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邮筒被取消。我会寄明信片和信的~

2010-06-05 00:17:55 来自: (时光。)



成都900个邮筒信箱沦为摆设 市民建议取消

市民寄信量确实大幅萎缩

位于衣冠庙的高新投递分局,其投递辖区幅员20多平方公里,设有两个邮筒,加上大型小区门口的八九个信箱,总共有10来个邮筒信箱。高新公安分局和芳草街上的这两个邮筒“吃不饱”已成了常态。“一个投递员负责1~2个投递段,每天分两次收信。除了逢年过节的贺卡、明信片会使邮筒‘爆满’外,平时基本上一个邮筒{yt}也就几封信,有时甚至连一封信都没有。”该分局一负责人说,投递员的工作重心早已转向投递信函,商业函件、DM单、水电气及信用卡账单是主力信件,“这个业务量比较大。”

即便如此,投递员老黄还是日复一日地工作着。“主要业务是送信,这个和过去没啥子变化,甚至还比过去多。”

市邮政局业务管理部门一位负责人坦言,传统的诸如老百姓邮寄信件量大幅萎缩确是事实。据他介绍,目前,成都三环路内共有260个邮筒,若按照大成都范围统计,把一些地方的信箱加起来,全市总计有约900个邮筒(信箱)。“上世纪80年代,一般每个邮筒可能有200封左右的信,现在除了营业网点门口的邮筒多一点之外,其他的邮筒基本上也就几十封信的样子。”

“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信用卡、水电气账单,以及其他商业信函量却在逐渐增长。我们的‘商函处理中心’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据他回忆,邮筒最风光的日子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那时可说是一个“全民寄信时代”。

对话·市邮政局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即使没有一封信

邮筒依然会存在

记者:邮筒现在常常“吃不饱”,有市民称“与其沦为摆设、浪费人力资源,还不如将其淘汰掉?”对此,你怎么看?

市邮政局:邮筒、邮箱是国家邮政的基础设施,享受《邮政法》的保护。它的设置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相关法律规定:邮政企业应在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邮亭、邮筒等设施,或进行流动服务。作为“国家普遍服务”的一种载体———邮筒只会补建,不会减少。即便没有一封信,它将依然存在。

至于人力资源浪费,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邮递业务已经由邮寄向投递环节转换,当务之急是希望更多的小区建设好信报箱,方便信件安全投递到客户手中。

记者:有市民表示,由于很久没去邮筒寄信,担心投递员“偷懒”可能不会及时打开邮筒取信,影响信息传播速率。

市邮政局:这个xx可以放心。我们内部有一个“试信”的规定。每个月都会不定期的,悄悄派工作人员将一些信件投递到邮筒里,检验投递员是否履行职责。一旦发现有邮筒没有及时投递,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全成都900来个邮筒(信箱)都将参与“试信”。另外,有些小偷在偷了别人的钱包后,还将失主的身份证顺手就投到邮筒里。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拿到这些身份证后,都是免费将其投递给失主的。

记忆

邮筒曾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在手机、QQ、MSN、E-mail等通讯工具没被普及前,邮筒曾是传递书信最重要的工具。 “当信件投递到邮筒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期待。”80后小汪在求学时曾与一位笔友保持了长达6年的书信交流。回想当年,她说每天{zd0}的期待就是邮递员能将远方的一封信带到自家门前。


(17238)
(5000)
(4999)
(12552)
(8541)
(3399)
郑重声明:资讯 【不想邮筒被取消。我会寄明信片和信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