晞露余痕(刚开笔待续)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010-06-04 15:52

2010-05-27 13:29

2010-05-27 04:34

2010-05-26 14:14

2010-05-23 21:31

2010-05-21 23:01

2010-05-17 15:31

2010-05-17 08:13

2010-05-16 21:03

2010-05-15 07:57

2010-05-14 10:13

2010-05-14 10:03

2010-05-13 21:17

2010-05-13 17:45

2010-05-13 15:38

2010-05-13 15:34

2010-05-13 15:28

2010-05-13 15:22

2010-05-13 15:01

2010-05-13 14:57




  晞露余痕(刚开笔 待续)
 当一个人常在回忆中度日的时候,大概也就离衰老不远了。我虽然还未到衰老的年龄,但近来总常常想起幼年、童年的事。
 衰老,年龄仅作参考,绝不是一个重要标志。
 晨露已晞,余痕尚在;朝花虽谢,残蕊尤香。
一  
 我的记忆在同龄孩子中可能算是较早的。有些事说出来,我的父母都感到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在我,历历在目。
 我最早的记忆大概是二弟出生的那个晚上的事了。
 我比二弟只大两岁半,二弟出生的那晚,房间里很多人,有邻队的朱奶奶,有非常的接生经验,是我奶奶的好朋友,常来我家玩。有前庄的表伯母,还有我的大姨,还有我不认识的两三个妇女。我记得地中心放个大盆,一盆的热腾腾的水,里面还有些药草,散发着很不好闻的气味。那天应该是农历二月十八,虽是春天,乍暖还寒。昏暗的灯光下人影幢幢,热气氤氲。我坐在我们家{zd0}的一个小木凳上,这个凳子是枣树的,出自我爷爷的手,非常结实,直到现在,我只要回老家还是乐意坐这个凳子。那晚大概是出于人多,爸爸怕人碰着我,先是让我到另一个房间去睡觉,然我坚持不肯,于是就把这个凳子放在门后的拐角,让我坐着。大人们一阵阵地忙碌,我就在坐人缝的背后。忽然在忙乱声中听见了一个婴儿响亮的哭声,我赶紧从凳子上翻下来,挪过去,想从人缝里挤进去看看。父亲见了,赶紧走过来,一把抱起我,我就见有个小孩很不老实地躺在朱奶奶的手上,挥动着两个小着小拳头,蹬着两腿,哭个不停。我在父亲的怀里挣着探过身子,两手伸得老长,很想过去摸摸,他拉拉他,但父亲笑着右手夹着我,左手拢着我,就是不让。过了一会,二弟被裹好置于妈妈的身边,哭声也渐渐止住了。其他人都出去吃饭去了,我也就站在妈妈的床前,蹦着跳着,跟妈妈要看小弟弟。这时,门外传来声音:“我的二孙子呢?快让我看看!”我一回头,是奶奶。奶奶今天是走娘家去的,妈妈要生了,爷爷特意派人去通知她急于赶回来。奶奶左手将针线篮放在房门旁(那时农村的妇女们出门走亲戚常常是要带上女红的,一来是怕误事,二来——我估计——也是为了交流切磋吧),右手就向妈妈的床头伸过去,两步走到妈妈的床前,揭开被头,探下身去。我急得便用两手不停地牵扯奶奶的衣襟,踮起两脚不停地往上窜,奶奶就回过头来,抱起了我,这一次看清了,二弟红红的小脸上好像有好几道皱纹,象个小老头;两只小手攥得紧紧的,作投降状;闭着眼睛,还不时地伸出小舌头舔舔嘴唇,睡得正香!我用手摸摸他的小脸,摸摸他的小拳头。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手是在奶奶的扶持与监督下完成跟二弟的{dy}次亲密接触的。奶奶抱着我进堂屋的时候,爷爷迎了过来,抱过我,顺手往我的嘴里塞了块冰糖。
 记忆中的第二件事当是赶集了。这次赶集不是步行的,更不是坐车去的,那时绝大多数人家没任何交通工具。我是骑在爷爷的脖子上去的。这次赶集之所以印象深刻,除了可能是{dy}次赶集见了好多新鲜的人、新鲜的事而外,大多可能是因为我记忆中做了{dy}件很丢人的事吧。我清楚地记得,那小街很窄,都是青条石铺就的,且石头中间有凹得很深很光滑的车辙。两旁的房子都是青砖青瓦,墙缝瓦缝中都长有零星的草儿。店铺的门都是一扇一扇可御下来的木门,大概是禾木的,木纹很清晰,颜色很暗淡,且每扇门上都有已经变得很惨白的对联或是广告之类的残痕,很古旧;店铺里面的柜台也都是木质的,很高、很宽大。