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发表作品之十二:献给母亲的诗(组诗)

献给母亲的诗 (组诗)                              远洋

 (刊登于《诗潮》2010年第5期)

 

远洋,大别山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报告文学、散文、文艺评论、小说等数百篇,入选《河南新文学大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五十年(19532003)文选》(诗歌卷)、《中国青年乡土诗选》、《中国诗歌选》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青春树》、《村姑》、《大别山情》。诗剧《以南丁格尔的名义》、诗《鹤仙子》央视播出。获世界优秀华文著作奖({zj0}诗剧奖)、骏马奖、牡丹杯奖、神州杯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

 

在母亲花白的头顶上

 

在母亲花白的头顶上

苦楝树花在开放

 

那是一种细小的花朵

在稠密的树叶间隐藏

若有若无地

散发着苦涩的芬芳

 

布满繁星的夜空下

孩子的梦在飞翔

年复一年,母亲倚着苦楝树

儿女们雀鸟般飞向了远方

 

而今母亲不在了

剩下孤独的苦楝树

在老家门口

把谁盼望

 

春天,是否还有淡紫色小花

在夜空下悄然开放

2009/1/21

 

母亲的剪影

 

哪一年春天黄昏

小溪对面,远处山坡

母亲正曲背弓身地劳作

在她头顶天空,鸟儿鸣叫着

——断断续续的劝慰和叮咛

 

她只顾挥舞锄头,沉默无语

她心里多少辛酸和苦楚

被翻起来的泥土

掩埋得更深

 

那时我在家门口眺望母亲

——她躬身劳作的剪影

从此贴在我的心坎

 

天色已晚。母亲忘记了疲倦

忘记了饥饿,甚至

忘记了回家——还有

四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她已融入最深的夜色

——鸟儿像在焦灼地唤归

急急切切

 

如今母亲埋进泥土里的黑暗

而故乡春天黄昏的鸟儿啊

却穿过三十多年——

飞到我的耳边呢喃絮语……

2009/1/10

 

 

高高的山峦

 

母亲,那个秋天傍晚

一生中{wy}的遇见——

 

在棉线般发白的田埂小路

朦胧暮色中,两座山峦

颤巍巍地摇晃着,移向近前

我认出了母亲——被压在两座大山

似的柴捆底下

 

我真担心,有{yt}

在崎岖坎坷的山道上

母亲象大雪下的竹子一样

被压得折断了腰——

被吞噬在巨魔般的黑暗

 

母亲总是在暮色中

向我走来,走过磕绊

走过泥泞——颤巍巍地

一步一挪地走来——

 

两座高高的、高高的山峦啊

母亲,走远在{zh1}的秋天……

2009/1/10,

 

豇豆架

 

“把打针的输液管子留下

明年春天我搭豇豆架”

 

这是母亲临终的前{yt}

对小妹再三嘱咐交代的话

 

她还盼着下地劳动

看豆子象泥土里拱出的嫩娃娃

 

向着太阳伸枝展叶,小姑娘一样

青青的藤蔓扭摆着腰朝上攀爬

 

母亲的笑容一定荡漾着欢喜

当塑料管上缀满了鲜花

 

就象曾经的痛苦开出了花朵

遮掩了不幸,幸福的果实高高悬挂

 

可她再也不能亲手耕作了,再也不能

为我们将心血和汗水挥洒

 

美好的生活已跟母亲无缘

儿女们只有将悲伤与苦涩咽下

 

而今母亲在地下长眠

她是否还梦见春天的豇豆架

2008/12/24

 

暴雪

 

一条泥泞路

通向村庄深处

 

低沉的天空

退到树林后面

 

敞开蓝色门户

星星亮起来

 

黑幽幽木格窗里

寒雀似瑟缩着

几张小嘴嗷嗷待哺

 

孩子们身穿单薄衣服

饥肠辘辘地睡去——

草堆里有最伟大的梦?

 

粗暴的雪,抹去

屋顶和道路

抹去乡村生活

 

昏黄如豆灯光下

母亲仍在缝补

破碎的一切

 

哦,残酷的记忆

xx早已痊愈

 

烙印——不留xx

却把谁唤醒——

 

恍若隔世的暴风雪

在夏夜星空旋舞

2009/7/12

 

 

    远洋一系列纪念母亲的诗歌,以简约、质朴的诗句诉诸心灵,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怀念。透过悲痛泪水凝结成的文字,分明感受到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对人生苦境的超越。诗人在悲痛中回忆母亲,打开记忆之门,借助简单的叙事自然铺展抒情的意境,那看似轻灵纯熟的笔触,实则饱蘸异常沉重的情愫。品读远洋诗歌,我们重新理解了“母亲”。是伟大的母爱将受伤的心灵轻轻抚慰,是慈祥的母亲使浮躁的人生变得充实、安静。

——圆启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发表作品之十二:献给母亲的诗(组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