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灾害防治策略-以汶川地震灾区档案抢救为例【3】 - 红豆的档案小 ...
档案馆灾害防治策略-以汶川地震灾区档案抢救为例【3】 [转贴 2010-06-03 21:55:27]   

        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  马淑桂  陶  琴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地震灾害对档案馆的危害,提出了对地震灾害的预防策略、受损档案的抢救对策,并以纸质档案为例,结合实地试验观察案例,阐述了受损档案的抢救方法。

  关键词  档案保护  地震灾害  防治策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内容丰富而珍贵的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是国家的重要文化财富。然而,档案载体材料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多方面有害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每年都有一些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种灾害,不少灾害直接波及到档案馆,给档案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zd0}的一次地震。地震不仅夺去了数万人生命,摧毁了无数房屋财产,也严重地破坏和威胁了档案的安全。档案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档案馆灾害防治策略研究,提xx案部门抗御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档案在灾害事故中的损失,已成为档案界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地震对档案馆造成的危害

1.直接破坏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目前人类现有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对地震进行xx预报。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地震的震级,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也与距离震中远近有关。地震对档案馆造成的直接破坏包括:

(1)档案馆建筑物受损,坍塌或倾斜,墙体开裂、地基下陷,馆内设施、设备毁坏,档案被掩埋,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水淹、霉变。

(2)档案库房内的柜架坍塌或倾斜,发生变形、断裂,尤其以密集架为甚。密集架发生倾斜变形时,无法正常开启、运行,影响或延误抢救工作。

(3)档案从柜架上散落,造成档案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损毁。

(4)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设备的损坏和数据丢失。

(5)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中断。

2.次生灾害

地震往往会引发如泥石流、海啸、山体滑坡、暴雨等造成水灾、火灾等次生灾害,在某种程度会加剧对档案的破坏和抢险救灾的难度。

(1)水灾:由于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往往会使上下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遭到破坏,从而使档案以及装具面临着水灾的威胁。有时候恶劣的天气,如暴风雨,也会通过墙体裂缝使档案遭受水患,水浸导致纸张粘连、霉变、字迹扩散;胶片破损、粘结,生霉;磁性载体档案受损等。

(2)火灾:在地震中供电系统遭到破坏,发生短路,有时会引燃易燃物品,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也会威胁到档案馆的安全。而有些档案和装具以及馆库建筑本身就是易燃物品组成的,所以很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档案和建筑被焚毁。

(3)爆炸:地震中,相邻建筑物的燃气系统、锅炉等都有可能产生爆炸,从而威胁档案的安全。

3.档案馆受损案例分析

(1)从建筑物分析:汶川地震中尽管有不少档案馆严重受损,但真正倒塌的仅北川档案馆一家,档案被楼房废墟和后山泥石掩埋。从建筑物分析,该馆不是独立的建筑物,和政府办公楼在一起。这个例子说明,按照标准建设的档案馆比其他建筑物好。因此,档案馆一定要独立建筑,不能与其它如办公楼混建一起,因为档案馆的建筑要求比其他建筑物的要求高。

(2)从选址分析:要特别注意选址问题,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会增加档案馆建筑的抗震烈度。

(3)从档案装具分析:从地震中档案的装具受损情况分析,五节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搬运转移。密集架易倒塌,档案易散落受损。

二、地震灾害的预防

1.严格遵守建筑规范设置抗震烈度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有关地区应结合本地区情况,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规范》中的技术要求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和施工。

2.保证建筑质量

新建馆库应进行严格设计、施工和验收,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按照标准抓好施工质量。

调查表明:近年来新建的馆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建造新馆,以创造高质量的保管条件,{zd0}限度地保护了档案的安全。如西部某地区曾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由于该地区的档案馆在建筑设计时,已考虑了地震的因素,所以震后的档案库房,尽管周围的砖墙体受到损坏,但整个库房的框架和楼板受损程度较轻,从而较好地保护了档案的安全;华北地区某单位在经历了强烈地震之后,根据本地区易发生地震的特点,严格按照《规范》及有关建筑法规要求建立了新馆库,不仅设防达到要求,建筑用材、施工工艺等也充分考虑了防震。建立新馆后,虽然当地发生过数次五级左右的地震,但档案馆库房未出现墙体裂缝等受损现象。

