、农业布局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

梅旭荣: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1000亿斤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其中,旱灾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灾害损失的60%左右。本所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采取气候变化适应对策,到2030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能下降5%~10%;到21世纪后半叶,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产量整体上可能下降13-24%。

我国处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本来就多变,而且变率比较高,我国农业总是旱涝不断,这是一个常态。但是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频率正在加快、强度正在加强。其原因在于,一个是季风气候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性,另一个是气候变化致使这种变化的幅度加大、强度增强,导致了灾害性天气的频发。我统计了一下,最近30年,我国粮食作物因气候变化造成的{jd1}损失量和相对损失量都是增加的,而气候变化还使粮食作物产量的波动幅度从100亿斤达到500亿斤。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把季风气候本身的规律和“人为因素影响使灾害天气变化加大”这种规律的认识统一到对生产的决策中去。也就是要把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作为农业生产安排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虑。

主持人:近年来,严重干旱、异常降温降雪、大范围沙尘天气、强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气候变化与这些极端气候事件有关系吗?气候变化是否加强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呢?

林而达:从去年辽宁的干旱到今年云南的干旱,包括去年东北的低温冻害等,极端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证明,最近这些年,我国干旱的趋势加重,暴雨的日数增加强度也加重了。特别是云南,最近几十年来这一地区小雨的日数逐渐减少,大雨的日数增加,也就是说旱涝的风险增加了。再有就是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也有加大的趋势。

严格地说,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引发气候极端事件增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能说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了,而不能说极端气候事件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实际上,国际上已有方法来证明这一点:欧洲人做过一个模拟实验,用人为因素来驱动气候模型,可以模拟出2003年欧洲的高温干旱,因此他们认为,这场高温干旱确实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但我的看法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已经发生的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是人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科技界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梅旭荣:林老师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现在很多时候讲的气候变化,都把人为引起的和自然引起的气候变化混为一谈。我们这里所讲的气候变化,是指由人为因素或人的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jd1}的,应当把人为的因素和自然的因素分开。我们要研究的是人为因素到底使气候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提法应该更准确些。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刚才二位专家所阐述的“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极端天气不是人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科技界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的观点,提醒人们应关注此方面的研究,让科学数据证实结论,当前研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林而达:{dy},对气候变化要引起重视,不要轻易说极端气候事件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第二,除要加强科技方面研究外,各级政府、农民朋友都应当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比如说,云南本来就是石漠化地区,又有季节性干旱,早就应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在山区建水窖等办法把雨季的水存留下来。江西、广东北部、海南这些季节性干旱地区都是如此。

农业科技发展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过去可能这方面考虑得很少,现在比如水利部门修建水库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历史的气候条件外,还要考虑未来的气候变化风险,从而决定水库建在哪里,容量多大等等。

梅旭荣:由此可以衍生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品种的风险是不同的,要加快形成灾害风险区划;再一个就是目前我们通过国际合作在做气象灾害保险的试点,非常成功,我认为在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农业灾害保险的商业化进程。

主持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气候变化了,农业布局和结构都将发生变化,目前农业部门亟须做哪些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投入?

梅旭荣:应该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加强对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近年来,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在作物和品种布局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使自然灾害“受体”改变,加剧了灾害风险。。旱涝灾害、冻害等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加大,原因就是很多作物品种的高产性状上去了,抗逆性状下来了。举个例子,东北玉米从中早熟发展到中晚熟,到晚熟,那么其受秋季低温影响的风险肯定加大了。另外,上世纪90年代后,华南地区发生了5次冻害,虽然冻害强度不及以前,可为什么成灾了呢?原因就是受体变了,品种抗冻性下降。所以在选择品种时,不能单一追求高产,还要充分考虑品种的抗逆等性状,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林而达:农业生产中大家都很重视育种、肥料、植保、环境等各环节,会有目的地根据需要发展相应技术,但是以前育种时可能不会考虑未来良种应用地区的气候如何变化,现在需要考虑了。另外还要考虑一些新技术在变化的气候条件下,是否还能发挥与以前同等的功效,应该做哪些相应的技术调整等。

主持人: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变数,有专家呼吁国家应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规范相关行动,减少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的影响,二位专家对此有哪些建议?

林而达: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建议国家适时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来规范相关行动,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效率进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优先采用对生活水平的提高、xx贫困有帮助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协调。

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zh0}的办法是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措施,包括根据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调整农业结构,即要在适宜的时间、地点种植最适宜的作物;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改善灌溉和排水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增强农业抗灾能力,{zd0}限度地减少损失。为此,发展新的适应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应用技术十分迫切。

梅旭荣:从防范气候变化的风险角度来看,农业生产应当加强能力建设,如加强粮食主产县数据的监测及处理能力,增加监测站点,推行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推进监测“三网”合一;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农业灾害的监测评估;加强培训和服务,让农民了解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过去我们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是提高作物单产、改善品质,现在还要加一个,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在以后的农业科学研究中都要加入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周铮 赵洁)

 