爷爷扛着我进了一家百货店,我看见有几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正踮着脚尖,一纵一纵地往上跳,但任他们怎么跳,从他们的所跳的高度来判断,柜台里面的东西,我想他们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于是他们就退到门口,站在高高的木门槛上向里张望了。当然,爷爷如果把我也放在柜台前,那只能看见一堵冷冷的、光滑的、深古铜色的木墙了。爷爷很懂我的心事,一进门,就把我放在了高高的柜台上,且坐在了一排摆得很整齐的布匹上。那时卖布都是用一根木棍做轴,将布一卷一卷卷起来卖的。我可以这样近距离地很清楚地欣赏柜台里面的世界,比起在站在门槛上向里张望的孩子,我是多么幸福啊!爷爷忙着张罗他要买的东西,店铺的伙计忙着招呼客人,我也睁着双好奇的眼,看着柜台里琳琅满目的东西以及柜台外面孔各异的人。柜台里的一个小伙计忙里偷闲,走过来,抱起我,好像是要逗我玩,又好像是整理整理柜台上的布。刚抱起我,就“哇”地一声惊叫起来,原来不争气的我不知什么时候竟在整匹的布上撒了一脬尿。爷爷连忙走过来,一面陪笑脸陪不是,一面摆下脸像是愤愤地对我说:“你看你……”并把手扬得老高,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下。奇怪,这两下动作挺吓人,但并没有疼的效果,但我还是非常配合地“呜……呜……”起来。店主过来了,脸冷冷地抖了抖布,并没说什么。长大后,我知道,那店主跟我们家是亲戚,不然,我怎么会有坐在布上的特殊礼遇呢?还有一层,那店是供销社,供销社是公家的;更重要的是那时的物资非常紧张,买布是要凭票的,你嫌布上有我的尿,不要好了,别人想要还想不着呢!
 多年后每每回忆起这事,一方面惊诧于我当时默契配合的本领,另一方面也后悔我当时怎么那样的不争气、不懂事,崭新布匹散发着那么好闻的清香气息,坐在屁股下是那样的凉爽舒适,比爷爷的脖子舒服多了,怎么可以在上面撒尿呢?
 我爷爷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辈子什么师傅没拜过,但样样无师自通,盖屋砌灶、撑船打铁、编织勒石,无一不能,且非常出色。他在我们那儿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木匠,水车、风箱、木犁、小渔船等一般木工干不了的,都是爷爷的绝活。爷爷只上过一个冬学,就是从头一年立冬到第二年清明,仅150天,但爷爷一直到8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能将《百家姓》《三字经》《千家文》倒背如流,《增广贤文》《千家诗》也能背得一些。爷爷的毛笔也写得好,每逢过年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请爷爷给写春联。我是在读到初二的时候才从爷爷手中接过毛笔,继续给邻居们祈福招财的。爷爷还会雕刻,我所见过不少爷爷的作品:木雕烛台、石雕杵臼、玉雕观音,虽然赶不上工艺店里专业人士的水平,但作为一个从未把此当作吃饭行当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那是有一定水准的。我家中现在还珍藏着爷爷的牛角私章盒,盒是长方体,抽开上盖,里面分两箱,一箱呈正方体,供放章泥用,另一箱呈长方体,平放着长长的私章,箱的大小正好和私章相合,外面棱角圆润、通体光滑;里面线条分明、立面平整;私章字迹清楚,字体漂亮,凡看过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并非专业的我爷爷的手,即使今天机器制作也难以有这样的精美。
 我最初学认字写字并不是到上学后才开始的,而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了。我上学较早,虚六岁上的学,且是一过新年手里还拿着新年热气腾腾的包子的时候,实际上五周岁还不满。然课本上{dy}课“xxx万岁”、第二课“共产党万岁”这些字我全认得,而且也差不多都能写出来。像“日”“月”“田”“火”“水”这些字我都会写会认了。我记得爷爷教我最难写最难认的一个字是“厌”字,爷爷教我的是繁体“厭”,我总是写不上来,爷爷就教我:“一块砖头一块瓦,太阳打月亮,大狗来拉架,头上打了一块疤”。这四句背得了,这个字我也就会写了。