此外,对于建筑年代较早的库房,应按《规范》和有关法规要求改造、加固。一些在《规范》颁布之前建的档案馆,按要求进行库房改造和抗震加固措施,使之达到抗震要求。因条件所限无法加固和改造的馆库,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时候尽快重新建馆库。

3.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减轻地震灾害可通过以下途径,如抗震、设防加固、救灾和重建。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因此,作为档案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建立适合档案馆的防震减灾体系和制定应急预案,推进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2)保证选址安全要求。包括:地质条件要求、空气质量要求、四周环境安全要求等。如果位于地震多发区,档案馆选址首先应该做好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使档案馆建筑避开易发生地震的危险地带,并使其抗震设防标准更可靠、更经济。注重空气质量和四周环境安全等因素,可有效避免因选址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4.强化档案馆总体防灾功能

(1)预防水灾。《规范》中明确规定:档案馆地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流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一是为了防止大雨后库房被洪水淹没,二是防止因地下水位较高而造成底层库房湿度过大;《规范》还规定: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为做好防潮和防水工作,馆区内应排水通畅,防止积水。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不小于0.50 m等;库房内不应设置除消防以外的给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越库区。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有洪水危险的地方,档案库房不宜设置在底层部分;二是库内存放档案{zd1}处离地面的高度不能少于15厘米;三是应尽量避免将档案保存在顶层;四是要注意城市建设引起的灾害,如馆库周边排水系统的布局等。

(2)预防火灾。档案馆馆藏基本属于易燃的纸张、胶片等,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应对火险要以预防为主,杜绝可能引发火险的一切危险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要配备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在《规范》中,除了对选址有要求外,还对库房的结构,特别是库房的门、室内电器和消防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防火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规范》及国家其他现行相关法规进行设计、建造或改造,使库房在选址、结构和用材等方面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要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建立安全防火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防火检查,xx火灾隐患;对电路及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

5、采用备份策略应对灾害

应采取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等手段,保证档案的安全。建立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目的是避开同一灾害对档案造成的破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馆藏资源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或者各种磁盘、光盘介质中,这些存储介质容易受到意外损害,导致其存储的信息丢失或损坏。

制定备份方案时,要考虑备份的内容、方式、介质,备份存放的位置,备份过程的具体执行人、数据恢复的方案等因素。备份的形式有异质备份,如采用缩微胶片、仿真复制等;异地备份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不要处于同一个地震带、同一个电网和同一个流域等,以避免一旦发生特大灾害,两地有可能同遭损毁。

三、受损档案的抢救对策

受灾后的档案需要得到迅速而正确的抢救,抢救方法应根据当时具备的物资、设备等条件,结合受损状况,合理选用适当的抢救方法和技术,以防止档案继续受损。

1.霉菌的预防

地震灾害后容易引起档案遭受水浸并生霉。灾区某档案馆由于建筑物倒塌,档案被掩埋、受雨淋,导致部分档案滋生霉菌。经实验室内鉴定,分别为曲霉属、青霉属、毛壳霉属、木霉属、葡萄状穗霉属等属的菌种;其中曲霉属、青霉属的种类较为多见。据资料报道:青霉、曲霉属种类在湿热条件下能引起纸张、皮革等多种材料生霉变质;毛壳霉、木霉、葡萄状穗霉等属的种类具有活性较强的纤维素酶,有的能产生多种有机酸,引起材料分解、酸性增加,加速其老化。因此,霉菌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地震后档案抢救过程中霉菌的预防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地震后水浸档案的处理,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尽快采取冷冻处理。水淹档案一般在48小时内会产生霉菌,气温高的情况下会更快。采取冷冻处理可以有效避免霉变现象。

