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心理探析_徐志武_新浪博客

                           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心理探析

摘要:在对广告受众特点和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心理探析有必要性的条件下,根据广告受众的年龄、地域、性别、职业和收入进行界限划分,分析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zh1}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广告策划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广告策划;心理探析;策划传播

问题:群体是具有相同特性的个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套共同规范、价值观念或信念的个人组成,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或明确的关系,因为是相互依赖的。而基于消费所形成成的群体,指的是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对某种产品、品牌或消费活动具有共同的兴趣和鉴赏力。同样的,相同层次的群体在消费需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媒介接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特征,进而形成各个群体独特的广告接受心理。

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研究是进行广告传播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心理研究也就是研究清楚广告受众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和其他相关的产品的性质。因此,研究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心理探析然后根据这些研究的信息来进行对症下药,可以使广告的传播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给广告主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来相关的社会效益,争取更多的受众成为现实的消费者。

 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广告产业也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的一支主力军。2006年以来,我国广告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行业投放刊例价从2006年的3866亿元增至2008年的4413亿元。其中广告公司经营额从2006年的1573亿元增至2008年的18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08%。

正因为广告业在经济的地位中的重要性,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是现代产业的支柱,所以进行广告传播研究是大势所趋,对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研究是人心所向。

随着广告产业迅速发展,广告产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渐渐的暴露出来,比如,很多广告策划者借助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高覆盖率,从早到晚进行长时间的宣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资源,而宣传的效果却不是很好,没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的广告创意粗俗不堪,迎合低级趣味,堕落了大众审美;广告策划者在其他一些媒介上的广告传播也同样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产品的销量和经济效益没有体现出来。{zh1}广告主或企业浪费了自己大量的金钱,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削弱企业或广告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教育或者是引导大众的作用,从而广告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虽然中国广告花费挤进了全球三甲,但是中国广告业再次用事实证明了除了制造业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之外,广告业也在不断上演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对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奉献着并不高明的产品和思路!

   这些问题的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告策划者没有能充分认识受众群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们需求有什么特点,不同的广告受众群有什么不一样的特征,没有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来设计广告的内容,进行媒介的广告传播。所以,在当今社会对广告大众群的接受心理进行研究和探讨很有必要,是广告策划者和企业进行更好传播的需要,是广告产业继续向前健康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媒介产业继续迈进的具体要求。

作为一种营销传播手段,广告效果要在广告受众身上体现出来。如果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接触和解读的意图一致,广告效果就会很好。广告受众的行为受其心理左右,因而了解广告受众的心理是有效广告的必然要求。虽然广告受众和潜在消费者是一个紧密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但是在本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它和广告受众的内涵是对等的。广告受众群可以根据年龄、地域、性别、职业和收入为划分界限。

一、    广告受众的年龄心理

以年龄作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广告受众划分为儿童(6——12岁)、少年(12——18)、青年(18——30岁)、中年(30——60岁)、老年(60岁以上)五个年龄阶段的广告受众群体。

 (一)儿童接受广告的心理。儿童具有很强的学习性、模仿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但仍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感强,渴望受到家人特别是母亲的xx。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核心,他们的购买要求会得到{zd0}的满足。儿童喜爱活泼的语言、音乐和色彩,常凭感性消费,是冲到型的消费者。

儿童最经常接触的广告媒介是电视。

(二)少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生理上还在经历第二次的发育高峰,对异性开始了初步的xx。内心敏感,自我意识强烈,非常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一时期在心理上对他们施加影响的因素除了日趋紧张的学习压力,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他们既渴望来自父母家庭的爱,又渴望反抗家长的xx,部分少年表现出很强的叛逆性,需要积极引导。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是掌握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购买过程中希望依从自我的判断,购买行为趋向于独立。

崇尚运动精神和自我表现,喜欢休闲生活。对快餐、瓶装饮料、音乐、电影光碟、电子产品和时尚杂志十分钟情,生活方式新潮。他们崇拜某些影视、音乐及体育明星,购买行为容易冲动,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化倾向。

少年经常接触的广告媒介主要有因特网、电视、报纸及杂志。

(三)青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经济收入中直接用于自身消费的比重{zd0}。青年经常接触的广告媒体和少年人群基本相同,主要有因特网、电视、报纸及杂志等。青年的广告接受心理主要表现为:

