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早期,法币泛滥物价猛涨,买几斤米需要一袋子钱,米铺挂牌价几遍,晚了几个小时,钱就不够了,这种通胀前所未有,所以,打工人拿到工资赶紧跑着去换成生活用品,在那个环境、那种场景里,钱花出去才不贬值是对的,手里不留钱是居民普遍的共识。
然而,钱花出去才不贬值并不永远正确。比如,现在就不适合。
房租到通货紧缩严重的时候,或者虽然通货紧缩不严重、但是所买的那个商品降价严重,这也算是相对通缩,那么,花出去的钱不仅贬值,而且是跟随所买的商品一起承担贬值的损失。
通货膨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凡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都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因为,社会发展了,市场扩容了,社会上的商品增加了,市场上必须有相应增加的流通货币与之对应,不然的话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就会影响人们的交易动机,最终导致社会停止发展,经济不再繁荣甚至进入衰退。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每年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这部分增加的货币供应量相当于市场上增加的商品,用大白话说印钞,就是货币发行。
新发行的货币跟市场上增加的商品,二者需要保持基本一致,不然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钱印多了,导致货币泛滥,通货膨胀,钱不值钱。钱印少了,导致市场上钱不够用,通货紧缩,物价越来越便宜,这是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