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善意标杆"?迈瑞突破并购封锁- 贵宾理财- dependants - 和讯博客
美国"善意标杆"?迈瑞突破并购封锁 [转贴 2010-06-04 21:33:06]   
美国"善意标杆"?迈瑞突破并购封锁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美国国会似乎有意要在"华为并购3COM被拒"事件之后,挽回他们在对待中国"技术入侵"问题上过分"保守"的形象。

      3月12日,美国当地媒体用"中国医疗公司并购进入美国(Chinese Medical Firm Buys Into U.S)"为标题,来描述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MR,NY)对位于美国新泽西的一家中型医疗设备公司Datascope(DSCP,NASDAQ)的并购行为:

      "中国一家{dj0}医疗设备制造商,将以2.2亿美元获得Datascope旗下的病人监护业务,因为该公司正在致力于成为一个国际市场的玩家。"根据Datascope公司2007年财报,监护业务为该公司主力产品线,2007年度收入为1.613亿美元,占Datascope公司总收入的42.7%。

      当日,迈瑞总裁李西廷对本报记者介绍,与三年前中国联想收购IBM旗下PC制造为主的业务不同,此次是一项xxx的收购:包括Datascope在监护领域现有80多名研发工程师在内的所有知识产权,辐射欧美超过四个主要国家直销及售后网络,以及全球的物流配送体系。

      "我们之前通过律师了解到,美国国会对这笔交易是乐见其成的。"迈瑞首度财务官许懿尹(JOYCEI.HSU)告诉本报记者说,"因为中国几个大项目之前被美国国会拒绝了,他们也想树立几个达成交易的标的公司。"

      许懿尹同时透露说,相关的收购申请将于近日送交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及反垄断委员会进行审批,"一般在30天至45天可有回复。"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人士认为,如果该收购达成,将是中国公司在美国高技术领域达成的最为完整的并购案例。

      "并购"与"反并购"交锋

      鲜为人知的是,一个月前,全球医疗器械{dj1}公司飞利浦刚刚又将一家中国公司——迈瑞在深圳的同行"金科威"收入囊中,"我们听说出价是3.5亿元人民币,在春节前后谈的。"深圳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说。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并购,从GE、西门子,到飞利浦,只不过过去十几年,我们看到的都是这些巨头在中国并购,中国企业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来自中国的迈瑞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由李西廷、徐航等多名创始人创办的深圳民营企业迈瑞,在深圳有"小华为"之称。1991年以代理和销售国外医疗器械起家,其后转向自主研发,产品从病人监护仪,到临床检验、超声影像系统领域、由低向xx依次突破,最早的监护业务目前已占据中国市场40%的份额。

      2006年9月26日,迈瑞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2.7亿美元,上市后一年股价从13.5美元一度冲高至45美元。去年10月迈瑞以306亿元市值登上<2007胡润医药富豪榜>,位于该榜5家民营医药企业之首。与此同时,迈瑞两大创始人——董事长徐航、总裁李西廷分别以58亿元、50亿元之巨分别位列该榜第四、第六位。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仅仅是6年前,迈瑞销售收入还不足3亿之时,全球医疗设备的{n1}美国通用(GE)公司一度欲将深圳迈瑞以及金科威两家率先在中国监护业务上崛起的公司"吃下",遭到拒绝。

      李西廷并不忌讳谈起6年前与巨头的"交锋":"一是当时打算在香港上市,很难分拆出监护业务出售;另外,综合GE过去在中国的表现,我们认为他的收购不是善意的。"

      从1991年创办迈瑞的李西廷,恰好见证了跨国公司以"并购"为特征"进入"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历史。

      比如,1991年,在"市场换技术"的引资导向中,GE投入200万美元,与卫生部管辖下的中国医疗卫生器械进口公司成立了中国xx医疗器械领域的合资公司——GE航卫公司;在此之后几年,GE同时还收购了以生产超声产品为主的"无锡海鹰公司",开启了国外巨头大举进驻中国医药器械领域的历史……

      李西廷总结过去近20年中国在该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史时说。"他们(跨国公司)很多并购是恶意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

      并购与战争

      中国高技术公司的技术实力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整合能力,能从迈瑞对Datascope的并购开始质的转变吗?

      美国时间3月11日,发布收购消息之后的迈瑞遭到了美国投资者的看淡:当天,经过资债冲击洗礼而萎靡多时的美国股市大涨3.55%,而过去一年中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迈瑞(MR,NY)却受挫了6.30%,跌至最近半年以来{zd1}点27.37美元。

      "这和所有并购案中买方在消息公布时都会遭抛售是一样的,另外投资者确实对我们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存在顾虑。"许懿尹说。

      但是,正如GE、西门子、飞利浦进入中国必须凭借本土公司搭建自己的渠道一样,迈瑞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等xx市场的突进,也必须假借当地力量。

      李西廷说,美国市场几乎占据了全球医疗市场的40%-50%,"我们到美国上市也是为了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美国是兵家必争之地。

      迈瑞看中的是Datascope完整的直销网络。李西廷说,"我们还在采用美国销售美国生产,但是零部件将利用中国本地的采购优势,另外将把它在荷兰的仓库建成我们在欧洲的物流中心。"

      "整合后,我们希望三年后达到当年创造超过3000万美元利润的协同效应。"许懿尹透露说。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说中国厂商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的正面"巷战"将越来越激烈。并购作为这个行业通用的手段,飞利浦对金科威的收购不是{dy}例,也是远远不是{zh1}一例。"飞利浦收购金科威就是为了加大本土化,加大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农村市场是他们过去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而李西廷也丝毫不掩饰迈瑞未来同样对并购手段在国际业务中的利用:"如果有合适公司,我们肯定还会继续(并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善意标杆"?迈瑞突破并购封锁- 贵宾理财- dependant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