            二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跟大人出门作客或是盼望着家里来客。
出门作客,身份是客人,自然受到优待。不仅有好吃的,更有好玩的。如果主人家有差不多大的孩子,那是尽可以没日没夜、没边没际地玩的,全然不会受大人责备的。
我最喜欢去的是安微的三姑爷爷家,一是三姑爷爷有着一把非常长、非常白的大胡子,可以坐在他的腿上编小辫。二是他有个非常长的xx袋,几乎可以当拐杖使,烟嘴以及烟袋杆中间的一截有很好看的翡翠,摸在手心圆润润的、凉冰冰的,挺舒服;烟锅是黄铜的,很亮很光滑。每当他一袋烟要抽完还没抽完的时候,我就抢着从他的嘴上拿下来,忙着吸几口,直到吸不出烟了,再帮着倒掉里面的灰烬,再在凳子腿上翻过来底朝天敲一敲,然后再装上一锅,双手托着烟杆,衔在嘴上,让姑爷爷点上火,我猛吸几口,着了,再学他样:驼着背,右手反背着,左手捧着xx锅,迈着八字步,蹒跚着向前,还要学着他样子咳嗖几声,引来众人一阵的大笑。这时姑爷爷就会立刻起身,追上我,夺下烟袋,在我的屁屁上不疼不痒地给两巴掌,“你个小东西,敢学我!”姑爷爷随即又直起身子,也是一阵大笑。这一来一去中,不但能光明正大地趁机抽上几口烟,还有诸多乐趣。除此以外,我喜欢去他家的另一条理由是:他家便于捉迷藏。姑爷爷家的房子很多,可能有八九间,呈“L”形排列,且从{dy}间到{zh1}一间都是相通的,每间屋内都有好几个地方可以藏身。经常藏在一个地方,其它小朋友找了半天没找着,也就不愿找了,放弃了;我一人踡缩在那里憋得受不了了,{zh1}也就非常没意思地主动出来,呦喝两声,灰头土脸地向大家通报自己的所在。
家里来了客,大人们要忙着跟客人寒暄,孩子自然是可以放假了。那时的我们,家中有做不完的家务事,整天忙个不完。我奶奶和我妈妈都是极爱干净极爱整洁的人。我们村上有个张兽医,干这个行当是吃百家饭的,大多行医到了谁家谁家就供饭,但来我们庄上,大多是在我家吃饭。什么原因?我曾亲耳听他说过两次:到你们老王家吃饭,饭里就是有个苍蝇,也照吃不误,那一定是个干净苍蝇。我家干净,大概是他爱到我家来吃饭的理由之一吧。我和弟弟小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必须做的事就是打扫卫生。先是要把家中六间屋子里零乱的东西整理整理,然后是扫地,每一个拐角旮旯都要扫干净,不然,要是被捡查到哪里还有垃圾,那是要挨批的,甚至要挨罚,挨打。我最气的是那老鼠,常常{dy}天刚把它洞口的一堆的碎土及粪便运走,一夜过来,又是一堆,十个鼠洞就是十堆,家中又何止十个老鼠洞呢?常常为此早上要忙好久。因而就常常想些办法来整治它。比如用木塞堵,用石子塞,用水淹,用烟熏,然从未见效。地扫完之后,就该擦洗家具了,得用清水把家中桌凳灶台橱柜全部要擦洗一遍。因而早上想懒个床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弟有时会装病懒在床上不起来,但大多会被我揭穿。早饭后,要是不上学,那事就更多了,春天打猪草,夏天放牛放猪,秋天拾粮食,冬天拾草或是拾粪,很少有清闲的日子,那除非是家中来了客人。
盼望家中来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了客就能有好吃的。那时大家都穷,来了客,东家借面,西家借油,那是大多数人家都有的事,并不丢人。我们家那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人家到我家借东西的多,我家到人家借东西的情况极少极少。由于要常向我家借东西,于是,主动来了不少要认我爷爷奶奶做干爸干妈的人,不管你愿不原意,干爸干妈先这么亲热地叫起来,日子长了,大家都晓得了,也就既成事实了。算起来,爷爷奶奶的干女儿绝不少于十个。为此,爷爷奶奶还把几个正式举行过仪式的编上号,排上序。于是今天三干女儿来借一升米,明天五干女儿来借两盏油,后天,那个不在编的干女儿又来了,要借几块钱回家卖盐,也得要借,人家一口一个干爸干妈地叫着呢!名义上说是借,实质上是讨,因为借十次能记得还一两次就算不错了,而爷爷奶奶是从不留帐的,更不会张嘴去讨还。他们常说:“能有东西给人,那是祖上积的福!”
