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恭贺中国策划界祖师爷何阳出狱回京


10月20日,何阳站在他用演讲的照片拼成的“中国地图”前。
从宁夏出狱后谋求复出,仍认为自己无罪,要以“翻案”为出狱后{dy}目标。

人物档案
何阳,1956年生,人称“点子大王”,他被公认为中国策划业的开山祖师。1999年何阳因涉嫌诈骗在宁夏被逮捕,后被判刑12年。狱中的何阳遵纪本分,获得减刑,今年6月他自宁夏石嘴山监狱出狱。

何阳当年指点大江南北,叱咤长城内外,显示了那个时代对创意的渴求;而他因“诈骗”入狱,也被认为代表了中国策划业的不完善和不规范。何阳认同前一个判断,却对后一个愤愤不平,“请先搞清真相。”目前,在北京东直门外一套老旧的居室内,他意图东山再起,也期望“翻案正名”。

不过,十年已过,江湖还是他的江湖吗?

对何阳出狱,“隆重祝贺”有两起:他出狱第二天,“作秀大王”比特在深圳的繁华商业街高举横幅:“热烈庆贺中国‘点子大王’何阳出狱回京”。与比特众多街头作秀结果一样,xx很快收了他的横幅,并带他到派出所拘留了4小时,帮他“安分安分”。

何阳出狱当天,宁夏石嘴山监狱第九监区的十几名干警,身着便服,与何阳攀肩合影,祝愿他早日东山再起。

除此,不见再多波澜。

回到北京,何阳把一幅中国地图挂在饭桌旁。上面各个省区,填涂的不是惯常的四色,而是何阳当年在该地做报告的照片。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太多的不甘心。10月10日下午,谈起往事与未来,何阳很激动。“你可以问任何问题,我从来不怕尖锐问题,只怕问题不尖锐。”

准备复出

“点子没有过时”“一个独唱的人,比参加合唱团更能显水平。这就是帕瓦罗蒂不开歌舞团的原因。我就是帕瓦罗蒂。”

6月17日,何阳带着8个大箱子,离开了宁夏,回北京。箱子里,放着他十年来读过的数百本书,创作的上千张字画,和数百万字书稿。他感觉北京的街市依旧,只是汽车太多,很多车他已叫不上名字。去年8月底何阳受访时,曾表示志趣已不在商业策划,而在研究法律,因为“法治比任何点子都重要”。但离开点子的何阳,还是何阳吗?况且,他还要赚钱糊口。

“很多人说点子已经过时,你怎么看?”

当时还在狱中的何阳,听到这个提问,语调立刻激昂:“点子没有过时!”他说:“点子就是创意,创意什么时候会过时?”

出狱了。他打算择日复出。他的竞争对手,是超过150万人的商业策划人。这些同行遍布市场调研、营销创意、广告制作、产品研发、媒体投放等领域,门类完善,门派森严。

“再想靠一个点子兴起一个企业,已经很难了。”一位知名策划人评价说。

何阳不太服气。“十几年前,就有人劝我开一个全面的广告公司,我不干。一个独唱的人,比参加合唱团更能显示水平。这就是帕瓦罗蒂不开歌舞团的原因。我就是帕瓦罗蒂。”

十几年前,他声名正隆时,到商场会被售货员认出,挤上来要签名。这让他很是快意,买下不少原本没打算买的东西,包括上万元的西服和两千元的皮鞋。现在他再去商场,已对xx品望而却步,而且也没人再认出他了。不过,还是有人会找到东直门外他那套老房子,请他帮忙出点子。

53岁了,10年时间都在坐牢,老了?何阳希望这是一个问号,而非句号。

曾经岁月“点子”的时代

那时候,无数企业主甚至不知自己为何会发财,更不知道明天怎么做。何阳最讨厌一些国人动不动就拿“四大发明”说事。“一个少女长得太丑,都嫁不出去了,却天天挤到人堆里,举着她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说看我奶奶多漂亮!这寒碜不寒碜呀。”何阳说,曾有外国人统计百年间影响世界的一百多个发明,从汽车、电视机到方便面、避孕药,没一个是中国人发明的,“都说中国人聪明,聪明都使哪里去了?”

何阳很以自己的智商为荣。他的《点遍中国》一书中披露,经北京一家医院检测,他的智商离满分只差两分。母亲罗咏秋说,何阳小时上学很不用功,每次考试却总能xxxx,甚至让人怀疑他xx。在策划人叶茂中的记忆中,何阳是一个“暴聪明”的人,“思维暴发力是我见过的人中最强的,一分钟可想出400个点子。”

他天生自负高傲。

1985年,何阳在国有部门上班,月薪56元,一个个体户同学请他在当时很xx的北展“老莫”餐厅吃饭。同学说,你当年成绩那么好,现在不是还没我挣得多?而当时何阳请母亲吃饭,却连一份十元以上的菜都不敢点。“我点一个,下星期就得饿肚子。”

