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鸣漏油是因有漏洞- 中国废油网的日志- 网易博客

警钟鸣 漏油是因有漏洞

2010-06-02 10:47:02 阅读5 评论0 字号:

  ()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第六周。

  5月29日,BP公司宣布,用于封堵墨西哥湾油井漏油的“灭顶法”失败。5月30日,美国白宫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顾问卡萝尔·布劳纳表示,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原油泄漏短期内封堵无望,可能一直持续到8月。而即将开始的墨西哥湾季风季节有可能让扩散的原油升级为“黑色飓风”。浮油扩散,漏油不止,八方xx,灾难升级。

  为什么是墨西哥湾?墨西哥湾,美国的储油库。美国官方预测在美属墨西哥湾地区,未探明但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为360亿至415亿桶。上一次墨西哥湾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恰巧是这里发现“巨型油田”的喜讯,而如今的漏油污染验证了海洋油气开发的高风险。

  事实上,石油开采从陆上转向深海,印证的是陆地石油资源潜力缩减,深海油气成为未来世界油气接替重点。据欧佩克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天然气的产量贡献将分别达到总量的39%和34%。在市场需求压力和高油价的驱动下,未来全球海洋油气资源将继续较快增长,投资将不断增加,海上油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墨西哥湾又是所有海上石油区块中开发得最成熟的地区。然而,灾难还是发生了。

  为什么是BP?在业内人士看来,BP在深海石油开采领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BP的高层也委屈满腹。因为事实上除了BP是这个泄漏油井的拥有者外,还有租赁并提供钻井平台服务的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在爆炸前20小时完成一项关键工序的哈里伯顿公司,以及提供防喷器的卡梅隆国际(Cameron International)。每个公司都是行业佼佼者,都有诸多成功的业绩。只是在责任和赔偿还未最终量化及理清的时候,BP咽下了最多的苦果。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箴言提醒我们,灾难当前,需要更理性的反思。

  安全,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然而深海油气开发本身便存在诸多未知因素。业内人士表示,石油本是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深海开采的作业点位于海平面1500米以下,深海压力造成的不可控因素非常多,任何丝毫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遏制的灾难。

  管理,石油工业发展的保障。这次发生事故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就是来自4个国家的公司联合运作,正好体现了现代石油开采专业分工、多方协作、网状经营的特点。事故发生后,尽管社会指责都指向BP,但无论是雪佛龙、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这些业界同行,还是美国政府,甚至法国科学家,都尽其所能,拔刀相助。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促使石油市场格局已经呈现多元竞合状态。用美国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的话说,如今全球化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时代。分工越细,合作方越多,越需要更科学、有效的协同管理。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暴露出多方协同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发展,需要更理性的远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漏油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认为,随着美国近海石油开发政策调整,将会增加油气勘探成本,也会影响其他国家对深海石油作业加强管制。这意味着有效的勘探区域面临减少的趋势,而在陆上油气增量收缩的当下,走向海洋一直是人们寄予厚望的增储上产之路。

  油田开发产量递减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北海油田1999年开采量达到峰值,之后产量和储量逐年下降。有地质学家认为,北海油田到2020年将xx枯竭。海洋开发如果因为这起安全事故而止步,进而引发全球石油增量收缩等连锁效应。灾难过后留下更多的迷思:下一桶石油来自哪里?

  漏油事故是又一个警钟,为石油企业而鸣,为石油监管而鸣,也为石油消费者而鸣。(责任编辑 )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警钟鸣漏油是因有漏洞- 中国废油网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