客来了,家中常常是做两锅饭,烧一大锅杂粮稀饭,再在小锅里煮一两碗白米干饭,有时还要另做两个菜:比如炖个鸡蛋,炒个韭菜,或是炒个土豆丝什么的。如果是有点身份的男客,还要将挂在墙上的盛酒的盐水瓶拿下来(那时的酒大多是散卖的),倒上一小壶酒,再慢慢地斟入小酒杯中给客人享用。陪客人喝酒的大多是我父亲,因为爷爷从不喝酒。父亲能喝,酒量很大,但也得将自己斟得浅些,喝的时候还要在杯中留些,因为,壶中的酒太有限,要省着给客人喝呢。客人大多也是知趣的,二两酒之后,吃了一碗干饭,一般就会说:饱了饱了,得用碗稀饭顺顺。于是奶奶或者妈妈也就顺势给客人盛上碗热腾腾稀朗朗的稀饭,而锅内剩下的白米干饭和碟中的小菜以及贴在蛋碗上少得可怜的炖鸡蛋就归我们孩子享用了。
但也不尽然。记得有年冬天,家中要做床新被,找了两个说话我几乎全听不懂的外地人来家里来弹棉花。{dy}天,奶奶在小锅内下了很多的挂面,我和二弟急吼吼地围着锅台转。开饭了,奶奶盛了干干地两大碗面,然后又在碗头上洒了些胡椒面以及切得很粹的蒜叶,又倒些麻油,那个香啊,惹得各站一旁的我和二弟,尽不停要咽口水。两个弹棉花的师傅来了,坐下,先是用筷子上下翻翻,将碗头上的胡椒、蒜叶、麻油拌了拌,然后就看他们抬起胳膊,轮起筷子由内向外一翻卷,一大碗面几乎一半就缠绕在筷子上了,接着看他们又深深地吸了口气,再徐徐喷出,将筷子上的面吹了吹,又将筷子轻轻晃了晃,再之后便直起脖子,鼻孔朝天,张开大嘴,举起筷子,往里一塞,也没见咀嚼,两眼一翻,喉结上下一动,眨眼间,一大筷子的面像变魔术似的,在嘴里便没了。我和弟弟看得惊呆了:他们怎么不嫌烫?嘴巴怎么这么大?
两大碗面就这样重复三四次,便只有两只空碗呈现在奶奶和我们兄弟俩的面前了。于是奶奶便说:“再盛点吧!”那两个家伙竟然一点也不客气,几乎是同时将空碗向奶奶面前一推“好吧,少点!”还亏他们知道说“少点”,锅里又还能有多少呢?眼巴巴等了半天的我们弟兄俩,等到的只是半碗飘着几截葱叶的咸滋滋的空面汤。
第二天奶奶又下面了,我和二弟又在锅台转,我估计又是没指望,于是就趁奶奶和二弟没注意的时候,从灶下抓了一小撮泥灰放锅里去了。谁知道是这两个家伙今天是知趣了,动了恻隐之心,还是奶奶今天盛得格外得多的缘故呢?当我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两个家伙一人一碗将拌有泥沬的面条吃完了之后,他们竟说不吃了,要吃大锅里的红薯稀饭。于是奶奶就将锅里剩下的面分为两份,我和弟弟各一份。但我坚持不吃,全给了弟弟。奶奶和那两个弹棉花的师傅都说我懂事,知道疼爱弟弟,他们哪知道其中的缘故啊!
等弟弟吃完了之后,把他拉到外面来,告诉其中的原委,他急得用手伸进喉咙抠了半天,也没见半根面条出来,于是就含着眼泪去奶奶好里告状,我被奶奶在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竹杆,第二杆没打着,我跑得快。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晞露余痕(刚开笔待续)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