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调元说:那时,天天儿童节_沙月_新浪博客

 

 

那时,天天儿童节

沙月

 

道光年间,那时,一定是没有儿童节这档子事的。虽然,没有一个固定日子轻松快乐,可是,那时,汉口的孩子们几乎天天儿童节,天天轻松快乐。

在xx民俗诗人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里,有两首写到了孩子们的幸福。

204首这样写道:

得罗形状似莲蓬,引以皮条旋若风。

越转越鞭鞭越转,一时忙煞众儿童。

叶调元注释说:得罗刻木为之,平头尖底,皮条缠之,引放於地,旋转不已,少缓则鞭之,古名“千千”。

一群群小小孩童围成一个个大大的圈子,弯腰的孩童右手执一细皮带子编好的竹鞭子,一个忽悠扬起来,立马噼噼xx的落在正在场中旋转的得罗上。场中得罗旋转得更快乐了,令人眼花缭乱,压根晃花了眼睛,只看得那得罗上中心的红点点,像深陷在漩涡里一样。围观的孩童雀跃着,欢呼着,蹦跳着。

叶调元的妙笔写了一个多么生动的场景啊。

207首写道:

放学归来日未曛,滚钱抛鞬闹成群。

阿娘膝下频需索,吹了糖人捏麪人。

叶调元注释说:吹糖人者以泥为范,乘热吹之,中空外朗,其薄如纸。捏麪人者颇极工巧,皆小儿之销金锅也。

小小孩童放学回家了,夕阳温柔的闪亮在每一条湖光水烟淡淡高笼的深巷里弄中。呵呵,有了孩童,深巷里弄就像开了锅一样啊,滚铁圈圈小男生,穿梭着,怪叫着,咒骂着;打毽子的小女生,聚精会神的踢着,踮着,数着。那毽子忽上忽下,又有滚铁圈的小男生故意滚进溜出,叫骂声,嚷嚷声,发嗲声,呵呵,谁也听不出在叫什么,嚷嚷什么,嗲嗲什么。呵呵,站立在一旁微笑的是几个大人。有倚在门口纳着袜底的妈妈,正掀起斜襟,在侧边的小口袋里摸铜钱呢,她的衣服下摆,被孩子脏兮兮的小胖手纠结着,孩子非要妈妈给钱不可;可是小家伙的眼睛却是望着人家屋檐下的两个油光铮亮的摊子。一个戴着毡帽的老汉在吹糖人儿;一个光头的汉子,几只粗粗的指头,xx灵活的变着戏法,啊,一个孙悟空,还有金箍棒!

叶调元哪里是在写诗?分明是在绘画民俗风情画;哪里是在绘画?分明是在导演一出活报剧!

叶调元生活的时代,是道光年间。汉口,这个“本乡人少异乡多”的地方,那时商贾熙攘,弯腰便是金子,似乎人人都有钱赚。光怪陆离的汉口繁荣昌盛,好多的教会学校一夜之间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学校基本上是免费的。所以,据说,只要你在汉口,只要你愿意,你的孩子就可以去上学。而学制又极其西方现代,该放学时即放学。呵呵,是否可以说,那时,孩子们天天儿童节呢?

叶调元笔下的场面,从清代末年走出,一直走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穿越战乱,没有灭迹;翻越贫穷,没有灭迹,而是在可以更加快乐旋转快乐尖叫快乐咒骂的“更美好”时候, 渐渐没了踪影。

因为,深巷子拆了,短里弄拆了,平房没有了,人们都住上了有电梯的高楼大厦,孩子们被防盗网网在了玻璃窗子里,只能看电视电脑中的孩子们快乐,只能去虚拟自己的虚虚的快乐。

当然比照解放大道古田二路的孤残儿童,所有身心正常的孩子们很幸福,因为孤残儿童们,连虚拟也没有。

明天,集团通知放下午半天的假,让父母们带着孩子去享受他们的节日。很好!

其实,今天是继续对照着我复印的《汉口竹枝词校注》,捧读道光年间的本子《汉口竹枝词》,读到了204,读到了207,鲜明的看到了写孩童生活的竹枝词,如获至宝。事实上过去读过,大概不是在“六一”这样敏感的日子,归入“玩”类就一翻而过了。

在这两首前驻足下来,细细玩味,所感慨的是:那时好多人在写汉口竹枝词,以至汉口竹枝词鼎盛风行,名噪大江南北。可是,只有,叶调元看到了汉口的孩童,看到了孩童的快乐。虽然,只有两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叶调元说:那时,天天儿童节_沙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