(1)求美求名求新。他们会购买{zx1}上市的服装和{zx1}款式的手机,不惜超值购买xx产品,对商品的需求放映出时代化和xx化的倾向。

(2)追求个性和时尚。由于青年人十分注意自我形象,尤其身处同龄的异性之中,力图博得异性的好感。因此,他们总是喜爱能表现自我个性化的商品。

(3)憧憬美好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美好的爱情似乎一直都是青年人的专利。

(四)中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中年人已进入具有经济实力的和社会地位的年龄阶段,由于阅历的增多,对于一般性的广告有拒绝、怀疑的心理。在消费品选择上,注重实用和实惠,对价格敏感,是理性的消费者。喜欢传统的产品,注重家庭关系。中年人经常接触的媒介主要是报纸、电视、杂志等。

(五)老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老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往往渴望健康长寿、注重商品对身体的影响。购买也呈现老年化特征(如追求健康长寿的保健品),一般来说购买心理比较稳健。由于怀旧心理强烈,习惯性的购物倾向比较明显。

二、    广告受众的地域心理

(一)城乡居民广告接受心理

(1)从城乡居民的媒介接触来看,城市居民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等各种广告媒介接触频繁,而农村居民与印刷类媒介接触较少,主要接触的广告媒介是电视和广告

(2)从广告对城乡居民的劝服效果来看,城市居民乐于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农村居民重家庭、重亲邻的特点使口碑传播的效果十分有效。

(3)从广告的创意的选择来看,城市居民重享受和自我发展,农村居民价格敏感,注重产品实效。

三、广告受众的性别心理

(一)男性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男性在家庭中一般来说是具有更高的文化程度、更多经济收入的一方,他们对与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类和自我表现类的消费品需求强烈,对竞技型体育更为痴迷。男性希望自己是果断的、意志型的,对事物能做出理智客观的判断。

(二)女性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女性是被动的、依赖和富于爱心的。她们注重人际关系,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在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超过男性。她们往往是家庭一般生活用品购买的决定者和实现着。女性是更为感性和情绪化的,既憧憬美妙浪漫的爱情又缺乏自信害怕受伤,她们不仅成为品牌的忠诚者,还会成为{zj0}的口碑传播者。女性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主要是:求美心理,一个美丽的承诺就可以让女性消费者慷慨解囊;多重角色的扮演造成的时间冲突使女性向往和追求便利;她们希望生活多变化和新的体验突破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对价格因素较男性敏感,力图以最少的支出换取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四、广告受众的职业心理

(一)“白领”广告受众的心理

  白领阶层是指在大型外企、上市公司或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具有一定教育背景、薪资待遇,同时坚持再学习的理念。“白领”阶层的广告受众心理特征:喜欢小资情调,追求精致时尚。但不喜欢怪异和过分前卫;重视环保和公益问题;在闲暇时间,向往回归简单生活,他们是宜家、布艺店的忠实顾客;因为向往高收入社会阶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因而热衷于订阅《时尚》、ELLE等时尚类杂志。

(二)“蓝领”广告受众的心理

“蓝领”包括工厂的熟练和半熟练工人、服务业职员、低层次销售员等,工资水平不过。“蓝领”阶层广告受众心理特征:其基本需求与其他阶层差不多,对一般性必需品需求较高,如食用油、洗发水等。他们会因低价格和促销的吸引而转换品牌;对本阶层的人特别的熟悉和信任感。

五、广告受众的收入心理

(一)高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

高收入阶层主要追求产品的象征性、地位性,对xx品和炫耀性商品感兴趣,而不去计较价格的高昂,注重闲余资金的投资。

(二)中等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

中等收入阶层一般为工薪阶层,既注重生活质量,又有较强的忧

患意识,追求经济实惠和实用性产品。

(三)低收入广告受众的心理

 低收入的人们在购物过程中所显示出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的欲

望不太强烈,人们更多地遵循一种趋同从众的原则。

解决:广告策划者为了更好的利用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广告传播,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告策划者首先分析明确广告的受众是哪些群体,然后针对这些广告受众群的接受心理来进行广告内容的策划。

