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03日_吉林省农安县新阳中学_新浪博客

一、xx突出开放性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xx的最突出特点是能为考生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xx被大量采用.此类xx被采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初中阶段实施导向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开放性xx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扇形题、发散题等。一般是指那些或是正确答案不{wy},或是思维过程不{wy}的xx。开放性xx的“开放”方式有三种:一是条件开放(给定多余的条件或者没有限制条件),二是过程开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三是结果开放(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方位理解xx,处理信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从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思考,以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等。

  例1 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的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

  分析:此题的第②题为开放性xx,它需要采用一些方法,使溶液的密度增大、小球上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将化学方法和力学原理相结合,从多角度思考、多方位实施,为今后初中教学向综合课过渡,加强学科间综合素质的考查,奠定了基础。本题答案为:①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没有变化,因为溶液是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因此,加入少量食盐晶体不会引起溶液密度的变化,小球所受的浮力也不会有变化。②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即增大小球所受的浮力,则需要增大溶液的密度,相应的方法有: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后微热;加入其他少量物质如KCl、KNO3等;滴入几滴AgNO3溶液

例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Na2CO3、Cu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2)滴入足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可能的三种组成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分析:由实验结论逆推物质的组成,需要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由(1)可知,上层清液无色,说明不含CuSO4,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可能是CaCO3、BaCO3、Ba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由(2)可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一定含有BaSO4,可能含有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三组答案为:①CaCO3、Na2SO4、BaCl2;②Na2CO3、Na2SO4、BaCl2;③CaCO3、Na2SO4、Na2CO3、BaCl2

  二、xx突出科学探究性

  这类xx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查,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该类xx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但事实上解答该类xx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都是已学过的或题目暗示的,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难度并不大。难度稍微大一些的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按照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进行探究。当然,这种探究也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和要求选择仪器与药品进行实验。在进行探究时要注意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思维找到解决新问题的钥匙,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得出结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3 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①实验室制气装置都要检查气密性;②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溶液质量都增加。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试写出两条(不重复课本中已总结出的原理或规律):(1)____;(2)____。

分析:该题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一道探究性xx,解答的关键是在弄清示例归纳思路的基础上找准着眼点,并由着眼点展开发散联想、归纳比较,最终探究获得答案。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出发,可寻得“给试管里的液体、固体加热,都要预热”、“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均要验纯”等规律;从化学反应条件出发,可以得出“用H2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都需要满足加热或高温的条件”等规律;从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出发,可以得出“铁与盐酸溶液、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铁的化合价都显+2价”,“复分解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等规律。

例4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分析:“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可能是Cu2+,另一种可能是SO 。探究这一问题,要求设计的实验能够说明Cu2+、SO 是否显蓝色。A、B实验的目的是,观察Cu2+和SO 是否显蓝色;C溶液中Cu2+从有到无,说明溶液显蓝色与溶液中是否含有Cu2+有关;D实验只能说明Cu2+、SO 浓度的变化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本题答案为D。

  三、xx突出化学新信息新情境

  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此类xx能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有利于选拔有潜能、有创造力的学生,符合中考命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的要求,成为近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文字、表格、实验仪器或装置、试剂、标签、图形图像等方式呈现;从所给信息的内容特征来看,所给的信息往往从高科技、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如环保、能源、粮食、医药保键)等方面取材。信息的内容,包含着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组成结构、化学式、性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或者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知识。从xx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xx提供的、初中化学课本中未曾出现过或学习过的新信息、新知识,在阅读、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照题目要求进行解题。

  例5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xx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NH3+H2O+CO2=NH4HCO3

  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HCl+CaCO3=CaCl2+CO2↑+H2O

  C.用纯碱制取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D.潜水艇中用过氧化钠提供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分析:题目中以文字的形式给出了“化学反应绿色化”的信息。根据“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xx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的信息可知,只有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才能符合要求。因此,本题答案为A。

例6 2006年6月10日凌晨,一辆载有苯酚30t的槽罐车途径南平浦城县时,槽车侧翻,约有10t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现场10m之外就是南浦溪,下游有许多饮用水的取水口,情况危急……苯酚(化学式为C6H6O)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①现场救护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

