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车,缘何如此真实反映社会?
——评析《十七岁的单车》及《偷自行车的人》
人文学院 08级二班 卢世鹏 学号:20084011474
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以及xx经济网站FT睿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听了金融巨鳄索罗斯的巡回演讲《未来之路》,他说美国是国际资本主义,而把中国誉为“国家资本主义”。他审时度势,思路清晰,了解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我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
看了《十七岁的单车》,其背景是两名很特殊的少年,他们都有对那辆单车进行争夺,这就是当下的北京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真实反映。
阿贵身为乡下人,不懂得资本主义,却被赤裸裸地面对北京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阿贵很无知,很无奈,想用传统的办法——劳力来谋生。可是接下来的日子他过得很惨,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单凭个人力量只能被吞噬。
之后,阿贵找了份快递工作,但是生财工具单车却被偷了,买入二手市场,又刚好被正在读书的小坚买走。阿贵以为小坚就是偷车的人,于是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争夺战。
小坚是北京的下层人,家庭贫困,与父母关系疏离。他在家里无法感受温暖,追求与城市人的虚荣,偷了父亲的钱买单车,于是跟同伴玩飙车、玩电动游戏以及初恋,花钱不懂得节俭。跟现在的大学生兼职、从事不正当工作没多大区别。
小坚以为买了单车就可以摆脱家庭的窘迫,享受短暂的虚荣,却不知道自己抢走了被人的生财工具。
阿贵面对如此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拼死拼活地死抱着生财工具——单车不放,他们于是耗了{yt}才想到一个共产主义的想法,那就是轮流使用单车!哈哈,穷人可悲呀。
再后来,小坚砸了自己的情敌,很痛快。但却被这单车所累,阿贵和小坚都被资本主义新贵即他的情敌及其同伴追打,并殴打致重伤。假如阿贵是农民工、小坚又是社会底层代表,这反映贫困的老百姓是斗不过统治者——政府以及资本家的。
《十七岁的单车》简直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入侵北京社会底层的窘况。{zh1}的画面是阿贵扛着烂单车走在北京街头。反映老百姓会继续奋斗下去,去追求一个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
下面我再来评析一下《偷自行车的人》。
看东西首先要看背景,《偷自行车的人》是反映墨索里尼统治时期,那时候意大利在法西斯正义的控制压迫下,百姓生活困苦、毫无生气。在二战结束后,意大利的电影开始有了发展,于是反映现实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出来了,便有了《偷自行车的人》。由维多利奥•奥•西卡执导的《偷自行车的人》证实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原则。
该片故事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是却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故事通过“赎车、丢车、找车、偷车”几个主要环节来表达整片的框架,映射了二战以后意大利老百姓困苦的生存状态和许多社会问题,经济崩溃、失业严重,许多家庭一贫如洗,但为了生活却不得不偷盗,又因为被偷了,所以更多人也在绝望时伸出了偷盗的手。
现在我们身边很多同学动不动就用“杯具”这个网络术语来说某件事情很富有悲剧性色彩,因为迟到刚错过了老师的点名,这也叫“杯具(悲剧)”?但是在《偷自行车的人》里主人公在走投无路下才狠心偷别人的车,却被当场捉住,在儿子面前父亲蒙受诸多屈辱,这才是悲剧,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悲剧。
新现实主义电影很强调对现实生活当场真是反映,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原始面貌。据百度得知《偷自行车的人》是在报纸上登过的真是故事,片中场景也是真实的,演员也是与普通大众相符合的身份,穷困潦倒的父亲是真实的失业工人。此片用简单、朴素的拍摄手法表现了生活的原貌,没有过多的剪辑,把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父子间的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的啦。
在电影发展历史上,《偷自行车的人》以新颖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原则,在如此长久的电影史里,给广大电影人(肯定不包括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