       早在2006年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 的报告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特别是报告指出了,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18%,比交通运输业的排放还要多。但人们普遍认为18%这个数字过于保守,实际数字应该更高。
        世界观察研究所(WWI)在最近的一期《世界观察》杂志 中刊登的一篇题为《牲畜与气候变化》的报告中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实际上至少排放了325.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排放的51%,远远超过粮农组织先前估计的数值18%。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罗伯特•古德兰(Robert Goodland)是一位在世界银行工作23年后退休的xx环境顾问。2008年他因对环保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授予的一级柯立芝勋章。另一位作者杰夫•安航(Jeff Anhang)是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专家和研究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私营部门的融资和咨询。两位作者都是世界银行的xx环境专家。
       作者指出:在审视了所有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后,他们发现有一些排放明显被低估了,而另外一些排放根本就被忽略了,还有一些排放虽然计算了,但却被错误的列入其它部门了(见下表)。作者在报告中指出,他们估计的数字仍然是保守的。

全国两会将用上“石头纸” <wbr>防水耐撕可降解
资料来源:世界观察杂志2009年11/12月刊,11页


       这些数字不仅表明,世界各国应该将畜牧业的排放问题作为中心问题来解决,而且还说明,减少肉食消费或推广素食是成本{zd1}、见效最快的减排方法。这里要顺便提一下的是,IPCC推荐的减排量为25%至40%。如果全世界人都吃素,则哥本哈根协议的目标xx可以实现了。
粮农组织预测: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每年肉奶产品消费量也在增加。全球肉类产量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从1999/2001年的2.29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4.65亿吨,而奶产量将由5.8亿吨增加到10.43亿吨。所以,如果任由畜牧业快速发展下去,情况将不容乐观,我们在其它领域所做的减排努力都会被畜牧业的排放增量抵消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畜牧业的排放主要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现在全部使用清洁能源(近期内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这一部分排放也不会因此而减少。
       减少肉食消费不仅能迅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给我们带来其它好处:
       对生态环境的利益
       上述粮农组织的报告中揭露了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相当广泛,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水资源的浪费、水污染、森林砍伐、土地和土壤的破坏、物种的消亡等等。该报告同时还指出解决畜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粮农组织畜牧信息政策科科长、上述报告的高级撰稿人Henning Steinfeld曾概括地说:“畜牧生产是造成当今最严重环境问题的{zd0}责任方之一。”
       以下引述几段粮农组织报告的原文:
       “畜牧业是迄今为止{zd0}的土地人为使用者,放牧占用的土地总量相当于地球陆地无冰表面的26%。另外,用于饲料作物生产的土地总量占耕地总面积的33%。总之,畜禽生产占用了总农业用地的70%,地球陆地面积的30%。”
       “畜禽生产的扩大是森林砍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森林大量砍伐的拉丁美洲-亚马逊河早先森林覆盖土地的70%被牧场替代,剩下的土地大部分面积被饲料作物所占用。全球牧场和牧地的20%,其中干旱地区的牧地占73%,都有某种程度的退化,这大多是由于畜禽活动引起的过度放牧、土壤固化和腐蚀的原因。”
       “畜牧业是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消耗者,占了全球人类水消耗的8%还多,主要是用于饲料作物灌溉。它很可能是水污染的一个{zd0}行业来源,造成了沿海地区富营养化和"死亡"地带、珊瑚礁的退化、人类健康问题、抗药性的出现及其它一些问题。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动物排泄物、xxx和xxx,皮革厂的化学品、饲料作物使用的化肥和杀虫剂、腐蚀牧场的沉积。”
       “畜禽现在大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20%,它们现在占据地球表面积的30%都曾经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事实上,畜牧业很可能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因为它是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也是土地退化、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捕鱼、沿海地区沉积和助长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使畜牧业没有碳排放的问题,其对环境的危害,也是我们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正如粮农组织报告所指出的:解决畜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对人民健康的利益
       {dy}次世界大战时,丹麦由于被封锁而食物短缺,政府任命全国性素食团体的{ldz}负责指导食物的定量配给计划。在封锁期间,丹麦人被迫靠谷物、蔬菜、水果和乳制品维生。在食物定量配给制度实施的{dy}年(1918年),有着3百万人口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死亡率就下降了34%。同是在{dy}次世界大战中,挪威人也曾因食物短缺而改为素食,其间,因循环系统的疾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迅速下降。战后,挪威和丹麦两国人民恢复肉食后,其死亡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柯林•坎贝尔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生物化学荣誉教授,他在1983年到1989年间,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主持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他与儿子汤姆合著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概述了他一生在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其结论为:植物性的纯素饮食对健康最有益。坎贝尔博士是一名纯素食者。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也是一名素食者,他说:“如果你少吃肉,你个人会更健康,地球也会更健康”。
       向人民说出真相——政府应提倡改变饮食方式
       也许有人会说,饮食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问题,作为政府不便干预。但是,如果个人的生活方式能毁灭我们的星球,我们也“不便”干预吗。上述丹麦和挪威在{dy}次世界大战时的素食政策xx可以作为先例来参考。
       退一步讲,即使政府不便干预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至少也应该取消对畜牧业补贴,甚至针对畜牧业的高排放征收碳税;我们至少也应该向人民说出真相,告知肉食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印度前环境部长莫妮卡•甘地曾说:“除非我们改变饮食,否则都没有用,因为是肉破坏了大部分的森林,是肉污染了水源,是肉造成疾病,导致所有的钱必须用在医院,任何人想要拯救世界,吃素是你的{sx}。”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全国两会将用上“石头纸” 防水耐撕可降解_樱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