三年后,他下海了。

从转让专利到出点子,那段经历他说过无数次。他成名于1992年,《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都刊登了他卖点子赚了四十万的报道,全国转载。

一家灯具工厂的台灯卖不出去,何阳想起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的爱国者导弹,便建议设计一种爱国者导弹形状的台灯。样品拿到香港博览会上居然脱销,何阳收到6万元酬金。浙江一家火腿厂火腿销路不佳,何阳出点子说,为何不把火腿开发成罐头食品呢?就一句话,何阳收到10万元点子费。

一位记者给他起名“点子大腕”,又嫌“腕”字拗口,改为“王”。于是有了“点子大王”。

那一年,中国媒体创造了三个典型:俞作敏、牟其中和何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刚成名的何阳看到北京大学开办商业策划的培训班,兴奋异常,刚想打电话报名听课,培训班的电话打过来,请他去做老师。当时的中国,“没几个人能讲这课”。

知名策划人叶茂中,找遍上海的书店,也买不到关于广告业的书籍,他周围人甚至怀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门学问。与此同时,无数刚暴发的企业主,都在为经营和策划的瓶颈寻路无门。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发财,更不知道明天怎么做。

何阳回忆,他刚做策划时,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平移”。他见过太多的企业,听说了太多成败。他将不同企业的经验触类旁通,往往被惊为“神医”。1993年,何阳到海南做报告,正在当地做商业咨询的吴烨求见,主办方的要求很简单:“见面费”三万,至于何阳给不给出点子,看运气。

“天生策划” 把演讲当成享受
他享受于此:“有人喜欢听我说话,还给我钱,哪里找这么好的职业?”何阳感觉自己就是为策划业而生。他喜欢被记者簇拥,被观众倾听,“有人喜欢听我说话,还给我钱,哪里找这么好的职业?”“现在很多有名的企业家,当时都是我的学生。”何阳说。事实上,这些“学生”也许只是听众。何阳有一张与牛根生的合影,牛当时抱着一张“优秀学员”的奖状。

何阳{dy}次做报告,还犹豫,“我是不是得给主办方钱呀”。到后来,听何阳报告的门票,一般都是数百元,压过当时香港“四大天王”到大陆演出的票价。这让他至今自豪。“别人说话必须喝水,我是越说口水越多,喝水反而影响我思路。”他摊了摊手,“天生如此,没办法。”

监狱里的犯人都称他“何老师”,他其实也好为人师。他入狱前到大学做报告,“不收一分钱,不喝一口水”。那样的生活之于他,简直是享受。他意气所在,无不遂意。他与同行吴烨见面,因聊得好,当场就对主办方说“他是我朋友,钱退给他!”朋友中他颇有侠名,“水变油”骗局正火时,一个报社记者不敢轻易质疑,何阳说,你就说我说是骗局,让他们来告我吧,我不怕。

对他做报告的实际效用,和“点子”一样,外界评价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何阳对于中国咨询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也有不少人认为,何阳误导了中国营销界,他的“点子”作用被夸大,导致了一些老板沉迷于“一剑封喉”的妄想。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策划业的历史中,何阳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即使在入狱后,何母还受邀参加一个策划业的峰会,领回一个奖章。何母问主办方为何颁奖给一个囚犯,对方说,“这是历史”。

何阳认为,至今已没人像他那样,仅带着一个助理就敢远赴几千里外,为任何门类的企业排忧解难。“隔行不隔理。”他解释,只要融会贯通,他在各行业游刃有余并不奇怪。他正红火时,被一个地方记者问:“你被哪些报纸登过?”他不太高兴:“你应该问,哪些报纸还没登过我?”

因“诈”获刑 最有名的诈骗犯

十年来何阳一直拒绝认罪,高墙外的媒体说他“供认不讳”。他准备起诉1996年1月,何阳到银川做报告。《宁夏日报》以《告诉我区企业界一个好消息》为题,预告此事。据媒体报道,当时宁夏“酸妞”饮品公司老总夏虹钢花了1000元买来与何阳见面十分钟的机会。他决定请何阳为企业出招。

近4年后,1999年底,何阳因涉嫌偷税、诈骗被银川警方拘捕。告何阳诈骗的是夏虹钢。至今,何阳与夏虹钢都在“各说各话”,讲的故事xx两个版本。何阳说,他至今不后悔给夏虹钢担保,但想不通“点遍中国”的自己,却被宁夏这个小地方点到了死穴。

2001年,何阳被判刑12年。银川市民至今对何阳案记忆深刻。当地电视台曾转播庭审现场,媒体更是连篇累牍报道。一时间,“点子大王”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诈骗犯。他的点子被质疑为子虚乌有、不起实质作用;他做的报告,被视作自吹自擂。媒体甚至曝出,警方在何家发现他跟不同女人的xx录像。于是,这个诈骗犯同时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嫖客”。他承认拍过录像,但是只跟女友,“但这与案件有关吗?”


