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画赏析---张大千《团扇闲情》

Lot 2547 张大千 团扇闲情

116×46cm 约4.8平尺
成交价:RMB 6,785,000

「写于濠镜」的《团扇闲情》:张大千1949年旅居澳门时所绘

本幅作于「濠镜」,濠镜为澳门的旧称,因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张大千在1949年初在香港举办画展后,应澳门富商蔡克庭之邀,偕四夫人徐雯波及部分家人一起到澳门做客,在澳门一住三个半月。蔡克庭是镜湖医院慈善会值理,蔡家位于澳门邮政总局后面,罗结地巷与大堂街的交界处,当年大堂街18号,当地人称为「蔡家大宅」中式院落(八十年代初被拆建为永基大厦)。大千居士一家住在蔡家大宅楼下右前客房,主人还在大客厅中布置了画室,把两张八仙桌拼成一个大画案,供张大千作画。为了感谢蔡家的盛情款待,张大千离开澳门时将《唐人秋猎图》赠与蔡克庭,《团扇闲情》应是张大千1949年居澳门蔡克庭家中所做。

大千先生在澳门绘制了本幅《团扇闲情》,一直携带在身边。此后,跟随着大千先生的行踪,途径成都、台湾、香港、印度等地,待大千先生1952年举家迁居阿根廷,《团扇闲情》随之辗转,故而大千在阿根廷期间,忆及往事,思念亲朋,部分心爱珍藏也被迫割爱,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展卷《团扇闲情》,又在画作左下角加盖「昵宴楼」一印。

陶渊明《闲情赋》与张大千「古典美人」

《团扇闲情》 画面上部题写一段文字,取自诗人东晋陶渊明的奇篇《闲情赋》中「十愿」一句「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闲情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作品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一篇,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 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

风流倜傥的张大千,对于世间「美人」的爱慕追求,一生中结识多位红粉佳人知己,过门的「四个太太」,曾庆蓉、黄凝素、杨宛君、徐雯波,情谊颇深的朝鲜族池春红、李秋君、山田喜美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千更通过画笔来表现心中的「美人」形象,正如傅申先生认为「大千先生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当然懂得欣赏人间的各色美女,所以,即使画古装的仕女,也经过他理想化、美化后才入画,而非纸上模拟古画中的仕女」。对于陶渊明奇文《闲情赋》,张大千十分熟稔,正所谓「诗为心画、画为心声」,由此可知,《团扇闲情》 画中的古装仕女,不仅是张大千心中「绝色佳人」,画家并借陶渊明的诗文,通过诗情和画意相互呼应,进而契合中国传统文艺的gao高标准,呈献着中国「古典美人」正统的形象气质。

敦煌壁画对于张大千仕女画风影响:《团扇闲情》

本幅《团扇闲情》鲜明体现了张大千自敦煌临摹归来后人物画风的重要转变,在造型上取的是盛唐壁画人物雍容丰腴的特征,人物姿态优雅,发丝清晰可见,线条流畅精细,设色明显地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开相的妙曼,线条的端穆,格调的清雅,皆为前人所未能梦见,一洗近世流滑孱弱之习气。



拍卖主题:新加坡2023中国珍玩艺术品拍卖会藏品征集火热进行中

征集截止:2023年08月15日

拍卖机构: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地点:新加坡海金沙酒店-展中心/4宴

拍卖类别:中国古瓷器、中国玉器、中国古书画、中国杂项、中国古钱币等。

买家群体:来自全球各地区,重要买家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地区。
郑重声明:资讯 【佳画赏析---张大千《团扇闲情》】由 哈布斯堡(深圳)拍卖有限公司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