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琪从不掩饰自己的信心,也从不讳言自己做环保的部分目的,也许是希望藉此改变世界的一种英雄情结;同时,她觉得在中国,资源更集中,政府更有力,达到一个减排的目标比西方更容易
特约记者
刘佩琪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曾从事麦肯锡咨询顾问、硅谷多家高新技术公司高管等。2007年成立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简称“聚思”),依托刘佩琪及其他成员的双语和双元文化的人际网络,将人才聚合在一起,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2008年,刘佩琪当选《时代》周刊的“地球环保英雄”。
我到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在忙着6月的第二届聚思中国节能论坛。在这里,年轻的同事直接称呼她的英文名字Peggy,不需要那个“主席”的头衔;这里不使用一次性水杯,来访者会接到一个透明玻璃杯,装着清水。
英雄情结的影响
2007年,刘佩琪成立了这个旨在“加速中国绿色化进程”的非盈利组织聚思;第二年,她入选了《时代》周刊“环保英雄”的10人榜单,杂志认为,这些人“令世界不同”。
在《时代》上,与刘佩琦共享版面的是WTO(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办人,一位“从不避讳讨论大便问题”的厕所专家Jack Sim。作为一个妆容精致、注意形象,还经常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女性,与一位厕所专家共享版面是否觉得比较尴尬?刘佩琪正色道:“不要被我的时尚表象迷惑。”好吧,这是一位MIT毕业生,她热爱科技。
出生于美国康州的小姑娘刘佩琪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至今,她可以随口说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未来以及那类小说里所有的事情都让她坚信,“科技能让未来更美好”。她喜欢那些改变世界的英雄们,也不否认自己的英雄情结。上大学时,她选择了MIT,“也许是因为想去造机器人”。
MIT的学习让她更有条理,也见识了那些聪明绝顶的学生,而毕业后先到麦肯锡工作,对她来说则像是到商学院进修。
显然,这些训练很有效。聚思的目标就很明确:以加速中国绿色化进程为目的,以此来改善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她希望,xxx还不迟,从现在开始,10年内做出显著的成果,改善中国制造和利用能源的方式。曾有媒体评价她,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将美国的各种清洁能源技术引入中国;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向美国推销中国环保事业的{zx1}理念。
然而,对于10年后的自己,她又显得目标不那么明确,她说:“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什么不再是重要的事情。人生是场旅行,你上了一叶小舟,然后顺水而行。所以,最重要的是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甚至改变它?”她觉得,自己早已过了需要用财富、职位来证明自己的人生阶段,今天她所做的事情只是希望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也许,“就像科幻小说里的那些英雄”。当然,展望10年后的自己,“生活会更轻松一些,也许会穿T恤衫、绒裤而且不用化妆了”——她解释,那些华服和精致的妆容,主要是为了“工作需要”。
我不是做政治家的料
《时代》曾特别提到刘佩琪的“神奇电话簿”,并称她是“有本事把世界上所有{zh0}的专家都搬来解决中国环保问题的女人”。
宏基前总裁刘英武之女、MIT校友、麦肯锡咨询顾问,每一个头衔都增加了那本电话簿的丰富与高效。聚思成员名单中,维珍集团的老板、杜克能源公司董事长、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能源委员会联合主席等人赫然在目。然而,如何立足中国,使用这些资源呢?
从2008年开始,刘佩琪的聚思与城建部下属的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合作培训了120名以上的市长级官员。这些市长们是“全中国最有力的决策者群体之一”,而且,刘佩琪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果能让一座城市在创建之初就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将来就不用大动干戈地改造了。”这些日子,她正在为聚思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能论坛而忙碌。按照计划,这次论坛将有来自她正蓬勃发展的“中国电话簿”的30位市长、30位大型国企高管参加;另外,她还请来了来自“西方电话簿”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主席帕乔里,在会场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表演讲。
聚思的另一个大项目是智能电网项目。智能电网倡导使电网的方方面面能够进行智能交流,从而使能源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刘佩琪认为,在中国推广智能电网有自己的优势,“这里的几大国有电网承担了80%以上的电力供应,所以,你只需要跟很少的几家公司沟通,而在美国,那里有超过3000个小电网,如果要做类似的事情,你需要一家一家去说服。”
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她用与国人xx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中国社会中的许多东西——这里的资源更集中,而且,得益于“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执行能力”,只要有决心,并方法得当,在中国达到一个减排的目标比西方更容易。在中国,聚思已经学会了xxx的工作方法:找到那些决策者,说服他们,“当然,不仅需要指出问题所在,还要提供相应配套并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她相信,“对决策者的影响,可以给目前的工作以及其他层面的工作带来很大助力。”
那么,“你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
困惑于“政治立场”这个名词,她想了一会,“民主党或者共和党?哦,我不是做政治家的料,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我只想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一方。”
聚思的另一个被媒体称作“颠覆中国环保NGO运作模式”的特点在于,刘佩琪用商业的方法来做自己的环保事业。她的解释是:“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为经济服务。想让一个公司更环保,你得提出方案,让它既环保又挣钱,他们才会接受。”
除却这些在中国的项目,这个娇小的女人还致力于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在美国,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个成长中的竞争对手。”而具体到环境问题,如果中国不去告诉西方国家,我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就会觉得中国只是在污染,这类误解会令整个地球付出很大的代价。哥本哈根大会之前,刘佩琪就曾在媒体上发表评论,“美国参议院在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上犹疑不决,因为担心一旦美国在限制碳排放方面先行一步,而中国不采取相应措施,会影响美国工业的竞争力。”可是,“中美两国有不同的路径,大家可以携手共进,这不是在分抢一块蛋糕。”
她的困扰在于,“西方人不理解中国。”还因此向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建议过,美国能源部应开设必修的汉语课程;而对中国的官员,她则建议:“中国官员需要学会如何塑造自己政府的公众形象,一部分人甚至应该被培训如何应对西方媒体,并鼓励他们出现在西方谈话类节目和主流媒体中。”
采访结束后,刘佩琪赶去新天地作演讲。这种演讲里,来自各种不同领域的演讲者,每个人讲5分钟——相当于一种微型的,非正规的TED(发源于美国的一种演讲大会,它邀请世界上的思想{lx}与实干家来分享他们最热衷从事的事业)。
现场很热闹,有自助的软饮和茶点,有TED中国的负责人,以及各种各样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演讲是紧张的5分钟,台上语速飞快,有人讲如何学中文;有人讲中国年轻人的新语言“恶搞”……刘佩琪{zh1}一个上场,她的演讲不够前卫,却很是诚恳,她说,“聚思的战略非常简单”:我们要加速中国的绿色化进程,并改善这个国家在环境方面的国际形象……
展望这条路,《时代》曾给的评价是:“So far, so good(那么远,那么美)。”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