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的农民不必变成流浪的农民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Friday) 晴
 
  
许倬云


 作为中国人,看见中国日渐富足,老百姓穿衣吃饭不再那么困难,心里当然很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中国将来的富足逐渐提升到每一个人而不是少数人。另外,不能只考虑财富增涨和分布,也要考虑长久的、远程的顾虑。我们学历史的都是乌鸦嘴,看问题都是正反两方面去想,尤其是长远的考虑。


 被水泥吞没的田野



 目前中国繁荣的象征都是高楼大厦,都是城市极端的扩张,建设城市、工厂,铺设道路。看起来,这种发展模式附加值极高,财富增长极快,许多公家和私人都在通过这样的快速城市化模式做着一步登天的梦。许多的农田在这个过程中都变成了水泥地。这令我非常担忧。



 我并不是怀古的人,该改变就得改变,但有若干事情不得不考虑到。其中首要考虑的是,中国有13亿人,底数很大,有十分之一的人吃不饱饭,过不好日子,就隐藏巨大的危机。我们看到,很多曾经富甲一时的国家都衰落下去了,比如日本,而美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有名、历史上罕见的富足大国,因为经济恐慌,很多老百姓要到超市后面取人家扔下的东西,要到救贫中心去领罐头。这些都令我们触目惊心,再富再强,都有掉下来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中国长久的未来。



 如果有{yt}我们的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怎么办?有人可能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到别的国家去买。其实,日本就是长期进口粮食。早在1895年它强占台湾,用心就是要用台湾作为粮食供给地。但是在二战晚期,台湾本身被封锁,海运受到限制,日本的国内粮食供应很快出现问题,粮食不足。二战以后,日本发展很快,但它还是尽量保留更多的农地,政府高价征收农产品14.35,-0.15,-1.03%,鼓励农民耕种,保证国内起码的粮食供给量。



  但随着人口剧增、城市迅速扩张,日本的政策正在逐渐改变。最近20年来,日本持续大量进口粮食、水果等,它在菲律宾、南美等地区都购入大片耕地,用来种植粮食、水果等等,保证供给日本国内消费。这种方式,有着很大的海运风险。可以说,今天的日本人处于“饥饿”之中,因为粮食供给不足。我们看到,日本经济衰退,粮价却不降低。许多小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很苦。



 荷兰镜鉴



 也有正面的例子——荷兰。荷兰国家那么小,巴掌大一块地,每一份土地都是从大海里争取来的。他们从国外买下整座整座的荒山,然后把山炸掉,用水泥船把土石运回来,一点一点的累积土地出来。发展到现在,荷兰工业化水平其实非常高,科技水平极好,但它在巴掌大的国土内,却从没有放弃农耕,种植的主要是牧草、麦子、番薯、鲜花等等。



 荷兰的四邻都比它大,它最怕在封锁下过日子,所以,要通过造土运动,保留它的农田,保证食物供应。通过填海造出地以后,如何去盐碱化,如何一步一步多角度的生产,非常有计划。荷兰现在的国民收入里有一大部分是精致农业的结果。郁金香本身的高附加值,牛奶一般用来做起司和奶粉,葡萄做酒。一旦需要,荷兰的深加工农业就可以转化为直接的食粮生产,牛奶饮用,番薯做食物,保证国内供应。荷兰从立国以来就是这样的发展思路,很值得研究借鉴和效仿。



 其实,中国的传统农业就是精耕细作的方式:高劳力、高产量,有机的农业。而现代所谓企业化的农业,以美国、澳洲、阿根廷为代表,是大型的工业化的农业、商业化的农业。



 在这些国家,一个地区的地一般种植单一的作物。比如美国中西部的地,一个地区专种麦子,一个地区专种牧草,而在纽约北部,则是专门的葡萄地。这种大机器农业,大面积使用机器开垦、机器收获,种植是粗放的,作物与作物之间的距离并不考虑。因为,它节省的劳力就可以补偿土地使用的不经济。但同一块土地一直不断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地肥力被吸收精光,必须用化肥来补偿,这就跟人吃药过日子一样,土壤就会变成寄体,而不是自身的肥沃度。这样的土地,在秋冬之际,一场大雪、一阵大风,或者春天夏天,一阵大雨,土地就坏了。



 回归精耕细作



 我们今天回到精耕细作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假如一个农庄出产量够好,生产种植计划设计得好的话,那么,一个小农庄,或者几个小农庄的联合,出产的价值,除去共同分担的开支,应有不错的收入。



 因此,我的建议是,那些气候温和地区的平坦、肥沃、水系丰富、灌溉系统铺好的土地,一定要保留为农耕地。这些良田,要采取多角度、多方面、自行循环的耕种方式,一年一轮、一年两轮或一年三轮,不同的作物轮流种。比如同一片土地上,麦子和豆子一年一轮,麦子、豆子、蔬菜一年两轮、两年四轮,诸如此类。这样的方式,土地的肥沃不会被损害。如果再加上禽畜养殖,牛羊猪鸡鹅,让它们共生,农作物作为禽畜的饲料,又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


 另一方面,农业的加工厂也非常重要。一个或者几个联合的农庄如果没有自己的加工厂,不管是初级农产品,还是深加工品,都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以致价格高低涨落不定。加工厂设在农村里面,生产多少产品出来,供应多少产品进市场,都由自己决定,从而可以保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农民不会吃亏。