  ②你认为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用水进行冲选或用泥土填埋

  B.挖隔离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C.随时监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含量

  ③残余的苯酚用木屑吸附,然后点火燃烧除去。写出苯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题目采用信息给予的方法,联系实际,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材料鲜活,情景真实。题目给予的信息:①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②现场10m之外就是南浦溪,下游有许多饮用水的取水口,情况危急……③苯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命可贵,安全{dy}”是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应建立的化学有关的生产基本概念。本题答案为①苯酚有毒,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②B、C;③

  四、xx突出xx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xx突出xx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所考查的问题是学生需要或想知道怎样解决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会使得解题过程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被评判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才能的过程。如“神舟系列”飞船、飓风、地震、禽流感、煤矿安全事故、能源、环境污染、世界环境日、土地日、海洋日、森林日、水日、无烟日等的主题都有可能作为xx的情境。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家庭中的生活用品、学习中的各种文具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信息,同样有可能成为xx的素材,如疾病预防方法的科学依据、无土栽培营养液、假烟酒、有毒奶粉的鉴别等联系实际的情境,用食品干燥剂、防腐剂、食盐、食盐、苹果汁、鸡蛋壳等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设计问题,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联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xx科学,善于从书本、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体验化学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

例9 某大理石雕像经过六十年后被科学家发现,雕像外表受到严重腐蚀。雕像的严重腐蚀。雕像的严重腐蚀反映出最主要的污染问题是什么?请就如何解决这一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你的建议(至少提出两点)。

分析:此题是以环境保护情境设置的xx。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了解我国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性,更强调了公民治理环境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半所学知识运用到环保建设中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参与者,意在考查学生xx社会、重视实际实验的能力,体验创造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创新精神。此题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酸雨问题。可提出的建议有①限制含硫煤的作用;②化工厂尾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③使用绿色能源;④汽车尾气经处理后排放等。

五、xx突出归纳与总结

  归纳、总结性xx,是将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进行对比而进行命题的一类题型,这类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考点深,成为近年来的中考热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同类知识归纳整理,如对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形成知识块,准确、迅速地解答问题。

  例10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①CaO、Na2O、CO2、CuO;②S、C、P、Cu;③O2、MgCl2、Na2SO4、KNO3;④HCl、H2O、H2SO4、HNO3

  (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颜色为绿色,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应从各类物质的定义出发,剖析各类物质的组成特征来确定它的物质类别。从物质的组成特征不难看出:①CaO、Na2O、CuO都是金属氧化物,CO2是非金属氧化物;②S、C、P都是非金属单质,Cu是金属单质;③MgCl2、Na2SO4、KNO3都是化合物,O2是单质;④HCl、H2SO4、HNO3都是酸,H2O是氧化物。本题答案为(1)①CO2,②Cu,③O2,④H2O;(2)铜绿或碱式碳酸铜

  六、xx突出对化学素养的考查

  中考化学命题将会对一些基本的化学素养,如以守恒思想和实验为基础的思想加强考查,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简便的计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因而对实验的考查会加强,同时加强对误差、错误的分析考查,以让学生强化实验是科学的基础,只能分析,不容忽视和篡改的意识。

  例11 Mg 和CaCO3的混合物,在氧气中煅烧并充分反应,结果混合物的总质量无变化。则此混合物中Mg和CaCO3的质量比为(  )

  A.6:25      B.5:7      C.33:50      D.1:5

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分析:Mg和CaCO3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煅烧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1)

     (2)

  反应(1)发生后固体的质量要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反应(2)发生后固体的质量要减轻,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轻的质量是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而题目中混合物的总质量无变化,也就是反应(1)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反应(2)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假设参加反应(1)的O2的质量和反应(2)生成的CO2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Mg和CaCO3的质量分别为x和y。

  

   48 32

   x  a

     解得,

  

   100     44

   y      a

   解得,

  所以,Mg和CaCO3的质量比为x:y=33:50。答案为C。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6月03日_吉林省农安县新阳中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