现在,当他看到重庆打黑案报道中,有“女黑老大”xx16个男子的细节,颇为不平,“十年了,媒体还是这样没出息!”

入狱后,何阳一直在申诉。十年来,他一直拒绝认罪。出狱后,他又将“翻案”视作最重要的人生目标。

当年他被拘捕后,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在媒体上,有一张照片拍于银川街头,他当时感冒了,吃面时讨要大蒜,神情落寞病态。他的案子因证据不足,曾两次退侦,更改案由。不过,高墙外的多家媒体说他对罪行“供认不讳”。现在,他正考虑起诉其中一家。

狱中生活 读书“办报”当“老师”

何阳在监狱不用干体力活,还有个小书房。除了给犯人上课,还负责出黑板报。出狱后,何阳没有像外地游客一样,去观赏银川郊外的某影视城,其实他也想看看。“他跟我曾经聊得非常好,引为知己。”他回忆影视城的主人,在《点遍中国》一书中,也记述了他与这位作家相见甚欢的情形。入狱后,何阳曾给这位作家写信,没有回音,这让他“感到寒心”。也开始回想昔日的辉煌,高朋满座。别有一番况味。

《点遍中国》中的名人朋友,也大多成为纸面上的回忆。不过,即使他在坐牢,也不时有故知旧友,和陌生人,给他寄东西寄钱。其中,湖北宜昌有个女子,在2005年跟何阳交流后,坚信他是被冤的,每月给他寄东西,直到他出狱。狱友们都叫他“何老师”,何老师也常给他们上课,教他们文化课和法律。有新进来的混混想欺负他,会被更凶狠的犯人教训。“‘黑老大’都以结识我为荣,很照顾我。”何阳说,大部分低素质的罪犯,内心深处还是很尊重知识分子,这给了他不一样的温暖。

犯人们有心理问题,狱警也经常让何阳解决。“他能把犯人说哭,服服帖帖。”他的狱友说。他们的监狱,在一块平阔的野地里。那里的朝阳晨曦,远山落日,对外乡人来说如诗如画——坐牢的除外。刚进去时,他心态轻松,他认为很快就能平反。六年后,他打消了幻想。六年,他的申诉在宁夏各级法院中,只转了一个来回。为了不“被监狱废掉”,他尽量多地跟狱警和狱友交流,多说话,拼命看书,什么都看,包括狱警们自考的教科书。他学法律,学英语。到{zh1},可以看着不配字幕的美国大片,给犯人们做同声翻译。

狱警证实,何阳在监狱不用干体力活,还有个小书房。他除了给犯人上课,还负责出黑板报。黑板报按例一月出两次,何阳办得很卖力,犯人们也爱读。

“拯救”设想 申诉与出书
他认为困苦的人不知怎么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准备出书,写一百个犯人的故事,这些人都认识于看守所和监狱。他说在牢狱中{zd0}的收获,是“知道了中国还有这么多穷人,穷人竟有这么惨。”但这些穷苦之人,却是沉默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个重刑犯兄弟三人,只能抓阄决定谁可以继续上学。一个犯人的老母来探监,为省几块钱车费,连夜步行上百里,给儿子留下20元。此前,这些在何阳听来只是“传说”。他从小没吃过苦。在xxx月工资400元的年代,何家父母工资加起来超过200元,并且只有何阳一个孩子。如何“拯救”那些穷困的人们呢?何阳的答案是,你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生活。这也让他将xx领域,更多倾向于法律。他声称,他要继续申诉。“不但要让我个人平反,也想通过我的案子,推动中国司法的进步。”

母亲罗咏秋说,何阳跟十年前比,显得谨慎了很多。21年前,何阳下海,罗咏秋哭喊着劝阻。何阳红时,她极力想替他管钱,她认为不少女人都想凑过来骗何阳的钱。何阳离过两次婚,目前未婚。他不避讳谈过去的“女友”们,“几乎全部都是为了我的钱。”他哈哈大笑。牢狱耽搁他太多,也让他明白太多。

罗咏秋年届八十,在她眼中,何阳还没有长大,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人们都说他智商高,真高还弄成这样?”她一直帮儿子喊冤,等待一个也许等不到的结果。反过来,她感到何阳太不值了。“他要是听我话,不下海折腾,哪会这么惨?”


“何阳诈骗案”简介

该案原告为宁夏酸妞野生饮品公司夏虹钢。根据媒体报道,夏虹钢曾花10万元请何阳出点子。并转账100万元给何阳,由何阳负责联系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但事过半年,未见广告播出,他向何阳索要剩余71万元广告费时遭拒,遂报案。

而何阳称,他以自己的“无形资产”,替夏虹钢做担保从当地银行xx1000万元,100万元是担保费。

2001年3月28日,银川市城区法院一审判决:何阳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5万元。



郑重声明:资讯 【老康恭贺中国策划界祖师爷何阳出狱回京】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