 因此,设计做得好,农地的使用度不能说达到百分之百,至少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实现农地无弃地,农村无闲人,作物无废料。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牧草或者作物残料可以给牛羊吃,牛羊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产生沼气,形成农村生产的科学循环。而且,农村里面有工厂,农民不必非打着包到城市做民工,不用破坏城市原有的社区结构,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国家又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



 前几年,我曾经通过南京大学向南京市和江苏省提出方案,苏北的滩涂地,可以化盐碱地为良田。基本步骤是,首先设立防波堤、防风堤,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比如牧草,然后分区放牧牛羊等牲畜,而这些牲畜的粪便本身是酸性的,可以中性改造盐碱地,这就是荷兰的办法。在土地的中性完成后,沙质土地很疏松,适合种植番薯、土豆等根茎类的植物或者高价值的蔬菜,如姜,还有药材。土豆的叶子喂猪,土豆做酒精,酒精做燃料,这样的循环不是很好吗?



 以一年一万亩来计算,招收安徽、苏北等地的民工,先用三年来驯化土地,然后开始做农产品加工,酒精厂、纺织厂、猪牛肉的腌制厂、猪血猪骨牛毛牛皮等的加工厂,都可以招募农户的二等劳力来做。一个村落一个村落拓展,并逐步走向农业深加工模式,这不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吗?盐城师范大学正在受命研究这个课题,但一个地区只能研究解决当地的问题,如果全国都可以铺开,许多原来认为是贫瘠的地区都可能转化为良田。



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今天的皖北地区穷得要命。虽然历史上曾给这个地区带来无尽灾难的黄河、淮河今天已经治理好了,但当地穷惯了,政府和居民似乎都缺乏改善现状的动力,很多人都想往外迁。



 实际上,淮河治好了,土地可以引淮灌溉。它只是贫瘠,还并非盐碱地,可以用刚才说的办法有步骤地改良其土质。而且,皖北多山,山里挖洞,洞里养鸡,收鸡蛋,吃鸡肉,鸡羽毛还可以做生化药剂用,根本不费事。这些地区很适合禽类养殖,进行多角度的禽类产品的深加工,建立农工合作社区。这需要中央的政策和当地的相关研究机构做种种的设计。



 如果皖北改造可以成功,那么,河南最穷的几个县、山西东南地区、河北西南地区都可以复制这种模式。甚至一路往西,正在沙漠化的地方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改造。



 今天的宁夏,汉朝时其实是屯田区,固定有数十万人的xx驻扎在那里,加上民间的屯田,都靠当地农业过日子。现在,有计划地改造,同样可以重新成为重要产粮区。



 我们知道,以色列的条件其实比我们的甘肃宁夏恶劣的多,但它今天的沙漠农田已经成为世界上土壤改造的标杆。以色列利用太阳能发电,打出500英尺、1000英尺以下的地下水,盖上暖房,暖房日照强,太阳能又可以保持其温度。以当地的沙土做成农作物寄根的寄体,等到寄体寄久了,就变成了真正的土壤,然后,用来种植矮种柑橘。今天,半个地中海地区的柑橘是以色列出产的。当然,宁夏那里日照不够多,但太阳能发电已足够用了,而且还可以以风力补充。



 还是那句话,只要好好动脑筋,“三农”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我们不需要几十个村子一起搬村,不需要让农民离开农地,变成城里的民工,不需要制造一批城市贫民,世世代代不能自拔。



 和谐的村庄



 农村可以建造成一个个小规模的循环农业生产社区。小社区内,人口不过一两万,每个人都有工作,自给自足,又可以卖粮食和其他农产加工品。而且,工厂还可以带进去程度高的人才。工厂作为社区内的常设单位,可以维持学校、康乐等文化活动,维持文化水平,这样的社区,是可以规划的。当年,人民公社的失败,乃是由个人崇拜延伸为教条主义,违反科学规律,盲目乱搞高产。深耕密植是不科学的、高浓度的化肥更是错误的,土壤都坏掉了。我们设计的社区,是一个生活共同体,以现代科技的知识,发展多元化的生产,以市场信息,运作市场机制,销售产品,求取合理的利润。生产、销售和管理,三角结合,参加者都有发言权,因地制宜,应时调节,制定共同体运作的方向和策略。这样的社区,应是一个和谐的小社会。



 我在1950年来美国的时候,美国农村的居民数量是12%,今天只占3%。美国靠外来粮食过日子。你到美国的超市去看一下,橘子来自南美洲,凤梨来自中美洲,牛肉来自阿根廷。



 如果我们有15%的人留在农田搞多角度的循环农业,他们的收入一样可以很好。而为这些农业生产社区服务的仓储和运输业,又可以带动5%的农村人。不需要这20%的农民变成流浪的农民工。还会有一些城市的人到农村去帮助做相关的设计、管理、经营等等的事情。这样农村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国家的发展没有了现在的偏差和不平衡。



 有人会问:发展循环农业和GDP增长有没有矛盾呢?没有的。比如,农村的滩涂地,第二年开始有农产加工,2万亩土地上可以住大概5000人。这5000人的GDP是从无到有,多出来了。第三年以后,这5000人产生的财富增加底数二分之一,五年后,可以翻两番。也不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可以一步一步做,以村养村。现在苏北盐城在搞循环农业的试点,如果规模更大一些,效果会更明显。(文/许倬云)

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20%的农民不必变成流浪的农民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