(1)、广告受众的年龄心理。针对儿童受众群的广告,应该在构图上力求简单,色彩明快,广告音乐活泼,以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广告语应简明,琅琅上口。同时,儿童在购物上具有依赖性,所以儿童用品的广告要兼具打动孩子和父母的功力。可以体现家庭对孩子的关怀,以及亲 切的伙伴关系等;针对少年的广告,可以对“酷”的概念十分推崇,力求表现个性,广告语符合少年潜意识的感性生活的主张。在广告中可以考虑明星代言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以期和明星取得心理上的关联;广告设计的节奏要求简单明快,具有强烈的煽动和情绪的感染力,如在七喜广告饮料广告中,一个头发像过了电似的弯曲的漫画人物,他全身骨瘦如柴,又穿着特大号的皮靴,自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相衬的是绿色的加一醒目红点的七喜饮料罐。这一形象不断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及POP广告上。由于他自身的形象的奇特和反叛,再加上“喝七喜,做自己”这样的广告语,使得进入刚青春期的少年群体产生极大的认同和喜爱。

针对的青年受众的广告,可以利用款式的新颖和时尚来增加广告的含金量,广告中要表明能他们的个性和魅力,运用适当的语言、音乐和形象,提供时尚方面的建议;在广告中可以适当增加的爱情这类主题起诱导说服效果,比如水晶之恋果冻(“明天你还爱我吗?”),亲嘴含片(“想知道亲嘴的味道嘛?”);针对中年受众的广告,要注意产品实惠和实用的宣传,产品的功能介绍不可夸张失实,广告语力求取得和他们的沟通,可以考虑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符号来诠释产品的内涵或以普通老百姓为广告的消费者证言广告。大众化的生活用品也可以定位于这一年龄段消费者。针对老年受众的广告,可以强调产品方便、舒适化。宣扬孝文化,酝酿怀旧情绪。广告基调或者宁静祥和,贴近老年人平和的心境或者是喜庆热闹,含有吉祥的口彩和征兆。如果以广告实用性生活常识、健康养生的方法为切入口,能很好地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

(2)广告受众地域心理。广告针对城乡受众应该宣传比较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注重享受和自我发展广告要给予商品更多的个性特征,而针对农村居民的广告应该重家庭、重亲邻,需要以产品的功能特点和价格优势作为主要的诉求内容。

(3)广告受众的性别心理。针对男性的广告,要赋予更多的男性气质,向男性受众传达这种信息,使用该产品时成功、自信的男人,提供尽可能详尽、准确的产品功能信息。广告宣传中赋予令人感动的关怀,慰藉男人心中的脆弱。针对女性的广告,可以介绍使用效果使人变得美丽动人,年轻大方;诉诸于感情,女人是感性动物,内容要更加贴近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要突出价格优势,刺激女性的购买欲望。

(4)广告受众的职业心理。针对“白领”的广告,制作时应该是以形象和语言突出品牌的使用气氛,适当通过公益活动提高产品和企业形象,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广告应该以轻快愉悦的主题为主。对于“蓝领”阶层,广告应该是突出价格优势,推出的产品档次不能太高。

(5)广告受众的收入心理。对于高收入的人群应该是突出产品的高质量和使用者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中等收入受众的广告设计时要提高充足、可靠的产品信息,突出产品原理、功能、用途、以便他们了解产品;针对低收入者的广告也主要是突出价格优势和其使用性,产品的定位是物美价廉。

二、广告策划者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使广告在有限的宣传范围内达到{zy}的的宣传效果,节省资金,节约资源。电视是一种大家接触最普遍的传播媒介,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媒介,对于少年,青年,城乡居民,男性,白领,高收入者等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媒介。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受众等可以选择报纸辅助的传播媒介。对于高收入者和“白领”阶层和女性可以充分利用杂志,女性特别是那种时尚杂志的运用。同时要注重要充分认识到楼宇液晶电视和手机广告媒介,广播等传播媒介的使用。

三、广告策划者在进行传播时要注意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那就是注意传播的时间。即传播活动要在正确的时间段内进行,特别是针对电视广告。比如在大家吃饭期间,播出一些治痔疮的广告,播出一些有关卫生巾的广告,会让大家觉得反感,这样的话并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舒咏平.广告心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7-264

[2] 尤建新 王莉.广告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1-69

[3] 张毅莲.广告:传播学的原因.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89-93

[3] 中国广告网

[4]西词胡同网 

 

 

郑重声明:资讯 【广告策划与广告受众心理探析_徐志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