(2)检查霉菌。检查纸张上有无明显绒毛状菌丝体,并采取隔离措施。此项工作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把霉变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可在档案处理场所周围喷洒新洁而灭,浓度为2%-5%,以喷雾方法用于档案库房及装具的消毒灭菌处理,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4)对已经生霉的纸质档案,先尽快与其它档案隔离开。然后用医用脱脂棉球蘸取75%的酒精轻轻擦除霉斑上的菌丝体;如档案霉变现象较严重,应尽快冷冻保存,避免进一步恶化,然后分批除霉处理。

2、水浸纸质档案的抢救方法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水浸纸质档案为例介绍几种抢救方法。

(1)冷冻法。先用塑料袋将水浸档案分卷包装,再放入有支撑作用的塑料箱内,避免水浸后材料变形,防止湿档案放入冷库后由于堆积而冻结在一起。包装时要注意每卷档案要单独装入塑料袋;对于卷与卷之间已发生粘连的档案,可装在同一袋内,不强行分离开而造成二次损害。

可使用的低温设备有普通冰箱,冷库等。冷冻温度在-20℃左右即可。在进行减湿干燥前,需先移入冷藏柜内进行过渡处理(在4~6℃条件下10小时左右);也可设置解冻间,通过安置大功率空调和去湿机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来达到缓冲作用;目的是避免温差瞬间变化过大而影响档案。采用该方法的目的是使档案处于低温条件,霉菌、xx得到抑制。从而为档案恢复赢得时间。

(2)减湿干燥法。该方法要求建立一个干燥室,制作干燥用木架,配备大功率的去湿机或多台小型去湿机,要求房间密闭性能良好。操作步骤:

{dy}步,用吸水材料(吸水纸、海绵等)去除水浸档案的明水,然后在木架上,将档案展平放置。

第二步,开启去湿机xx,促使档案纸张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第三步,压平处理,当档案纸张干燥至手压纸张不出水,用手翻动纸张不粘结,可进行下一步展平工作,或当被淹档案纸张含水量降至约为14%(手感稍潮)时,将案卷按一定厚度叠放,施加一定压力,在平展状态下被干燥至正常含水量(6%--8%)。然后存放于临时库房,并严格控制温湿度。

该法操作方便,室内温度、湿度条件可控,档案不易变形,非常适用于珍贵纸质档案的抢救。成功的案例有:南方某银行档案室运用上述方法抢救水浸档案和某文物部门应用于抢救珍贵经书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3)真空干燥法。该法需配备专门设备。优点是效率高,速度快。可对冷冻的档案进行分期分批的处理。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快速干燥,可以避免传统干燥法周期长、效率低,操作风险大的缺陷,同时还可以降低后续修复的难度。目前,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比较成熟,其他行业有此类设备,可以应用真空干燥机完成冷冻后档案的快速干燥。经地震灾区档案馆使用,效果理想,有粘连现象的纸张干燥后会自动分离开。

(4)去污。由于地震等灾害导致建筑物倒塌裂缝,档案被掩埋,档案上往往带有泥土、灰尘;若地震后伴随降雨,雨水顺着裂缝从外界侵入库房,档案上往往带有泥沙、泥浆等,可根据情况进行去污处理。包括除尘处理、去污、水洗处理等。

四、结语

地震给档案造成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为切实做好档案馆灾害防治工作,增强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从档案馆工作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通过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科学的处理方法,把各种灾害对档案的影响减少到{zd1}程度。同时应加强防灾宣传与教育,增强防灾意识,加强档案防灾减灾法制建设,使防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取和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防灾工作,积极开展灾后档案抢救与保护的深层次研究,尽{zd0}可能保证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方便快捷的提供利用。

 

参考文献:

王xx   灾区档案重建要科学规范  《中国档案》2009第5期

周耀林   档案文学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秀娥   图书馆防灾与危机管理  海洋出版社2007年

冯子直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3年

 

作者简介:

马淑桂,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文献影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曾获{gjj}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

陶琴,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三室主任,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

档案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档案有害生物防治研究。

郑重声明:资讯 【档案馆灾害防治策略-以汶川地震灾区档案抢救为例【3】 - 红豆的档案小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